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基于微热板式气体传感器的混合气体检测及分析

魏广芬  
【摘要】:微热板式气体传感器具有尺寸小、功耗低、易集成等优点,成为MEMS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成果。可惜的是目前其选择性差、稳定性差的缺点,限制了该成果的实用化和产业化。本文主要研究微热板式二氧化锡薄膜气体传感器的选择性改善方法,从传感器的制造工艺、性能测试出发,在气敏机理、传感器阵列、温度调制等方面展开了系统的研究,并将其用于一氧化碳和甲烷混合气体的检测和分析。 本文首先设计并组建了一套气体传感器性能标定和测试系统,制作了一批微热板式气体传感器,并使用测试系统对传感器的性能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基于量子力学从头算方法,以SnO_2薄膜的材料表征结果为基础,模拟了CO、CH_4和O_2等在SnO_2薄膜表面的物理化学吸附行为。结合半导体表面势垒和物理化学吸附的动态平衡理论,详细推导并建立了SnO_2膜气体传感器对CO和CH_4混合气体的电学响应模型,在多参数优化的基础上通过实验数据进行了验证。讨论了环境中O_2浓度对传感器灵敏度的影响。 以传感器的混合气体响应模型为基础,研究了利用气体传感器阵列技术提高选择性的方法。讨论了基于线性稳态响应的混合气体盲分离条件,应用盲信号分离(BSS)模型,结合实际测试数据,研究了非线性主成分分析法(NLPCA)和独立成分分析法(ICA)等盲分离算法对CO和CH_4混合气体分析和量化的性能,并与常用的主成分分析(PCA)技术进行对比,甲烷和CO的平均绝对误差分别降低了约200ppm和7ppm。将BSS技术与BP神经网络相结合,能够有效提高混合气体浓度量化的精度。 本文还研究了在微热板温度按照一定规律变化条件下的传感器动态响应特性。提出了差值预处理方法,该方法有效抑制了温度调制模式下微热板温度变化引起的强信号对气体传感器动态信号的影响,提取了敏感薄膜表面气体动态吸附引起的气体响应信号。将该技术与短时傅立叶变换(STFT)相结合,利用特征频率法研究了不同周期和温度控制范围内的正弦波、矩形波、三角波和锯齿波等方式调制下的传感器对CO、CH_4和乙醇三种气体的识别能力。为简化算法,同时提出了虚拟阵列法来检测和分析混合气体。 本文最后以煤矿中两种主要的易燃易爆气体CO和CH_4的混合气体为检测对象,开发了以单片机为控制和信号处理中心的实时气体检(监)测仪表,为制作单片集成式电子鼻作了前瞻性的研究和铺垫。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邹小波,吴守一,方如明;电子鼻判别挥发性气体的实验研究[J];江苏理工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2 金石;;电子鼻测水果[J];华夏星火;1999年10期
3 张勇,刘君华,吴浩扬,陈志平;基于遗传神经网络的电子鼻在大气环境气体模式识别中的应用[J];仪器仪表学报;2001年S1期
4 钟灿涛;便携式气味探测器[J];电子产品世界;1999年08期
5 高大启,杨根兴;电子鼻技术新进展及其应用前景[J];传感器技术;2001年09期
6 郭春阳;;电子鼻:嗅出疾病[J];科学世界;2000年02期
7 邹小波,赵杰文,潘胤飞,黄星奕;基于遗传RBF网络的电子鼻对苹果质量的评定[J];农业机械学报;2005年01期
8 王磊,曲建岭,杨建华;发展中的电子鼻技术[J];测控技术;1999年05期
9 秦树基,徐春花,王占山;人工神经网络对电子鼻性能的影响[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6期
10 史志存,李建平,崔大付,朱敏慧;电子鼻数据融合的软件实现[J];仪表技术与传感器;2000年10期
11 王米娜,杨建华,侯宏,王晗;基于多BP子网络的电子鼻信息融合技术[J];传感器技术;2003年11期
12 徐毓龙,徐玉成;电子鼻的研究和开发现状[J];传感器世界;1999年08期
13 丁鹏;马以武;;蓬勃发展的人工嗅觉技术——电子鼻[J];中国电子商情;2002年10期
14 Wolfgang.Goepel,周志刚,张毅;当代化学传感器系列讲座(1) 从电子鼻向生物电子鼻发展的嗅觉和模块式传感器系统[J];传感器世界;1999年03期
15 ;英研究出新型“电子鼻”[J];科学之友;1996年12期
16 杨燕明;杨芃原;王小如;蔡鹭欣;刘伽;;基于阵列声表面波传感器的电子鼻系统及应用初步[J];化学传感器;1997年04期
17 ;新型电子鼻智能探测系统问世[J];企业技术开发;2010年01期
18 ;新型电子鼻智能探测系统问世[J];企业技术开发;2010年03期
19 朱孝龙,保铮,张贤达;基于分阶段学习的盲信号分离[J];中国科学E辑;2002年05期
20 Wolfgang Gpel;;从电子鼻到生物电子鼻—人鼻和 MOSES 人工鼻的嗅觉感受[J];化学传感器;1998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彪;赵炜;赵彬;;盲信号分离算法仿真研究与性能评估[A];第13届中国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姚毅;贾金玲;姚娅川;;盲分离技术在识别生物信号中的应用[A];第二届全国信息获取与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3 彭涤非;;电子鼻在水果无损检测中的应用[A];园艺学文集——湖南省园艺学会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4 黄品文;郑丽敏;;嵌入式电子鼻系统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A];2007年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5 贾宗艳;任发政;郑丽敏;;电子鼻技术及在奶制品中的应用研究进展[A];食品感官科学前沿与发展——首届中国食品感官科学学术研讨会暨《食品感官科学》课程建设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梅铁民;殷福亮;;基于对称四阶互累积量的盲信号分离算法[A];第十一届全国信号处理学术年会(CCSP-2003)论文集[C];2003年
