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碳纤维水泥基复合材料导电特性及其应用研究

张滇军  
【摘要】:混凝土结构在使用过程中由于自然环境和损伤累计等因素的影响使得其结构材料劣化,使用功能降低,这严重地影响其使用寿命,使得混凝土结构的安全性、耐久性和适用性降低。对新建和已有混凝土结构进行安全检测是对结构可靠性进行监控的行之有效的办法。碳纤维水泥基复合材料是一种具有自检测能力的智能材料,是一项新型、低成本和应用前景广阔的混凝土结构检测材料。该技术出现的十几年来愈来愈引起国内外学者的重视,其应用研究领域正在不断扩展。本文结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混凝土结构裂缝的形成与发展机理及控制技术研究(No.50438010)对碳纤维水泥基复合材料导电性能的影响因素及其对结构的检测性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1.根据混凝土的非线弹性性质、纤维端部应力和由于温度变化产生的温度应力对剪应力及纤维正应力的影响,对短纤维增强混凝土应力传递的剪滞理论进行改进。结合碳纤维增强混凝土分析了混凝土应变、纤维端部正应力系数和温度差对应力传递的影响。认为在混凝土弹性阶段剪应力和纤维正应力受应变影响较小,塑性阶段应变对应力传递影响较大;纤维端部应力系数对剪应力和纤维正应力表现为线性影响;剪应力与温度变化呈同方向变化,但纤维正应力不受温度影响。 2.根据已有的水泥基复合材料电阻的测试经验,针对结构试验和工程实际本文根据课题的具体安排研制开发水泥基复合材料电阻检测设备,其即克服了有电极检测中现有检测设备复杂、成本高的缺点,又克服了无电极检测中电磁感应设备容易受到干扰、漏磁和只适用于材料试验的缺点。试验证明,作者研发的试验设备可以很好的应用于材料特性试验、三点弯曲梁试验和Ⅱ型断裂试验等研究中,并且可以获得电阻与材料和力学参数较好的对应关系。 3.利用直流双电极法研究了碳纤维砂浆和碳纤维混凝土的导电性能与其龄期之间的关系。为了模拟材料受载产生裂缝情况在材料内部设置人为绝缘,研究了在不同龄期碳纤维砂浆和碳纤维混凝土试件导电性能受其内部绝缘部分的面积、位置和数量影响的程度。结果表明,碳纤维砂浆的导电性能随龄期有显著的变化,并呈现Sigmoidal曲线关系,绝缘的数量对其导电性能无显著影响,但是绝缘位置越靠近电极其导电性能越强;碳纤维混凝土的导电性能随龄期有显著的变化,并呈现高斯曲线关系,绝缘片只有在某一对最佳截面上其导电性能才能达到最佳状态,在同一截面、龄期和绝缘面积下绝缘片的数量越多其导电性能越强。从灰关联分析的数据来看,对于碳纤维砂浆所考察因素对其导电性能影响由强到弱的顺序为:龄期、绝缘位置、绝缘数量、绝缘面积;对于碳纤维混凝土所考察因素对其导电性能影响由强到弱的顺序为:龄期、绝缘数量、绝缘位置、绝缘面积。龄期是影响碳纤维砂浆和碳纤维混凝土导电特性的决定因素。 4.采用纤维混凝土和纤维砂浆sensor两种方法,利用碳纤维混凝土和碳纤维砂浆的导电特性捕捉到了三点弯曲梁试件的起裂荷载。引入双K断裂准则计算了碳纤维混凝土的起裂韧度K_(ⅠC)~(ini)和失稳韧度K_(ⅠC)~(un),电阻变化率与荷载、跨中挠度和裂缝口张开位移的关系能较好的符合洛仑兹曲线的关系,该关系可以反映试件在峰值荷载前的弹性变形阶段、裂缝稳定开展阶段和裂缝失稳开展阶段。 5.利用碳纤维混凝土的导电特性对有限宽两端切口半边受力试件的断裂性能进行考察。结果表明,碳纤维混凝土的导电性能随荷载和位移有显著的变化;碳纤维混凝土的导电特性可以被用来确定该型试件的K_(ⅡC);并且在峰值荷载前的电阻变化率曲线可以明显的表征出试件在试验过程中的弹性变形阶段、裂缝稳定开展阶段和裂缝失稳开展阶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杨晓雷,曹卫杰,高桦;42CrMo钢/3.5%NaCl腐蚀疲劳门槛值的研究[J];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学报;1995年03期
2 王瑞江,谭成轩;长江三峡地区现代构造活动性及其对地壳稳定性的影响[J];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1995年01期
3 黄志鹏,朱可善,郭映忠;重庆砂岩三点弯曲断裂及声发射试验研究[J];地下空间;1998年01期
4 董立社;汽车大梁铆钉的脆断分析[J];陕西汽车;1998年04期
5 段文江,钱振明;冷凝器换热管断裂与疲劳强度研究[J];化工机械;1999年05期
6 胡静,谢飞,刘青林,潘建伟;拖拉机轴类零件在精加工时的断裂失效分析[J];金属热处理;2000年11期
7 尹万全,周宏,尹涛;电机轴断裂失效分析[J];物理测试;2000年02期
8 王荻,朱洪波;“851”叶片断裂事故分析及预防[J];热力发电;2003年01期
9 陆飞;地震断裂带上船闸闸位的选择[J];水运工程;2003年01期
10 牟君,刘炳贞,徐东明,李晓明,王彩玲;轴头联接螺栓断裂分析[J];山东机械;2004年02期
11 葛占英,叶锐曾,孙金贵,王曰毅,李莉;弯曲晶界对GH220合金疲劳性能的影响[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1986年S1期
12 于政文;中心裂纹板双轴向受载影响的线弹性分析[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1987年03期
13 徐煜兵,黄树红,贺国强,韩守木;测取汽轮机断叶片故障信息的研究[J];动力工程;1993年05期
14 高磊;18-8钢制波纹管断裂分析[J];压力容器;1996年01期
15 胡忠克;南方125-2B摩托车车架断裂问题研究[J];摩托车技术;1996年08期
16 郑福民,李英;主蒸汽管道联络门螺栓断裂原因分析[J];东北电力技术;1998年08期
17 唐开石;4M16A(3)——75/320 型氮氢气压缩机五六级活塞杆断裂原因分析[J];压缩机技术;1998年05期
