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几种新工艺制备的NiAl-Cr(Mo)共晶合金的组织与机械性能

高强  
【摘要】:长程有序B2结构金属间化合物NiAl由于具有密度低、导热性好、良好的抗高温氧化能力和较好的高温稳定性等优点,成为当前令人瞩目的一类材料,并有希望取代现有的Ni基、Fe基高温合金应用于更高的温度和更恶劣的环境中。但NiAl的室温脆性和高温强度低,阻碍了NiAl及其合金的实际应用。在脆性的NiAl基体中加入难熔的金属相形成共晶合金是改善NiAl合金性能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其中,等轴晶或柱状晶NiAl-28Cr-(6-x)Mo-xHf(1≥x≥0.15,原子百分比)共晶合金具有优异的高温强度和蠕变性能,而比重仅比NiAl增加6%,抗氧化性能也与NiAl相当。但存在于NiAl/Cr(Mo)相界的Ni_2AlHf相使相界呈台阶状,这使得合金的室温压缩塑性和韧性降低。本文研究了B、Dy的微合金化和喷铸、吸铸、粉末冶金及喷射沉积等先进的制备工艺对NiAl-Cr(Mo)共晶合金的性能的影响以及其机制。 在真空非自耗炉中分别制备不同B和Dy含量合金的钮扣锭来进行微合金化研究,所有合金锭均在高温箱式电阻炉中进行匀质化退火处理,制度为:1523K/24h,炉冷。快速凝固、粉末冶金和喷射沉积所用的母合金在真空感应炉中熔炼。快速凝固工艺采用喷铸和吸铸两种方法,粉末冶金采用热压预合金粉的方法,喷射沉积采用氩气为雾化气体,对沉积坯进行了1573K/150MPa/3h热等静压处理。 微量B和Dy的加入细化了铸造NiAl-28Cr-5.8Mo-0.2Hf合金的显微组织并偏聚到共晶胞界起到强化晶界的作用。B除了偏聚到共晶胞界外还分布在Cr(Mo)相中,过量B的加入会导致枝晶组织的出现,当B含量达到0.1wt%时,合金的微观组织主要为枝晶组织。Dy则完全偏聚到共晶胞的胞界,在所加入的范围,Dy没有引起枝晶组织的出现。微量B和Dy的加入强化了晶界,使铸造NiAl-28Cr-5.8Mo-0.2Hf合金的室温断裂方式由胞间断裂变为胞内断裂。微量B加入使铸造NiAl-28Cr-5.8Mo-0.2Hf合金的室温压缩塑性提高,高温强度不变。Dy加入量为0.1wt%时,合金的综合压缩性能最佳。合金性能的改善可归结为共晶层片细化及晶界强化。通过对真空感应熔炼NiAl-28Cr-6Mo(含有0.1Dy+0.015B,wt%)和NiAl-28Cr-5.7Mo-0.3Hf普通铸造合金的室温和高温压缩性能的对比表明微量B和Dy在NiAl-Cr(Mo)合金中的作用优于少量Hf的作用。 利用喷铸法和吸铸法两种快速凝固工艺分别制备了NiAl-28Cr-6Mo(含有0.1Dv+0.015B,wt%)和NiAl-28Cr-5.7Mo-0.3Hf两种共晶合金。由于共晶NiAl-Cr(Mo)合金的固液区间狭窄,其喷铸的成形性较差,吸铸能促进液态金属的流动从而改善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司乃潮;马得勇;吴勤方;孙少纯;刘光磊;华雄飞;;合金元素对Al-Si合金力学性能及组织的影响[J];有色金属(冶炼部分);2011年09期
2 李国宏;;钒微合金化高强抗震钢筋HRB500E的生产实践[J];冶金丛刊;2011年04期
3 刘宝喜;冯运莉;齐长发;王云阁;乔治明;孙利顺;;510 MPa级汽车大梁钢板的工业试制[J];冶金标准化与质量;2010年05期
4 孙维;完卫国;;铌微合金化长材产品的开发[J];炼钢;2011年03期
5 冯培忠;刘伟生;王晓虹;强颖怀;刘炯天;;Mg微合金化对MoSi_2价电子结构及性能的影响[J];材料热处理学报;2011年09期
6 肖代红;杨宝刚;申婷婷;袁铁锤;贺跃辉;王守仁;;Mo、V和Ag对粉末冶金Ti-5Al合金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11年06期
7 刘占玲;王宏斌;李家征;王晓娣;邓建新;;高强焊丝用钢XG55的开发与生产[J];河北冶金;2011年08期
8 潘峥嵘;郑子樵;李世晨;廖忠全;;In对Al-3.5Cu合金析出过程的影响[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11年06期
9 李德发;王世森;熊玉彰;洪君;李银华;梁宝珠;;低碳贝氏体工程机械用Q460级厚钢板的研制[J];钢铁研究;2011年04期
10 贺笃鹏;王毛球;张家涛;马莉;董瀚;;微合金化对渗碳齿轮钢热处理畸变的影响[J];金属热处理;2011年08期
11 冯绍强;;以铌代钒汽车大梁用热轧带钢的研制开发[J];四川冶金;2011年02期
12 李勇生;;天铁管线钢研制开发[J];天津冶金;2011年03期
13 王敏莉;肖利;郑之旺;;不同退火温度下Nb+Ti微合金化高强IF钢板组织和织构的演变[J];金属热处理;2011年07期
14 赵文成;贾继华;齐长发;赵育新;;Nb-Cr微合金化准φ25mmⅢ级带肋钢筋成分优化与组织性能[J];热加工工艺;2011年12期
15 刘志儒;闫牧夫;罗群;郑特强;陈扬;;稀土与碳氮原子共渗及其微合金化创新理论[J];材料热处理学报;2011年07期
16 吕卫东;高飞;刘振宇;王国栋;;B对Nb稳定化的超纯Cr17铁素体不锈钢性能的影响[J];金属热处理;2011年08期
17 牛继承;张玉祥;王任甫;;大壁厚14CrNi5MoV铸钢的组织及力学性能研究[J];铸造技术;2011年08期
18 刘艳玲;王攀;白锦函;李静宇;;安钢厚规格Q460C的生产实践[J];河南冶金;2011年04期
19 马强;付常伟;;热轧高强H型钢的研究与开发[J];冶金管理;2011年06期
20 潘秀兰;王艳红;梁慧智;冯士超;;超细晶钢关键技术[J];世界钢铁;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兆顺;张建;;稀土在钢中的应用[A];2008年全国轧钢生产技术会议文集[C];2008年
