铜管水平连铸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
【摘要】:水平连铸始于上世纪的五十年代,最早应用于有色金属生产。后来逐渐开发了黑色金属的水平连铸技术,现已实现了普通钢和特殊钢水平连铸的工业化生产。采用水平连铸法生产优质空心管坯,使其能够满足在铸态下直接轧制的要求,被认为是管坯生产更深层次的近终形制造技术。国内空心管坯的水平连铸研究起步较晚,许多关键技术还不够成熟,尚处于摸索阶段,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
本文以铜管水平连铸过程为研究对象,通过数学建模和数值模拟的方法,开发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水平连铸凝固模拟软件系统,并应用该软件分析了不同工艺因素对铸坯凝固和裂纹缺陷产生趋势的影响。
本文分别建立了管坯水平连铸凝固传热模型和成分预测数学模型。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水平连铸数值模拟软件系统,分析了浇注温度和拉坯速度等工艺参数对温度场和凝固进程的影响,预测了合金管坯的成分分布。结合温度、温度梯度和冷却速度分析了工艺参数对裂纹形成的影响,并综合以上参数,提出了分析裂纹产生的有效判据。
模拟计算结果表明:拉坯速度是最重要的工艺控制参数,随着拉坯速度的增大,凝固末端位置显著的靠后,液穴长度相应增加;拉坯速度越快,裂纹形成趋势越明显;拉坯速度相同时,拉幅越小,拉坯频率越快,成分越均匀,合金铜管的成分呈周期性分布。结晶器中石墨套的表面光洁度对铸坯的表面质量和裂纹缺陷的产生有重要影响,石墨套磨损将导致裂纹缺陷的增加。浇注温度对铸坯的凝固末端位置也有一定影响。
|
|
|
|
1 |
;水平连铸试验取得新进展[J];特殊钢;1985年02期 |
2 |
李林海,陈宝根;水平连铸拉坯电液控制技术的应用[J];冶金自动化;1987年04期 |
3 |
刘义伦;水平连铸液态金属扰动机理分析[J];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1994年06期 |
4 |
钟秋生,刘再勇;水平连铸引拉紫铜工艺初探[J];冶金丛刊;2004年03期 |
5 |
甘雨,范志康,向华兵;碳硅对水平连铸灰铸铁型材耐热性能的影响[J];铸造技术;1994年05期 |
6 |
李锋,孙泰礼,尚丽娟,韩行霖;铝线材水平连铸结晶器结构的改进[J];铸造;1995年04期 |
7 |
;水平连铸中间包[J];南方钢铁;1995年02期 |
8 |
李贺增;铸态水平连铸灰铸铁型材减磨性能的研究[J];机械工人.热加工;1996年08期 |
9 |
王海生,时胜利,黄志强,唐华;水平连铸ADI球铁在工程上的运用[J];铸造技术;2004年02期 |
10 |
周维汉,杨扬,钟春生;对水平连铸工艺参数——反推的研究[J];钢铁研究;2005年03期 |
11 |
李贺增;水平连铸灰铸铁型材疲劳裂纹扩展速率的研究[J];中国铸造装备与技术;1996年04期 |
12 |
李生民,孙旭霞,徐敬文,薛旭,田宇;新型水平连铸智能控制系统的研究[J];铸造技术;2003年05期 |
13 |
魏永青;;水平连铸发展现状[J];特殊钢;1983年03期 |
14 |
李林海;;水平连铸新技术配套用电液型连铸拉坯控制装置[J];上海有色金属;1985年04期 |
15 |
;水平连铸结晶器内凝固传热数学模型[J];钢铁研究学报;1991年02期 |
16 |
詹亦凤,叶长青;水平连铸全连铸的实施与展望[J];钢管;1994年04期 |
17 |
郑晓明,喻寿益;650mm水平连铸机列计算机控制系统[J];湖南有色金属;1994年06期 |
18 |
周筠清,张俊涛,付军隆,魏林;水平连铸二冷区喷水冷却过程数学模拟[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1996年02期 |
19 |
郭学峰,张丰收,朱锦侠,甘雨;水平连铸球墨铸铁型材高温纯扭转试验[J];铸造技术;1996年03期 |
20 |
;水平连铸对“拉漏”的监控效果[J];南方钢铁;1996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