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偏心结构利用调液阻尼器减震控制的研究

霍林生  
【摘要】:无论从理论分析还是从震害现象看,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反应,除了发生平移振动外,还可能会发生扭转振动。引起扭转振动的原因,一是地面运动存在转动分量,或地震时地面各点的运动存在着相位差;二是结构本身存在偏心,即结构的质量中心与刚度中心不相重合。震害表明,扭转作用会加重结构的破坏,尤其是对于偏心结构,在某些情况下将成为导致结构破坏的主要因素。因此,偏心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扭转耦联振动的控制问题有很重要的实际应用意义。本论文以此为背景,利用调液阻尼器来控制偏心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扭转耦联振动,主要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研究工作: (1) 环形调液阻尼器对结构平移—扭转耦联振动控制的参数研究。首先建立起环形调液阻尼器(CTLCD)的运动方程,基于等价线性化的原则,将环形调液阻尼器的非线性阻尼线性化。对纯扭转振动情况下,对环形调液阻尼器的最优参数问题进行研究,得到了解析表达式。分别针对结构的纯扭转振动和扭转耦联振动,推导出等效阻尼比的表达式,分析了控制系统的参数对控制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环形调液阻尼器是一种有效的扭转振动控制装置。 (2) 提出了利用调液柱型阻尼器(TLCD)和环形调液阻尼器(CTLCD)来控制偏心结构在双向地震动作用下扭转耦联振动的方法。利用随机振动理论,推导出调液阻尼器—结构体系在地震作用下随机响应的表达式。基于遗传算法,给出了控制系统的相关参数的优化设计方法。计算结果表明,当优化的目标函数考虑到结构每个自由度的反应时,结构的平移反应和扭转反应都能得到有效控制。 (3) 以一个8层偏心钢结构为算例,在结构顶层沿两个主轴方向正交放置两个TLCD,并在结构质心处安放一个CTLCD。基于本文给出的优化目标函数和遗传优化算法,对调液阻尼器的参数进行优化设计。最后,在时域内分析调液阻尼器对结构扭转耦联振动的减振作用。分析结果表明,合理设计调液阻尼器的有关参数,能使其有效控制结构的平-扭耦联振动。 (4) 进行了振动台试验,以验证调液阻尼器的减振控制作用。设计了一个二层的单向偏心钢结构模型,在结构的顶层放置一个TLCD和一个CLTCD,在振动台上,分别对结构无控时的反应和设置调液阻尼器后的反应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调液阻尼器能有效抑制结构的在地震作用下的扭转耦联振动。 (5) 对环形调液阻尼器减振控制中的拍现象进行研究。分析了环形调液阻尼器对结构纯扭转振动控制中的拍现象,分别考虑无阻尼结构体系、主体结构有阻尼而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史志利,周立志;大跨度桥梁抗震设计和振动控制的研究与应用现状[J];城市道桥与防洪;2002年04期
2 霍林生;李宏男;;调液阻尼器对偏心结构扭转耦联振动控制的研究[J];工程力学;2010年01期
3 杜永峰;林治丹;;双向水平地震作用下串联隔震结构的振动控制[J];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2010年04期
4 刘季,闵书亮,滕军,李慧;抗震抗风振动控制建筑新体系[J];哈尔滨建筑大学学报;1993年04期
5 张志强;李爱群;徐幼麟;何建平;王建磊;;合肥电视塔TMD的地震响应控制研究[J];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2007年05期
6 庞迎波;;粘滞液体阻尼器用于非对称双塔连体结构的消能减震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0年04期
7 胡卫兵;罗书泉;王骏涛;;GPC和LQR算法在压电摩擦阻尼隔震结构中的应用[J];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2008年04期
8 尹鹏;李黎;张行;;输电线路脱冰跳跃反应控制研究[J];电网与水力发电进展;2008年03期
9 杨军;薛素铎;;新型U形软钢板阻尼器在网架结构中的减震控制研究[J];工程建设与设计;2008年06期
10 杨润林;闫维明;周锡元;;结构振动分级控制法[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7年12期
11 傅安俊;;结构振动现代预测控制体系的研究状况与进展[J];山西建筑;2008年08期
12 李黎;张行;尹鹏;;大跨越输电线路脱冰跳跃反应的控制研究[J];振动与冲击;2008年10期
13 李宏男,贾影,李晓光,王绍博,赵直;利用TLD减小高柔结构多振型地震反应的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0年02期
14 顾家柳;王强;;可控挤压油膜轴承主动控制转子系统振动[J];应用力学学报;1990年02期
15 黄本才;;电视塔结构中人体舒适度分析[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2年03期
16 夏益霖;;利用动力吸振器进行随机响应控制的研究[J];振动工程学报;1996年01期
17 李敏霞,刘季;主动结构振动控制算法综述[J];世界地震工程;1998年04期
18 聂润兔,王二才,王育英;智能桁架振动控制中主动杆件多目标最优配置[J];太原重型机械学院学报;1998年02期
19 黄维平,强士中;大跨度悬索桥振动控制的双向TMD参数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1999年02期
20 段勇;何麟书;;空间柔性智能桁架结构振动控制实验研究[J];弹箭与制导学报;2004年S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森林;杜喜凯;李忠献;;地震激励下高层建筑TLD控制及其优化[A];第六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三卷)[C];1997年
