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水资源系统模糊决策、评价与预测方法及应用

李亚伟  
【摘要】:水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不可替代的重要资源和物质基础,又是生态环境的基本要素。但是,当进入21世纪,许多国家都面临着水资源危机的挑战,水资源短缺、水体污染、洪涝灾害等严重阻碍了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并造成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因此,研究水资源问题,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以及水资源与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对缓解我国水资源危机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及管理是人类作用于自然水系统的理性活动,涉及的内容众多,包括水资源系统的优化、决策、评价以及预测等各个方面。在解决这些问题过程当中,其中的模糊性难以回避,而工程模糊集理论在处理这些问题时表现出优势。本文主要在工程模糊集理论的基础上,研究了水资源系统中的决策、评价以及预测问题,理论与应用相结合,其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概括如下: (1)水质污染问题已经成为我国水资源领域的重要课题,它已经直接影响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而水质评价是水污染治理的前期工作,为水污染治理提供决策依据。文中将模糊优选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的单输出拓展为多输出,并将其用于江河水质的综合评价,以标准类别内插加密产生训练样本,以其对级别的相对隶属度矩阵作为期望值输出,对网络进行训练,从而为待识别样本提供了产生其级别相对隶属度的有效方法。实例分析部分,沱江水体污染程度识别表明模糊人工神经网络识别模型的可行性,且操作简便易行,评价结果切合实际,具有很好的实用性。 (2)水资源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的重要的资源组成部分,对于我国的综合发展至关重要,文中论述了水资源承载力的涵义以及特征。考虑到水资源承载力评价过程中存在的模糊性,采用模糊识别理论解决水资源承载力评价问题,通过循环迭代计算得到区域的承载力的相对隶属度和影响因子的贡献率;同时考虑到人的主观经验知识在评价过程中的作用,采用基于互补理论的二元对比方法确定主观权重。综合考虑影响因子的贡献率以及主观权重,通过级别特征值反映各个地区的承载力级别。实例分析部分对我国30个地区的水资源承载力的综合评价,给出了我国区域水资源承载力的大致状况。 (3)模糊聚类模型作为水资源系统分析的重要工具。但是,目前的基于目标函数的模糊聚类模型存在聚类数选择以及聚类迭代过程中的局部极小点问题。论文中对模糊聚类循环迭代模型的合理聚类数确定方法进行了研究,给出了一种基于准则函数的判断方法。为了解决聚类分析过程中的局部极小点问题,引入了粒子群算法(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这种优化方法是对生物智能的模拟,和遗传算法比较,操作起来比较简单。在对PSO算法和模糊聚类循环迭代模型分析的基础上给出了基于PSO的模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张志军;黄宝连;;基于水资源优化配置的多目标决策模型探析[J];吉林水利;2010年12期
2 张志军;黄宝连;;基于水资源优化配置多目标决策模型探析[J];水科学与工程技术;2010年06期
3 贾纯刚;野大君;;水资源系统优化模型的确定[J];硅谷;2011年15期
4 陈南祥;李跃鹏;徐晨光;;基于多目标遗传算法的水资源优化配置[J];水利学报;2006年03期
5 陈绳甲;水文模拟与水库系统分析及水资源系统的管理[J];水力发电;1984年01期
6 沙鲁生;方红远;滕雅元;;运用马尔柯夫预测模型验证水资源系统运行方案[J];水利管理技术;1994年04期
7 马金珠,高前兆;西北干旱区内陆河流域水资源系统与生态环境问题[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1997年04期
8 刘梓;绩溪县城区水源工程建设最优排序分析[J];水资源保护;1997年03期
9 王霞;唐德善;赵洪武;李晓明;;太子河流域水资源供需分析[J];水利科技与经济;2005年09期
10 程乖梅;何士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方法研究进展[J];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2006年01期
11 欧祖宏;魏新平;梁川;;大型灌区水资源系统优化配置与管理[J];四川水利;2006年01期
12 M·奈兹尔;A·赫尔;L·艾尔伯特;郑云鹤;;水资源风险率的问题[J];海河水利;1984年S3期
13 许模,费美高,王家昌;山东荣成沽河流域水资源系统分析[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1996年03期
14 孙自永,马瑞,周爱国,甘义群;中国西北地区内陆河流域面向生态环境的水资源开发模式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3年01期
15 李治军;崔新颖;高淑琴;;地下水人工调蓄对二松流域水资源系统控制研究[J];东北水利水电;2007年03期
16 于翠松;;山西省水资源系统恢复力定量评价研究[J];水利学报;2007年S1期
17 侯志华;;水资源承载力研究进展[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8年03期
18 孙淑玉;霍洪元;刘影;;哈尔滨市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状况评价[J];水利科技与经济;2010年02期
