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心结构利用调液阻尼器减震控制的研究
【摘要】:无论从理论分析还是从震害现象看,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反应,除了发生平移振动外,还可能会发生扭转振动。引起扭转振动的原因,一是地面运动存在转动分量,或地震时地面各点的运动存在着相位差;二是结构本身存在偏心,即结构的质量中心与刚度中心不相重合。震害表明,扭转作用会加重结构的破坏,尤其是对于偏心结构,在某些情况下将成为导致结构破坏的主要因素。因此,偏心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扭转耦联振动的控制问题有很重要的实际应用意义。本论文以此为背景,利用调液阻尼器来控制偏心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扭转耦联振动,主要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研究工作:
(1) 环形调液阻尼器对结构平移—扭转耦联振动控制的参数研究。首先建立起环形调液阻尼器(CTLCD)的运动方程,基于等价线性化的原则,将环形调液阻尼器的非线性阻尼线性化。对纯扭转振动情况下,对环形调液阻尼器的最优参数问题进行研究,得到了解析表达式。分别针对结构的纯扭转振动和扭转耦联振动,推导出等效阻尼比的表达式,分析了控制系统的参数对控制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环形调液阻尼器是一种有效的扭转振动控制装置。
(2) 提出了利用调液柱型阻尼器(TLCD)和环形调液阻尼器(CTLCD)来控制偏心结构在双向地震动作用下扭转耦联振动的方法。利用随机振动理论,推导出调液阻尼器—结构体系在地震作用下随机响应的表达式。基于遗传算法,给出了控制系统的相关参数的优化设计方法。计算结果表明,当优化的目标函数考虑到结构每个自由度的反应时,结构的平移反应和扭转反应都能得到有效控制。
(3) 以一个8层偏心钢结构为算例,在结构顶层沿两个主轴方向正交放置两个TLCD,并在结构质心处安放一个CTLCD。基于本文给出的优化目标函数和遗传优化算法,对调液阻尼器的参数进行优化设计。最后,在时域内分析调液阻尼器对结构扭转耦联振动的减振作用。分析结果表明,合理设计调液阻尼器的有关参数,能使其有效控制结构的平-扭耦联振动。
(4) 进行了振动台试验,以验证调液阻尼器的减振控制作用。设计了一个二层的单向偏心钢结构模型,在结构的顶层放置一个TLCD和一个CLTCD,在振动台上,分别对结构无控时的反应和设置调液阻尼器后的反应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调液阻尼器能有效抑制结构的在地震作用下的扭转耦联振动。
(5) 对环形调液阻尼器减振控制中的拍现象进行研究。分析了环形调液阻尼器对结构纯扭转振动控制中的拍现象,分别考虑无阻尼结构体系、主体结构有阻尼而
|
|
|
|
1 |
史志利,周立志;大跨度桥梁抗震设计和振动控制的研究与应用现状[J];城市道桥与防洪;2002年04期 |
2 |
霍林生;李宏男;;调液阻尼器对偏心结构扭转耦联振动控制的研究[J];工程力学;2010年01期 |
3 |
杜永峰;林治丹;;双向水平地震作用下串联隔震结构的振动控制[J];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2010年04期 |
4 |
刘季,闵书亮,滕军,李慧;抗震抗风振动控制建筑新体系[J];哈尔滨建筑大学学报;1993年04期 |
5 |
张志强;李爱群;徐幼麟;何建平;王建磊;;合肥电视塔TMD的地震响应控制研究[J];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2007年05期 |
6 |
庞迎波;;粘滞液体阻尼器用于非对称双塔连体结构的消能减震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0年04期 |
7 |
胡卫兵;罗书泉;王骏涛;;GPC和LQR算法在压电摩擦阻尼隔震结构中的应用[J];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2008年04期 |
8 |
尹鹏;李黎;张行;;输电线路脱冰跳跃反应控制研究[J];电网与水力发电进展;2008年03期 |
9 |
杨军;薛素铎;;新型U形软钢板阻尼器在网架结构中的减震控制研究[J];工程建设与设计;2008年06期 |
10 |
杨润林;闫维明;周锡元;;结构振动分级控制法[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7年12期 |
11 |
傅安俊;;结构振动现代预测控制体系的研究状况与进展[J];山西建筑;2008年08期 |
12 |
李黎;张行;尹鹏;;大跨越输电线路脱冰跳跃反应的控制研究[J];振动与冲击;2008年10期 |
13 |
李宏男,贾影,李晓光,王绍博,赵直;利用TLD减小高柔结构多振型地震反应的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0年02期 |
14 |
顾家柳;王强;;可控挤压油膜轴承主动控制转子系统振动[J];应用力学学报;1990年02期 |
15 |
黄本才;;电视塔结构中人体舒适度分析[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2年03期 |
16 |
夏益霖;;利用动力吸振器进行随机响应控制的研究[J];振动工程学报;1996年01期 |
17 |
李敏霞,刘季;主动结构振动控制算法综述[J];世界地震工程;1998年04期 |
18 |
聂润兔,王二才,王育英;智能桁架振动控制中主动杆件多目标最优配置[J];太原重型机械学院学报;1998年02期 |
19 |
黄维平,强士中;大跨度悬索桥振动控制的双向TMD参数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1999年02期 |
20 |
段勇;何麟书;;空间柔性智能桁架结构振动控制实验研究[J];弹箭与制导学报;2004年S7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