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匀大气压介质阻挡放电特性及模式研究
【摘要】:均匀大气压介质阻挡放电由于其显著的优点和巨大的工业应用前景,自1988年第一次被报道以来就一直倍受人们的关注。近年来对均匀大气压介质阻挡放电的实验和模拟研究已被广泛进行,人们对这种放电的性质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但是在这样一个具有强烈非线性的空间扩展耗散型放电系统中,放电行为是非常复杂的,有许多方面仍然处于研究讨论之中。在本论文中,我们采用一维流体力学模型,分别对纯氦气、氦一氮混合气体及纯氮气中均匀大气压介质阻挡放电特性及放电模式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a)对纯氦气中均匀大气压放电的行为和性质进行了研究,其中包括氦气放电的基本特性、氦亚稳态在放电中的行为和作用、多脉冲放电的形成原因、条件和性质及均匀大气压介质阻挡放电的工作模式;(b)针对不同的放电模式,研究了微量杂质对氦气放电的电学性质及放电空间结构的影响;(c)研究了氮气均匀介质阻挡大气压放电的特点、主要机制及多脉冲放电行为等;(d)研究了氦气均匀介质阻挡大气压放电中的复杂非线性动力学行为:倍周期分岔和混沌。
模拟结果显示,对于纯氦气中的均匀大气压介质阻挡放电,在通常的条件下,表现为狭窄的单脉冲放电,放电的空间结构具有低气压辉光放电特点,即存在明显的阴极位降区、负辉区、法拉第暗区和等离子体正柱区。放电脉冲的幅度直接受外部参数的影响。氦亚稳态原子在放电中起重要作用。它们主要产生于放电阶段,且最大产生率出现在高场强的阴极区,并在整个放电空间内都保持相对高的密度。亚稳态之间的碰撞电离不仅为放电提供种子电子,而且也产生了高浓度的氦的分子离子He_2~+。亚稳态的时空行为随着放电条件而改变。放电空间亚稳态密度的下降,将导致带电粒子密度的减小,从而可以引起放电模式的改变。在放电间隙较小的情况下,在外加的电压的每半个周期内可以出现多个电流脉冲。多脉冲放电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介质表面积累电荷增加而导致的空间电荷场的增强。多脉冲放电的发生通常需要较小的放电间隙,较低的驱动频率,或较高的电压幅度。其中小的放电间隙是形成多脉冲放电的必要条件。半个周期内放电脉冲的数目和幅度取决于驱动电压的幅度和频率。我们发现,在一定的条件下,对于氦气中的均匀大气压介质阻挡放电,无论是单脉冲放电还是多脉冲放电,都可以存在两种放电模式,即汤森和辉光模式,甚至在多脉冲放电的同一击穿序列中两种放电模式也可以并存。两种放电模式具有完全不同的电学性质和放电结构,在合适的参数下两种模式可以相互转换。
对氦—氮混合气体放电的研究发现,由于氮分子与氦亚稳态原子之间有效的潘宁电离过程,即使微量的氮杂质也可以对均匀大气压放电产生很大的影响。而且,在不同的
|
|
|
|
1 |
谢朋;郝海燕;;电压幅值对均匀介质阻挡多脉冲大气压辉光放电的影响[J];鲁东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3期 |
2 |
高雁飞;何锋;龙彧;;气体放电紫外辐射特性的数值模拟[J];光学技术;2009年04期 |
3 |
朱爱国;许雪艳;朱仁义;程民治;;介质阻挡放电产生等离子体简介[J];巢湖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
4 |
李钢;李轶明;聂超群;李汉明;张翼;徐月亭;朱俊强;;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对圆柱绕流尾迹区流场影响实验研究[J];科技导报;2008年02期 |
5 |
马柳;时家明;袁忠才;张玮;;圆柱形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光谱诊断[J];光散射学报;2008年03期 |
6 |
张远涛,王德真,王艳辉;大气压介质阻挡丝状放电时空演化数值模拟[J];物理学报;2005年10期 |
7 |
张文静;张梅;;常压DBD二维流体模型的FCT方法数值模拟[J];计算物理;2008年01期 |
8 |
李应红;梁华;吴云;王健;武卫;;等离子体气动激励建模仿真综述[J];空军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5期 |
9 |
毛枚良;邓小刚;向大平;陈坚强;;辉光放电等离子体对边界层流动控制的机理研究[J];空气动力学学报;2006年03期 |
10 |
尹鑫桃;吕业刚;;激光与等离子体相互作用中的孤立波简化模型研究[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9年08期 |
11 |
张文静;张梅;钟方川;;DBD大气压等离子体的数值模拟研究进展[J];江西科学;2006年03期 |
12 |
赵艳辉,周建刚,吴晓东,董克兵;不同结构介质阻挡放电的放电特性[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
13 |
王燕,赵艳辉,白希尧,张芝涛;DBD等离子体及其应用技术的发展[J];自然杂志;2002年05期 |
14 |
王秩雄,段耀勇,陈雨生,范如玉;等离子体Cherenkov Maser的数值模拟[J];计算物理;1992年S1期 |
15 |
戴乐阳;曹彪;曾美琴;欧阳柳章;朱敏;;用于材料表面改性的空气介质阻挡放电发射光谱研究[J];中国表面工程;2007年02期 |
16 |
贾少霞;王海兴;陈熙;潘文霞;汤海滨;;低功率氩电弧加热发动机的数值模拟[J];强激光与粒子束;2010年07期 |
17 |
王辉,方志,邱毓昌;多针-平板电极介质阻挡放电特性研究[J];高压电器;2004年05期 |
18 |
方志,邱毓昌,王辉,孙岩洲;介质阻挡放电的电荷传输特性研究[J];高压电器;2004年06期 |
19 |
兰宇丹;何立明;丁伟;王峰;;不同初始温度下H_2/O_2混合物等离子体的演化[J];物理学报;2010年04期 |
20 |
董丽芳;李树锋;刘富成;刘峰;刘书华;;介质阻挡放电中气流对放电特性的影响[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5年S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