19 杨大楷;汪若君;;海岸带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状况评价[J];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20 崔振才,郭林华,田文苓;水资源系统模糊优化多维动态规划模型与应用[J];水科学进展;200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耀斌;左其亭;;西北复杂流域水资源系统模型构建及耗水量计算分析[A];农业、生态水安全及寒区水科学——第八届中国水论坛摘要集[C];2010年
2 范明元;李福林;黄继文;高树东;;潍坊市“自然—人工”耦合水资源系统适应性评估研究[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0年
3 王栋;史运良;王腊春;;试析长江三角洲水资源系统[A];地理教育与学科发展——中国地理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4 王栋;史运良;吴吉春;龚政;潘少明;;试析太湖流域水资源系统与循环经济[A];太湖高级论坛交流文集[C];2004年
5 李香云;罗格平;章予舒;陈屹松;;塔里木河流域源流区水资源系统不确定性分析——基于Ⅲ型乘法频率曲线[A];土地覆被变化及其环境效应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6 裴丽萍;;论水资源国家所有的必要性[A];水资源、水环境与水法制建设问题研究——2003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3年
7 张军;谭乐彦;;基于生态环境用水的山东省水资源合理配置方案探讨[A];山东省水资源生态调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于翠松;;山西省水资源系统恢复力定量评价研究[A];2007重大水利水电科技前沿院士论坛暨首届中国水利博士论坛论文集[C];2007年
9 程文虎;;基于可持续性理论的水资源承载力研究[A];中国水利学会2008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10 黄昉;许文斌;郑建青;;多水源、多用户大型水资源系统优化模型研究[A];水资源配置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婧;气候变化对黑河流域水资源系统的影响及综合应对[D];东华大学;2014年
2 游进军;水资源系统模拟理论与实践[D];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2005年
3 于义彬;水资源系统风险管理与优化决策理论及应用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4年
4 喻泽斌;漓江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D];重庆大学;2004年
5 赵鸣雁;水资源问题的多准则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6 于雪峰;工程模糊集理论在水资源系统中应用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5年
7 伏广涛;模糊环境下水资源系统优化决策理论与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3年
8 牛文娟;基于系统演化算法的水资源多Agent系统建模仿真研究[D];河海大学;2007年
9 吴丽;城市水资源系统中若干重要问题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10 周宾;水资源系统“易”理论构建与SD仿真实证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井锋;大连市水资源系统恢复力评价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郑冬冬;北京市人口—水资源系统协调性分析[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年
3 马静;变化环境下水资源系统脆弱性评价方法及应用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2年
4 胡玉贵;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研究[D];河海大学;2005年
5 张保生;深圳市水资源优化配置方法与应用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6 蔡云华;云南滇中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7 彭江鸿;区域水资源危机产生及其风险评价[D];河北农业大学;2012年
8 姚水萍;富阳市投入产出模型和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D];浙江大学;2006年
9 焦江涛;滦南县水资源优化配置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9年
10 黄小锋;水资源系统安全分析理论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芙蓉;一条信息引重视 回良玉副总理亲笔批示[N];各界导报;2009年
2 山东省水利职业学院 杜守建 郭传金;水资源优化配置 调度技术与方法简论[N];中国水利报;2002年
3 本报记者 王建忠 通讯员 罗雪林;“母亲河”能否安康依旧[N];中国气象报;2009年
4 本报特约撰稿人 刘昌明;论开发与保护关系[N];中国水利报;2011年
5 张晓松 董峻;未来百年地球继续热[N];中国矿业报;2002年
6 张曼志 史庆军;必须高度重视“四个第一”[N];中国水利报;2003年
7 罗慧;透析黄土高原水资源短缺问题[N];中国气象报;2004年
8 陈瑞华;饱受缺水之累 漓江也该歇歇了[N];经理日报;2005年
9 夏同珍;枣庄水资源动态管理模型通过鉴定[N];中国水利报;2002年
10 水文水资源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梅亚东;为了地球水的良性循环[N];光明日报;2003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