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面油膜厚度及油品特性的白光干涉测量研究
【摘要】:长期以来,对油品特性及油膜厚度的测量一直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尤其,这种技术在化学分析、石油勘探、工业控制、环境保护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但是,各种测量方法或多或少受某些不确定因素的限制,总是不能获得令人满意的结果。
近些年发展起来一种以白光干涉原理为基础,对绝对位置进行测量的光纤传感技术。该技术采用宽谱光源(几十纳米),其相干长度仅几十微米,可以获得很窄的干涉包络。这种白光干涉技术可以实现状态量的绝对位置测量,而且具有操作方便,测量范围大,精度高,非接触等优点。
本文基于迈克尔逊干涉原理,通过扫描白光干涉装置对不同油品在水面形成的油膜的特性进行了测量和分析。这种技术不仅可以测量附着在水表面上的油膜厚度,而且可以鉴别附着在水表面上的油品的类型。本文最重要的工作是发现油水界面有反射,而且即使在光穿过油品遭受很强的散射的情况下,从油水界面反射回来的光也足够与参考光形成干涉包络。这样,从油膜表面反射回来的光和从油水界面反射回来的光就会各自与参考光形成干涉包络。通过理论计算和实验分析这两个干涉包络的峰值比,发现并提出了一种新的油品鉴定方法。实验结果表明,即使这种方法具有光强依赖性,但是光强的浮动对实验结果影响非常小。
|
|
|
|
1 |
陆中秀,李昆;白光干涉法测量磁头和磁盘的间距[J];物理;1987年04期 |
2 |
王澜涛;谈迅速调出白光干涉彩纹的方法[J];物理实验;1997年06期 |
3 |
刘先慧;白光干涉的实验教学[J];西昌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
4 |
张权,姚焜,孙晴,郑虹,轩植华,吴强;白光干涉条纹变密的原因探讨[J];物理与工程;2004年06期 |
5 |
盛拱北,张彬彬,周治贵;宽谱白光干涉花样及其视觉特征[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年02期 |
6 |
王素红;迈克尔逊干涉仪的调整与应用[J];大学物理实验;1999年01期 |
7 |
李晶,王健;迈尔孙干涉仪的正确调节方法[J];松辽学刊(自然科学版);1999年04期 |
8 |
邢进华,钱斌,冯金福,周军;白光干涉技术测量晶体的弹光效应[J];激光杂志;2004年03期 |
9 |
邢进华;温度对气体折射率的非线性影响[J];物理实验;2005年04期 |
10 |
沈霖生,张克植;白光干涉的颜色[J];工科物理;1994年01期 |
11 |
李毛和,张美敦;用光纤迈克耳孙干涉仪测量折射率[J];光学学报;2000年09期 |
12 |
蓝海江;;利用七色光仿真白光干涉和衍射的典型实验[J];物理教师;2011年09期 |
13 |
李鸣明,孙燕,赵宏;三维扫描技术在薄膜厚度分布测量中的应用[J];光子学报;2004年01期 |
14 |
周晓军,龚俊杰,刘永智,周建华;白光干涉偏振模耦合分布式光纤传感器分析[J];光学学报;2004年05期 |
15 |
张晋鲁;张国梁;;用白光干涉测绘精密物体表面三维轮廓的立体分布[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S2期 |
16 |
聂永军;严惠民;杜艳丽;张秀达;;一种新的白光干涉谱数据处理方法[J];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06年01期 |
17 |
王文华;杜宇方;吴伟娜;;温度型光纤白光干涉传感器的研究[J];韶关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
18 |
刘晨;陈磊;王军;韩志刚;师丽丽;;利用白光扫描干涉测量表面微观形貌[J];光电工程;2011年01期 |
19 |
蒋大钢;杨远洪;;光相干域偏振仪检偏镜对轴角度的精确测算方法[J];红外与激光工程;2006年S2期 |
20 |
薛玉峰;;白光干涉的教学探讨[J];中国科技信息;2009年2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