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电子政务中信息资源整合的建模方法与应用研究

王宁  
【摘要】:为解决目前电子政务建设中普遍存在的“信息孤岛”问题,更好的利用信息资源,减少重复建设,实现信息共享,对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已势在必行。目前学术界对信息资源整合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企业信息资源以及图书情报资源上,而且多是从软件实现上进行细节问题研究。对电子政务中信息资源整合的建模方法以及实现的研究,目前仍是电子政务系统设计与软件开发领域的前沿性研究课题,缺乏相应的理论与方法来指导。 在这种情况下,本文基于导师王延章教授提出的E-R-P(实体-关系-问题)知识表示理论,创建了一种面向整合的信息资源系统描述模型。将电子政务中的信息资源整合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利用系统科学的思想、理论与方法,对信息资源整合的建模方法与实现进行研究。通过电子政务中信息资源整合的特点的研究,并在实际的政府信息资源整合项目中进行探索、研究、实践和总结,完善了E-R-P模型的理论基础,并将其应用于实践,指导系统的建模与项目的实施。本文主要研究工作如下: (1) 对信息资源整合的国内外发展情况以及相关的技术进行了综述,并将E-R-P模型与ER(实体-关系)模型。信息资源整合与信息资源规划进行了比较。从系统论的观点出发,对资源、信息资源、政府信息资源、电子政务中的信息资源整合的特性进行了分析和阐述。 (2) 对E-R-P知识表示体系进行理论扩展,给出了以实体、关系、问题为模型的基本要素,面向整合的信息资源系统描述的E-R-P模型。对论域、实体、关系、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数学描述,通过引入论域、原子问题、元信息、E-R-P阵等相关内容,给出了E-R-P模型的基本概念、数学表示、形式化描述以及构建方法和建模过程,并将E-R-P模型与面向对象技术进行对应。 (3) 结合E-R-P模型构建,对政府信息资源整合建模进行研究。 (4) 创建了软件体系中的E-R-P信息管理模型,用其指导信息资源整合平台的构建。 (5) 通过对信息资源整合过程的研究,给出了信息资源整合的过程模型。论述了信息资源整合的一般过程,对其进行了数学描述,并对整合过程中的交互作用进行了深入研究。 (6) 参与了信息资源整合系统软件平台的设计以及相应支撑工具的开发。软件平台以及数据交换工具与前面的整合建模相呼应,共同服务于政府信息资源整合的项目实施。最终将以上的建模方法和系统开发工具应用于“大连市企业基础信息共享”项目的建设,给出了本文研究工作的应用实例。 通过本文的研究,为电子政务中信息资源整合提供了一种信息资源系统描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黄菲;;中美电子政务发展之比较[J];华夏星火;2005年02期
2 张静君;;中国政府网站点评[J];新经济;2002年08期
3 彭梦瑶;;法国电子政务:“一站式”服务[J];信息系统工程;2011年07期
4 ;中国电子政务十大猜想[J];信息系统工程;2011年08期
5 徐阳;;德国大力发展电子政务[J];中国标准导报;2002年05期
6 ;第五届中国电子政务高峰论坛成功召开[J];电子政务;2011年07期
7 王克照;;共同进化促进多样化政务服务——从系统论的角度重新认识电子政务[J];信息化建设;2011年06期
8 何建祥;;浅析电子政务在政府管理中的作用及实现途径[J];经营管理者;2011年12期
9 石卫;;1999~2010年我国政府信息化研究论文计量分析[J];图书馆学研究;2011年14期
10 徐越翰;;政府信息化与电子政务发展研究[J];科技传播;2011年12期
11 王天梅;孙宝文;;电子政务实施成效关键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经济管理;2010年09期
12 袁志洁;;探讨地震系统电子政务的作用及发展电子政务的措施[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1年07期
13 严圣明;;公众满意度导向视阈下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估[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16期
14 续蕾;;浅析公务员与信息素养[J];电子商务;2011年09期
15 唐峰;;乡镇电子政务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绿色科技;2011年08期
16 曹文雅;;我国政府信息公开的现状分析及对策思考[J];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17 王方;;基于云计算的新型电子政务解决方案[J];山东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18 赵帅军;靳昌松;;电子政务服务外包的监督模式研究[J];科技与管理;2011年04期
19 李文生;;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理论与实践[J];图书馆学研究;2011年17期