2 文小明;;铁道货车用Q450NQR1高强钢的研制开发[A];第四届中国金属学会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龚庆华;吴保桥;;BS55C H型钢V—N微合金化的试验研究[A];中国金属学会第一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4 王介双;;HRB400钢筋的生产实践与探讨[A];2007年河北省轧钢技术与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7年
5 刘凤莲;王东明;谷春阳;郭晓宏;刘志伟;;鞍钢450MPa级高强度耐大气腐蚀带钢的研制[A];第七届(2009)中国钢铁年会大会论文集(中)[C];2009年
6 王元良;周友龙;陈辉;;微合金化钢及其焊接接头强韧性控制[A];第十五次全国焊接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7 王素平;郭治霞;路鹏;;管线钢X60的开发实践[A];2009年河北省轧钢技术与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9年
8 严明华;胡晓伟;;热轧带肋高强钢筋HRB400开发和应用[A];2007年度泛珠三角十一省(区)炼钢连铸年会论文专辑[C];2007年
9 张成伟;吕作荣;;本钢耐火钢的开发设计[A];第七届(2009)中国钢铁年会大会论文集(中)[C];2009年
10 杨思一;;高韧性钢丸的微合金化及等温淬火工艺研究[A];2009中国铸造活动周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强;几种新工艺制备的NiAl-Cr(Mo)共晶合金的组织与机械性能[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2 吴鹤;钛硅共晶合金基础研究[D];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2002年
3 曹建春;铌钼复合微合金钢中碳氮化物沉淀析出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6年
4 刘兵;微合金化对Cu基块体非晶合金形成和性能的影响[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5 杨守杰;新型高强铝合金的强韧化研究[D];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2002年
6 陈志国;微合金化铝合金的微观组织演变与性能研究[D];中南大学;2004年
7 王勇围;低碳Mn系空冷贝氏体钢的强韧性优化研究[D];清华大学;2009年
8 张梅;高强度和超高强度相变塑性钢的开发和研究[D];上海大学;2007年
9 袁子洲;钴基非晶合金的晶化行为及玻璃形成能力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08年
10 张毅;微合金化高性能Cu-Ni-Si系引线框架材料的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传明;RE在自熔合金中微合金化作用的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05年
2 邹航;微合金化高强度钢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12年
3 甘晓龙;Ti微合金化Ⅳ级螺纹钢的开发和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10年
4 吴毅;V/Ti微合金化对中碳钢组织结构及机械性能影响机制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5 钟卫;磷化工用新型铁素体不锈钢的研制及应用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4年
6 王洪利;高级别帘线钢的微合金化实验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11年
7 查向东;微合金化高锰钢的应用研究[D];东北大学;2008年
8 苏鹤洲;HRB400热轧带肋钢筋生产工艺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9 胡中潮;多元微合金化锚杆新材质的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4年
10 胡传凯;56Nb钢铁道接头夹板热轧及热处理工艺制度研究[D];重庆大学;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全国炼钢—连铸知识竞赛组委会专家组;钢的微合金化与微合金化钢[N];中国冶金报;2007年
2 本报记者 夏杰生;发展微合金化 圆钢铁强国梦[N];中国冶金报;2001年
3 金新文;薄板坯连铸连轧微合金化技术研究取得新进展[N];中国冶金报;2007年
4 ;舞钢微合金化技术发展及应用[N];世界金属导报;2008年
5 记者 谢耕发;中信微合金化技术中心成立[N];科技日报;2001年
6 ;中信微合金化技术中心在京成立[N];世界金属导报;2001年
7 ;首钢Nb微合金化技术的发展[N];世界金属导报;2009年
8 中信微合金化技术中心专家委员会 王祖滨;微合金化技术的开发与应用[N];中国冶金报;2001年
9 金振蓉;钢铁工业要重视微合金化应用[N];光明日报;2002年
10 潘国平 朱涛;Nb 微合金化 在CSP流程中应用的探讨[N];世界金属导报;2003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