18 程利华;循环流化床锅炉风帽断裂事故分析[J];华北电力技术;2000年01期
19 华泽钊,徐红艳,周国燕,刘锦纷,黄惠民,丁文祥;血管冷冻过程中热应力和断裂的分析方法[J];中国科学E辑;2001年02期
20 沈新普;用于界面裂纹分析的分段线性弹塑性本构模型(英文)[J];岩土工程学报;200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陆慧;杨力;王春亮;;空调回水管铜接头断裂分析[A];2009年全国失效分析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毫米波国家重点实验室简介[A];2010年全国电磁兼容会议论文集[C];2010年
3 戊嘉隆;;有关Flare号散货船灭失案的分析和建议[A];中国航海学会海洋船舶驾驶专业委员会海事与安全论文集[C];1999年
4 孙晋明;王世全;;山东台儿庄船闸人字门顶枢拉杆的断裂及抢修[A];船闸科技2002-2005年度优秀论文集[C];2006年
5 吴成志;;跟腱断裂术后的康复疗效[A];第六届西部骨科论坛暨贵州省骨科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6 李中平;;LEFM分析方法的单一化[A];第二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上)[C];1993年
7 张力;王金星;梁红;杨晓明;唐昌发;;齿轮轴失效分析[A];2007高技术新材料产业发展研讨会暨《材料导报》编委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梅启林;王福玲;王继辉;黄志雄;;纳米碳纤维复合材料断裂电发射试验研究[A];第六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9)[C];2007年
9 于洋;顾家琳;崔文龙;白秉哲;方鸿生;;工业生产CFB/M高强钢超高周疲劳性能研究[A];2007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杨文钦;李秀晗;胡东祥;;济宁二井田构造浅析[A];纪念矿井地质专业委员会成立二十周年暨矿井地质发展战略学术研讨会专辑[C];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滇军;碳纤维水泥基复合材料导电特性及其应用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2 刘彬;铁电晶体断裂与疲劳研究[D];清华大学;2000年
3 刘永春;在后现代性的地平线上[D];山东大学;2005年
4 朱满座;数值保角变换及其在电磁理论中的应用[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5 杨明达;松辽盆地南部构造演化与油气聚集[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5年
6 张秀娟;断裂性问题与新历史主义[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7 戴永谦;发动机悬置软垫断裂模拟[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8 毛小南;TiC颗粒增强钛基复合材料的内应力对材料机械性能的影响[D];西北工业大学;2004年
9 张林;延性材料冲击响应:动态损伤与断裂、结构相变的新模型[D];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2005年
10 左宇军;动静组合加载下的岩石破坏特性研究[D];中南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顾晓琳;低碳钢丝质量控制的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5年
2 梁丽;文化废墟里的突围表演[D];吉林大学;2005年
3 李敏;德国大学与纳粹政权(1933-1945)[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4 王荷英;民间信仰的变迁[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5 吴菁;基于界面效应的碳纤维水泥基复合材料压敏性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6 冷永杰;GS125摩托车车体强度有限元分析[D];山东大学;2005年
7 王芳;世纪末的话语狂欢[D];浙江大学;2008年
8 陈钢;锁骨骨折内固定术后钢板折断原因分析[D];吉林大学;2009年
9 王丹;《心是孤独的猎手》文本中的断裂现象解读[D];河南大学;2009年
10 王冬冬;前往与返回:海子与形而上学的断裂[D];河南大学;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建平;电磁理论与经济发展[N];陕西日报;2001年
2 泳达;弥合断裂[N];中国信息报;2000年
3 本报通讯员 顾晓萍 钱培清;手术螺钉,断裂在患者体内[N];检察日报;2000年
4 正言;资金链是怎样断裂的[N];国际金融报;2001年
5 本报记者 张淑君;“珠联璧合”的断裂说明了什么?[N];人民政协报;2002年
6 余墨 整理;断裂中的传统与异域中的自由[N];中国图书商报;2001年
7 桑木;让生命得以舒展[N];河北日报;2001年
8 陈昕;资金链忽然断裂 郑百文跌入深渊[N];中华工商时报;2000年
9 郎宇明;钢绳断裂致人死亡[N];中华合作时报;2002年
10 本报记者 王兵;重叠断裂的产业链[N];人民邮电;2002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