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声器阵列语音增强中关键技术的研究
【摘要】:语音信号处理是现代通信、多媒体技术及人工智能系统等众多领域应用的核心技术之一。人们在获得语音信号的同时,不可避免地会受到环境噪声、房间混响以及其他说话人的话音干扰。语音增强作为前置处理方案是抑制干扰的一种有效途径。采用常规的单传声器技术,虽然可以对噪声进行一定的抑制,但由于可利用的信息仅限于时/频信息,因此,在强混响环境下,或者是存在干扰语音源时,其干扰抑制效果并不理想。利用传声器阵列提供的空域和时/频信息,则有可能较好地解决这些问题。
传声器阵列系统已经广泛应用于视频会议、语音识别、说话人识别、汽车环境语音获取、混响环境声音拾取、声源定位和助听装置等场合和设备中。上述这些应用情况归纳起来,最主要的两大类应用是传声器阵列声源定位和传声器阵列语音增强。传声器阵列语音增强作为传声器阵列技术的重要应用之一,涉及时延估计、语音活动检测和语音增强方法三项关键技术。本文重点研究了这三项关键技术,主要工作如下:
(1)研究了互功率谱相位时延估计方法。该方法是基于时延估计问题的理想模型提出的,仅适用于高信噪比和弱混响情况。为了使该方法适用于低信噪比和中度以上混响情况,本文对互功率谱相位时延估计方法的性能进行了分析,找出了低信噪比和中度以上混响时其性能下降的原因,给出了两种改进的加权函数形式,改善了该方法在低信噪比和中度以上混响情况下的时延估计性能。
(2)在混响情况下,研究了自适应特征值分解时延估计方法。本文对该方法的时延估计性能进行了分析,表明该方法仅适用于弱噪声情况。针对这一问题,本文给出一种小波域的自适应特征值分解时延估计方法,并对其收敛性能进行了分析。该方法利用小波变换抑制噪声,在信噪比最高的尺度下,应用自适应特征值分解方法进行时延估计,改善了自适应特征值分解时延估计方法在低信噪比情况下的时延估计性能。
(3)现有的传声器阵列语音活动检测方法大都是基于单路信号的检测技术,即每一路传声器信号利用单路语音活动检测方法分别进行检测,运算量较大。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利用传声器阵列中声源信号之间仅存在时间延迟这一特点,通过对增强后的语音信号进行语音活动检测,以该语音活动检测结果为参考,分别平移相应的时间,同时获得了阵列多路信号的语音活动检测结果。针对相关噪声情况,本文给出一种结合独立分量分析的传声器阵列语音活动检测方法;为了将该思路推广到不相关噪声情况,本文给出一种基于噪声类型判别的传声器阵列语音活动检测方法。
(4)针对仅存在噪声的情况,研究了波束形成类传声器阵列语音增强方法。考虑到固定波束形成方法仅适用于抑制不相关噪声,为了使其适用于相关噪声情况,本文给出
|
|
|
|
1 |
戎晓政;刘加;;声源定位中的时延估计方法研究[J];电声技术;2010年02期 |
2 |
王敏庆;宋代科;行晓亮;;会议电视系统中自动声学定位原理应用[J];电声技术;2007年03期 |
3 |
唐小明;吴昊;刘志坤;;基于广义互相关算法的时延估计研究[J];电声技术;2009年08期 |
4 |
杜要锋;尹雪飞;陈克安;;一种修正的近场声源定位时延估计方法[J];电声技术;2010年02期 |
5 |
陈华伟,赵俊渭,郭业才,王峰,蔡宗义,许学忠;一种改进的频域自适应时延估计算法[J];声学与电子工程;2002年01期 |
6 |
郭威;曾庆宁;刘庆华;唐江波;;基于声门脉冲的自适应时延估计算法[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8年03期 |
7 |
臧敏;陶钢;;被动声传感阵列测距测向分析[J];中国测试;2009年05期 |
8 |
杨家兴,王晓春;一种强抗干扰能力的时延估计新算法[J];信息工程学院学报;1994年01期 |
9 |
张晓;高勇;;时延估计软件包设计[J];兵工自动化;2006年06期 |
10 |
杨海明;杨晶;周宝炉;;时延估计的LabVIEW实现[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年24期 |
11 |
解家宝;武传华;付仕平;;无源定位中时延估计方法研究[J];舰船电子对抗;2008年06期 |
12 |
王莉;苏丽娜;赵玉刚;;信号频段的确定技术[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1年04期 |
13 |
霍建国,程云鹏,蔡跃明;异步带限DS-CDMA系统中基于子空间的时延估计算法[J];电子与信息学报;2001年11期 |
14 |
陈华伟,赵俊渭,郭业才;频域自适应时延估计及其在被动声定位中的应用研究[J];电声技术;2002年07期 |
15 |
杨亦春,李晓东,田静;基于FICP算法提高对低频噪声时延的估计精度[J];应用声学;2002年06期 |
16 |
庞学亮,张效民;基于二次相关水下声源定向(时延)研究[J];探测与控制学报;2005年03期 |
17 |
袁慧琴;尚俊娜;赵知劲;;时延估计算法的FPGA实现[J];电子技术应用;2007年03期 |
18 |
黄清泉;;基于快速广义互相关时延估计算法的深度测量技术[J];四川兵工学报;2009年12期 |
19 |
杨国平;赵河明;李世中;李丽丽;;基于DSP的被动声探测时延估计[J];弹箭与制导学报;2010年03期 |
20 |
衣锦辉;;基于小波变换的炮声信号分析[J];科技信息;2010年28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