柄海鞘的生理能量学及对重金属的富集作用
【摘要】:
本研究采用室内静水培养系统,从生理生态学的角度对柄海鞘的摄食、代谢及能量收支进行了研究,建立了不同温度下柄海鞘的能量收支方程。应用半静态双箱式生物富集动力学模型,在室内研究了柄海鞘对Cd~(2+)、Pb~(2+)、Cu~(2+)、Zn~(2+)四种金属离子的生物富集作用,通过非线性拟合得到了相应的生物富集动力学参数。同时考察了四种重金属离子对柄海鞘代谢的影响,并探讨了柄海鞘及其代谢指标作为近海海域重金属污染指示物种和指标的可行性。
柄海鞘代谢的研究结果表明:同一温度下,柄海鞘的各项代谢指标(耗氧率、排氨率、清滤率、摄食率和摄食强度)与体重的关系均可用幂函数R=aW~b表示;不同温度下同一规格柄海鞘的耗氧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加,而排氨率、清滤率、摄食率、吸收率和摄食强度则在20~24℃出现峰值。
柄海鞘的食物选择性研究表明,柄海鞘对较大规格的饵料藻(6μm左右)具有较强的选择性。当饵料藻浓度较低时,柄海鞘的摄食率和清滤率随饵料浓度增大呈幂函数增长,至10 mg POM·L~(-1)时达到最大值。在2.11~20.12 mg POM·L~(-1)的饵料浓度范围内,二项式R=aC~2+bC+c可用来表示清滤率及摄食率随温度的变化。
对柄海鞘的能量收支进行研究,发现同一规格柄海鞘的日常代谢明显高于标准代谢,耗氧率平均增加16.7~34.9%,排氨率增加34.0~61.9%。摄食能、吸收能、代谢能、排泄能和排粪能均随体重的增加而增加。实验温度范围内(12~28℃),柄海鞘的代谢能随着温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加,摄食能、吸收能、排泄能和排粪能则在20~24℃出现峰值。能量收支中,排泄能占3.8~9.4%,排粪能占27~54%,代谢能占10~78%;各种能量组分所占的比例随温度变化较大。
柄海鞘对重金属具有一定的富集作用,其中对Cd~(2+)的富集作用明显高于Pb~(2+)、Zn~(2+),而对Cu~(2+)的富集作用很小。对四种离子的富集吸收速率常数k_1和富集系数BCF均随外部水体中金属离子浓度的增大而减小。富集平衡时,海鞘体内的金属含量(C_(Amax))与外部水体中金属离子的浓度基本成正相关。柄海鞘不同器官中的金属浓度依次为:生殖腺>消化腺>其他部分>外背囊。重金属在柄海鞘体内的生物学半衰期(B_(1/2))为10~24d。
柄海鞘富集金属的同时,这些金属离子也对柄海鞘的代谢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其中实验浓度的Cd~(2+)、Pb~(2+)、Zn~(2+)均会使柄海鞘的耗氧率降低,0.1mg/L的Cu~(2+)对柄海鞘的呼吸代谢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高于0.5mg/L则抑制柄海鞘的呼吸代谢。低浓度的Cd~(2+)(0.01mg/L)、Cu~(2+)(0.1mg/L)、Zn~(2+)(0.1mg/L)和Pb~(2+)(0.01mg/L)可促进柄海鞘的氮排泄,而高浓度下则使柄海鞘的排氨率降低。Cd~(2+)对柄海鞘的清滤率表现出浓度相关的抑制作用;Zn~(2+)则表现出浓度相关的促进作用;0.1、0.5和1mg/L的Cu~(2+)及0.01和0.05mg/L的Pb~(2+)可以提高柄海鞘的清滤率,而2mg/L的Cu~(2+)和0.2mg/L的Pb~(2+)则会抑制柄海鞘的滤水作用。四种金属离子对柄海鞘的氧氮比均表现出浓度相关的抑制作用。
同时,四种金属离子也会影响到柄海鞘体内的几种代谢酶的活力。四种金属离子对柄海鞘的碱性磷酸酶和Na~+-K~+-ATP酶活力均有浓度相关的抑制作用。柄海鞘暴露于Cd~(2+)和Pb~(2+)溶液后,SOD活力均表现出先降低后回升的趋势;低浓度的Cu~(2+)和Zn~(2+)(0.1mg/L)提高了该酶的活力,高浓度的Cu~(2+)和Zn~(2+)则会抑制SOD的活力。
结果提示,柄海鞘可以作为近海海域重金属污染的指示物种,而以柄海鞘的几项代谢指标(O/N、碱性磷酸酶、Na~+-K~+-ATP酶和SOD活性)作为海域污染的生物指标,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
|
|
|
1 |
何占航,陈纯,白素贞;驯化活性污泥富集高盐度废水中金属离子的研究[J];郑州大学学报(理学版);2005年02期 |
2 |
邓旭;魏斌;胡章立;;转基因衣藻对重金属的抗性及对镉离子的富集[J];生物技术;2007年06期 |
3 |
李铭红;李侠;宋瑞生;李青;;受污农田中农作物对重金属Pb的富集特征研究[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6年S1期 |
4 |
汪苹;胡章立;;衣藻细胞的重金属结合特性及其抗性机制[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9年01期 |
5 |
王增焕;王许诺;林钦;李刘冬;;龙须菜对铜、镉的富集特征[J];水产学报;2011年08期 |
6 |
李秋华;白慧卿;彭滨;;螺旋藻生物富集镍的影响因素研究[J];广州化学;2007年03期 |
7 |
张军,王修林,韩秀荣,祝陈坚,石晓勇;海洋浮游植物对0号柴油水溶组分的生物富集动力学模型[J];环境科学;2004年01期 |
8 |
江玉,韩秀荣,张军,祝陈坚,蒋凤华,王修林;海洋浮游植物对2-甲基萘的生物富集研究[J];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1期 |
9 |
刘德明;生物富集黄金与人类采金[J];生物学教学;1994年03期 |
10 |
王公德;;关于生物富集的几个问题[J];生物学杂志;1993年05期 |
11 |
薛秋红,孙耀,王修林,张军;紫贻贝对石油烃的生物富集动力学参数的测定[J];海洋水产研究;2001年01期 |
12 |
吴众望,潘鲁青;重金属离子对凡纳滨对虾肝胰脏MT含量的影响[J];水产学报;2005年05期 |
13 |
来风习;王九思;杨玉华;;铁氧体法处理重金属废水研究[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3期 |
14 |
杨桂朋;林志峰;孙晓春;周立敏;;石油在水溶液中的光化学降解[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4期 |
15 |
刘亮;董绪燕;孙智达;;Cu(Ⅱ)、Zn(Ⅱ)、Cd(Ⅱ)和Pb(Ⅱ)对鲫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影响[J];大连水产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
16 |
胡肖容;;藻类对重金属污染水体的生物吸附[J];科技信息;2009年04期 |
17 |
贾松涛;;泥炭对水中重金属的吸附研究[J];今日科苑;2009年20期 |
18 |
杨颐康,唐法尧,吴自荣;重金属离子对明亮发光杆菌(Photobacterium phosphoreumA_2发光影响的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1年04期 |
19 |
王益福;洪祯瑞;潘静波;;茶园土壤重金属离子与微生物数量分布及有效养分的关系[J];上海环境科学;1986年05期 |
20 |
李志勇,郭礼远,李琳,蔡妙颜;藻类对微量元素的生物富集及其应用[J];微生物学通报;1997年06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