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中敏捷优化设计应用
【摘要】:工程系统的设计常常面临多学科的严峻挑战,复杂产品的开发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因此,在传统优化的基础上,针对复杂工程系统的多学科设计优化应运而生,它可以缩短开发时间、降低产品成本、提高产品质量。
现有的敏捷制造方法,在设计过程中都不考虑后期的优化过程,导致优化设计与初始设计不同步,协同程度低。而在大型机械系统中,各部门之间优化目标耦合严重,各设计单元之间的不协同更是严重的影响了设计系统的合理性和快捷性。
本文基于新一代的协同优化平台Workbench及参数化建模平台Solidworks,PRO/E,以及目前应用最为广泛地CAE分析平台ANSYS,CFX5.7.1,将参数化建模与有限元分析优化系统紧密集成,克服了以往CAD设计与CAE分析的不同步的弱点;实现了不同设计部门多学科协同设计,能够极大的提高优化设计在产品设计中起到的作用,特别是显著的缩短了产品的开发周期。另外,针对不确定性下的设计优化问题,通过分析不确定性的来源、建模和分析方法,改变了传统方法通过采用安全系数来处理随即因素,克服了超余量设计。通过随机模型和概率分析处理不确定性和随机性。
本文针对目前医用力学上研究比较广泛的心血管支架,通过对其多目标,高可靠性的仿真优化计算,提出了一种全新的结构模式。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出的方法协同效率高,易于实现,为机械产品的CAD/CAE一体化分析与优化设计提供了新的途径。
|
|
|
|
1 |
李健 ,王计斌,张鸿梁,熊光楞;基于对象技术的协同设计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0年04期 |
2 |
薛飞,余雄庆,姚卫星,穆雪峰,刘克龙;协同优化在机翼气动/结构一体化设计中初步应用[J];航空计算技术;2004年01期 |
3 |
倪晓宇,汤文成,倪中华;基于Web的协同CAE系统及关键技术的研究[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2004年S1期 |
4 |
陈树勋,胡迎春;工程系统设计的两类协同优化讨论[J];现代制造工程;2004年06期 |
5 |
汪滢;王宏;李辛毅;;基于遗传算法的SOC测试功耗与时间协同优化[J];仪器仪表学报;2006年S3期 |
6 |
谭雪松;钟廷志;张延敏;;对协同优化及其响应面方法的研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年19期 |
7 |
冯培恩,钱仲焱,潘双夏,武建伟,邱清盈;基于AGENT架构的结构静动态协同优化方法研究[J];中国科学E辑;2001年03期 |
8 |
薛彩军,邱清盈;分布式环境下并行有限元分析策略的研究[J];机床与液压;2005年04期 |
9 |
陈亚洲;高亮;周驰;;基于粒子群优化和协同优化的多学科设计优化研究[J];机械科学与技术;2007年04期 |
10 |
李响,李为吉;基于序列响应面方法的协同优化算法[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
11 |
覃燕红;刘鹏;;商业连锁企业双渠道分销协同优化[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3期 |
12 |
董朝阳;蔡安江;张琳;阮晓光;;基于协同优化的工艺设计与调度并行集成[J];机械设计与制造;2009年09期 |
13 |
李响;李为吉;柳长安;;一种基于几何分析的协同优化方法[J];机械工程学报;2010年07期 |
14 |
钟毅芳,陈柏鸿,肖人彬,刘继红;复杂机械产品协同寻优相关技术的研究[J];中国机械工程;2002年06期 |
15 |
彭其渊;罗建;;客运专线开行夕发朝至旅客列车的研究[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
16 |
屈翔;游四海;贾秋红;;多学科优化设计及其在汽车设计中的应用[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6年11期 |
17 |
续斌;张恒喜;解江;马利;;一种基于模拟退火的协同优化可靠性分析方法[J];电光与控制;2008年06期 |
18 |
张静;李柏林;刘永均;;基于协同优化算法的平面连杆机构多学科设计优化[J];机械设计与制造;2008年10期 |
19 |
胡志刚;何卡曼;;协同优化技术在自动武器设计中的应用与实现[J];弹道学报;2006年03期 |
20 |
董朝阳;孙树栋;张波;;免疫遗传算法求解工艺规程及作业调度协同优化[J];机械科学与技术;2007年06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