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科技力量布局研究
【摘要】:高等学校是我国科技创新活动的3大载体之一,是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明显的学科、技术和人才优势。它不仅是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主要基地,基础研究的主体,应用研究的主要力量,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者,在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本论文在一些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对高校科技力量布局进行了界定,将高校科技力量划分为4个组成部分,分别是高校科技资源能力、高校科技环境能力、高校科技成果能力和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水平,并在遵循全面性、客观性和可行性原则的基础上构建这4个组成部分的评价指标体系。在实证分析部分,通过获取这4个评价指标体系相关指标数据进行整理,在此基础上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DEA分析法、聚类分析法等定量分析方法并结合相关的一些研究成果从科技资源投入、科技成果产出、科技活动环境和科技成果转化效率这4个方面对我国高校科技力量的整体情况以及在八大区域(南部沿海地区、东部沿海地区、北部沿海地区、东北地区、长江中游地区、黄河中游地区、西南地区、西北地区)的空间布局的现状进行考察和分析,总结出当前我国高校科技力量布局在整体和不同区域层面上的特点以及优势、劣势,并对引起布局现状的原因进行调查、分析和研究,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上,对我国高校科技力量合理化调整的整体性建议以及高校科技力量空间布局整合及调整对策进行总体设计,为当前我国高校科技力量布局的整体调整以及各区域内部高校科技力量的整合提供全面的解决方案。
|
|
|
|
1 |
宋士静;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与校办产业[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1995年03期 |
2 |
吕文奎;面向新世纪我国高校科技体制改革的思考[J];德州学院学报;1998年01期 |
3 |
杨荣昌;浅论高校科技管理队伍专业化建设[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
4 |
薛澜,何晋秋,朱琴;高校科技:在机遇与挑战中寻求发展[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05年04期 |
5 |
李建聪;贾一伟;;2007新年致谢[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06年12期 |
6 |
;中文核心期刊《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09年征稿启事[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09年06期 |
7 |
云川;高校科技为经济建设服务的途径[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年03期 |
8 |
;推动高校科技面向经济建设服务——天津市高教局的新举措[J];科技.人才.市场;1994年04期 |
9 |
李廉水,马圣源;高校科技服务波动发展的原因分析及对策探讨[J];科学管理研究;1995年06期 |
10 |
;全国高校科研管理研究会五年来先后培训高校科技管理人员近五百人[J];研究与发展管理;1995年04期 |
11 |
徐瑞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有效途径[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1997年02期 |
12 |
孙宪民
,任平;关于加速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两点建议[J];科技成果纵横;2003年01期 |
13 |
张瑾;论高校科技创新[J];科技.人才.市场;2003年03期 |
14 |
申强力,王锦成;加速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思考[J];科技.人才.市场;2003年04期 |
15 |
杨吉安,刘杜玲;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研究[J];科技.人才.市场;2003年05期 |
16 |
赵沁平;推进大学科技创新体系建设[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03年04期 |
17 |
赵琴霞;论高校科技人才环境的优化[J];本溪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
18 |
王俊清;高校科技成果产业化如何避免昙花一现[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04年12期 |
19 |
;征稿启事[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09年Z1期 |
20 |
李志强,白明华,王秀明,刘瑞萍,侯勤帮,刘文远;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科技发展的战略与策略[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S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