7 傅予力;何昭水;谢胜利;;信号的规范高阶累积量以及高阶累积量盲分离算法[A];第二十四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5年
8 何继芹;张海德;蒋志国;;电子化感观分析原理及应用进展[A];食品感官科学前沿与发展——首届中国食品感官科学学术研讨会暨《食品感官科学》课程建设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申永军;杨绍普;孔德顺;;一种基于奇异值分解的欠定盲信号分离方法[A];2008年全国振动工程及应用学术会议暨第十一届全国设备故障诊断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10 李雪春;韩小敏;禹玉洪;向晓玲;戴荣继;孟薇薇;邓玉林;;电子鼻监测百药煎的固态发酵[A];2009全国中药创新与研究论坛学术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广芬;基于微热板式气体传感器的混合气体检测及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2 陈雷;基于群智能优化方法的盲信号分离算法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3 任东晓;非线性盲信号抽取及应用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4 史志存;电子鼻及其应用研究[D];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2000年
5 周郭许;盲信号分离若干关键问题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6 张和发;盲信号分离技术及其在无源定位中的应用[D];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7 赵敏;盲信号分离的原理及其关键问题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8 李建平;微结构气敏传感器与电子鼻研究[D];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2000年
9 杨建华;新型气/液分析传感器关键技术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2年
10 徐异凌;盲信号分离方法及应用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纪伟;盲信号分离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北京邮电大学;2010年
2 殷英;基于贝叶斯的盲信号分离理论及应用[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3 吴勇军;基于盲信号分离的齿轮系统故障诊断研究[D];石家庄铁道学院;2008年
4 高丽丽;盲信号分离应用技术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5 张懿璞;基于广义自相关的盲信号分离[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6 谢忠德;基于稀疏表示的盲信号分离算法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2年
7 磨莉;基于神经网络的盲信号分离的研究与应用[D];西安工业大学;2011年
8 谢亮;基于时频分析的盲信号分离算法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9 卢宏;欠定盲信号分离方法研究[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10 王涛文;欠定混叠盲信号分离算法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熊明山;台研制成检测肝硬化的电子鼻[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1年
2 赵亚萍;多媒体电子鼻伸进互联网[N];科技日报;2004年
3 熊明山;台湾制成检测肝硬化的电子鼻[N];医药经济报;2002年
4 王迪;“电子鼻”可助医生“嗅”出呼吸道疾病[N];医药经济报;2004年
5 舒歧;用“电子鼻”缉查毒品[N];大众科技报;2000年
6 胡德良;美科学家研究出能嗅出疾病的“电子鼻”[N];中国中医药报;2008年
7 ;意大利研究出能检测肺癌的“电子鼻”[N];今日信息报;2003年
8 俞陶然;电子鼻可“闻”出变质食品[N];中国质量报;2007年
9 ;让电子鼻嗅出肺癌[N];河北日报;2003年
10 记者 袁锦林;电子鼻嗅出肺癌[N];新华每日电讯;2003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