20 陈婧;;关于电子政务中问题的一些讨论[J];才智;2011年1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清浦;;电子政务地理信息系统的现状与展望[A];全国地图学与GIS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2 刘晓牧;袁钦;;科学发展观与地方服务型政府建设研究——以广州市为例论电子政务对地方服务型政府建设的促进作用[A];科学发展观与行政体制改革研究——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王宁红;朱建明;;电子政务安全的非技术因素分析[A];全国第八届工业工程与企业信息化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4 杨建堂;骈文红;王陈重;;大力推进电子政务着力打造电子政府[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上册)[C];2002年
5 王勇;;重庆市电子政务建设思考[A];’2004计算机应用技术交流会议论文集[C];2004年
6 刘慧;朱礼军;熊孟英;王晓华;;电子政务运行资源管理平台[A];全国第八届工业工程与企业信息化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7 田景成;;电子政务中的应用安全问题[A];2005中国电子政务与信息安全论坛会议资料[C];2005年
8 喻定权;;“信息孤岛”与湖南省建设行业信息化建设思路[A];规划引领下的新型城市化研究——2009年湖南省优秀城乡规划论文集[C];2009年
9 朱亚奇;;电子政务在铁路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3年
10 陈靖;李增智;王云兰;朱海平;;南海市区(镇)电子政务的研究与实现[A];第六届全国计算机应用联合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宁;电子政务中信息资源整合的建模方法与应用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2 黄萃;基于门户网站的电子政务信息资源整合机制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3 唐协平;面向社会公众的电子政务最终服务需求识别与管理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4 叶飞;基于主题图的电子政务门户知识管理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5 张径;电子政务环境下的政府信息流程再造与供应链管理模式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6 张宇航;电子政务项目建设与运行管理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7 徐强;电子政务流程再造绩效评估理论与实证研究[D];南京大学;2010年
8 杨兵;成都市城乡一体化电子政务公共信息服务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9 王书海;电子政务信息资源整合关键技术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10 李晓君;移动政务的功能及评价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福宾;基于PKI的安全电子政务的应用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3年
2 孙丽杰;中国电子政务发展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3 佟岩;我国电子政务绩效评估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4 韩淑贤;电子政务下的行政行为研究[D];中共湖北省委党校;2011年
5 关冀;工商电子政务实践与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6 陈勇跃;电子政务信息资源整合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7 张羽;英国政府首席技术官委员会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康华;电子政务中安全技术的研究与应用[D];西北大学;2003年
9 宋爱萍;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研究[D];郑州大学;2004年
10 潘华松;基于电子政务视角的政民在线互动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张向辉;我市从六个方面加快信息化建设[N];渭南日报;2009年
2 汪玉凯;大部制改革深刻影响电子政务[N];政府采购信息报;2008年
3 戴伟华;坚持科学发展 深化电子政务[N];青岛日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范玉蕾;省会加快电子信息资源整合[N];石家庄日报;2006年
5 汪玉凯;电子政务:十大走势显山露水[N];计算机世界;2009年
6 本报记者 吴玉征;合肥电子政务走上整合之路[N];计算机世界;2009年
7 本报记者 洪黎明;“十二五”电子政务:走向发展新起点[N];人民邮电;2010年
8 本报记者 车辉 实习生 李如旦;电子政务:存在≠实用[N];工人日报;2009年
9 中国系统工程学会信息系统工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高复先教授;电子政务信息资源整合与应用系统顶层设计[N];中国计算机报;2005年
10 赵巍巍;电子政务电子商务资源整合至关重要[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4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