2 虞庐松;全华;徐永利;;大跨度连续刚构桥的地震反应研究[A];第八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卷)[C];1999年
3 薛素铎;周乾;董军辉;曹资;;振动控制在空间结构中的应用[A];第十届空间结构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4 邵传平;鄂学全;魏庆鼎;朱凤荣;;海上结构物流致振动控制方法研究[A];第五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暨第十五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文集[C];2001年
5 刘玉东;崔立山;陈騑騢;杨大智;周辛庚;章伟宝;;形状记忆合金增强复合智能材料控振研究[A];第二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5年
6 潘开名;刘斌;泽田义博;;水平分层土层结构地震反应计算[A];第九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卷[C];2000年
7 陈明宪;陈政清;胡建华;高赞明;;岳阳洞庭湖大桥风雨振观测及其振动控制研究[A];中国公路学会桥梁和结构工程学会2001年桥梁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1年
8 张顺宝;;建筑结构振动控制装置研究现状与展望[A];第十一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卷[C];2002年
9 魏克湘;孟光;刘迎春;朱石沙;;磁流变弹性体夹层梁振动特性的实验研究[A];中国化学会、中国力学学会第九届全国流变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8年
10 沈祖辉;卢丽金;;军用飞机外挂系统的振动鉴定试验技术[A];中国航空结构动力学专业组第十六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霍林生;偏心结构利用调液阻尼器减震控制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2 胡明祎;贮液结构地震反应数值分析及应用方法研究[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2年
3 吴学淑;平面不对称高层建筑结构利用速度型阻尼器减震控制的研究[D];同济大学;2008年
4 刘金龙;地震作用下多塔斜拉桥失效模式控制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5 周国良;河谷地形对多支撑大跨桥梁地震反应影响[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0年
6 嵇春艳;海洋平台动力响应分析与振动控制技术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3年
7 栾小兵;空间网格结构土—结构相互作用模型与地震反应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2年
8 陆建辉;随机波浪载荷激励下海洋平台振动控制技术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4年
9 张蔚波;基于子系统分析的多维耦合系统功率流传递特性研究[D];山东大学;2003年
10 游伟倩;多输入多输出振动系统H_2/H∞控制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文赫;基于H_∞理论的调液阻尼器减震控制优化设计[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2 刘朝晖;山区高速公路连续梁桥智能磁流变阻尼器减震控制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3 张生;环形调液阻尼器理论分析及其在大射电望远镜上的应用[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4 刘志臻;波吸收器在挠性空间结构振动控制中的应用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2年
5 王建国;基于极点配置方法的风力发电机组的稳定性控制[D];沈阳工业大学;2009年
6 汪性武;柔性机械臂的振动控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4年
7 万立;振动控制的半主被动混合阻尼结构的研究[D];华侨大学;2005年
8 蒋晓刚;集装箱起重机仿真训练器座椅振动控制设计研究[D];上海海事大学;2004年
9 郑坚强;电磁轴承有限元分析、结构设计及控制[D];浙江大学;2004年
10 李党;II型SMA-橡胶支座及其在大跨空间结构中的隔震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张帆;国际市场对日本地震反应不一[N];期货日报;2011年
2 闫洁;隔震技术可减6至8倍地震反应,院士吁推广[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3 本报记者 陈宇祥 付义书;舍不得这个“角落”[N];中国安全生产报;2005年
4 ;装修“乱抡锤”最高罚3万[N];哈尔滨日报;2006年
5 蔡雪婧;不得擅改抗震设施 “乱打洞”最高罚3万[N];经理日报;2008年
6 渭南市通瑞建筑有限公司总经理 王根友;地震对建筑工程质量提出更高新要求[N];渭南日报;2008年
7 记者 邹伟;“房屋抗震设防”新规明起施行[N];南京日报;2006年
8 本刊编辑部;如何打造震不垮的“家”[N];中国经济导报;2008年
9 张学芹;水工建筑物防震减灾的三条途径[N];中国水利报;2008年
10 记者 马胜伟通讯员 卢遵侯;灾后重建应树立“一盘棋”思想[N];解放军报;200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