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凸轮联动自动换刀技术的研究
【摘要】:
高速加工中心是高速机床的典型产品,高速功能部件的发展与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切削效率。随着切削时间的缩短,对换刀时间的要求也逐步提高,换刀速度已成为高水平加工中心的一项重要指标。自动换刀系统必须工作可靠准确,结构又相对复杂,提高换刀速度的技术难度大。因此,自动换刀技术成为机床制造业竞争的焦点之一。
本文在充分调研国内外自动换刀技术发展及其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对各类刀库和刀具交换机构进行了探讨和比较,研究双凸轮联动自动换刀技术,分析双凸轮联动自动换刀机构的优点和结构特点,并结合MDH卧式加工中心对双凸轮联动自动换刀装置进行结构设计和工作原理分析。
设计双凸轮联动结构,双凸轮是指驱动刀具松拉杆运动的盘形凸轮和驱动机械手运动的复合凸轮(包括弧面分度凸轮及镶嵌在其侧面的沟槽凸轮)。文中主要完成了对两套(三个)凸轮运动循环图的匹配设计,凸轮机构运动规律的分析选择,主要采用修正正弦曲线和修正等速曲线运动规律。
对弧面分度凸轮三维建模方法进行研究分析,基于逆向思维推导出一种对弧面分度凸轮精确建模的方法。根据弧面分度凸轮的理论轮廓曲面方程,结合分度盘运动规律可在凸轮毛坯模型上建立理论轮廓曲面,对其进行法向偏置、实体切除操作得到工作轮廓曲面,修整后获得精确的凸轮模型。基于Pro/E软件,给出了用于MDH卧式加工中心自动换刀装置中的多头复杂弧面分度凸轮的建模实例,模型精度满足设计要求,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创建基于MDH卧式加工中心的双凸轮联动自动换刀装置虚拟样机,进行运动仿真分析,得到刀具松拉杆直线运动、换刀机械手直线运动和旋转运动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曲线图,仿真测量结果符合设计要求。
最后,总结分析了双凸轮联动自动换刀技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对下一步研究工作提出了展望。
|
|
|
|
1 |
高东强,张文林,陈桦;凸轮专用数控机床主轴的优化设计[J];机床与液压;2002年04期 |
2 |
曹巨江;李龙刚;夏田;;弧面分度凸轮宏程序数控编程的研究[J];机床与液压;2011年04期 |
3 |
贺炜,祁广利,张剑锋,刘满银,彭国勋;弧面分度凸轮机构传动系统动态响应的实验研究[J];西北轻工业学院学报;1998年03期 |
4 |
郭培全,黄传真;弧面分度凸轮的非等径数控加工自动编程[J];制造技术与机床;2004年06期 |
5 |
陈桦,赵汝嘉,曹西京,刘昌祺;弧面凸轮轮廓面的一种精密加工方法[J];机械工艺师;1999年08期 |
6 |
陈桦,赵汝嘉,曹西京,刘昌祺;弧面分度凸轮轮廓面精密加工的研究[J];机床与液压;1999年06期 |
7 |
王海燕,赵汝嘉,刘昌祺;弧面分度凸轮轮廓的精密测量与误差评定[J];计量技术;1999年06期 |
8 |
陈桦,赵汝嘉,曹西京,刘昌祺;用数控铣床进行弧面分度凸轮轮廓面的精密磨削[J];机械工程师;1999年07期 |
9 |
郑康平,吴坚,陈桦,王小椿;弧面分度凸轮专用机床主轴的多目标优化设计研究[J];机床与液压;2000年06期 |
10 |
陈立群,张艳鸣,沈允文;弧面分度凸轮加工进给速度修正及编程[J];机械传动;2000年04期 |
11 |
尚锐,孙秀荚,胡秉辰;空间分度凸轮廓面检测方法研究[J];计量技术;2004年02期 |
12 |
郭培全;黄传真;赵萍;史锦屏;;弧面分度凸轮廓形铣削加工系统的动力学分析[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5年S1期 |
13 |
袁恩会,张淳,董继先;弧面分度凸轮轮廓曲面在计算机上的生成[J];西北轻工业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
14 |
马志武;陶学恒;;基于Pro/E的ATC装置中弧面凸轮分度机构设计与仿真[J];大连轻工业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
15 |
张敏红;张一同;周定伍;;空间凸轮的行星磨削和行星磨头[J];机械工程师;2006年11期 |
16 |
苗苗;陶学恒;;球形滚子弧面凸轮分度机构模态分析[J];大连轻工业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
17 |
王凤山;;回转式交换台的结构形式[J];金属加工(冷加工);2010年15期 |
18 |
曹西京,曹巨江,孙军艳;复杂弧面凸轮的可视化设计[J];轻工机械;2005年03期 |
19 |
张海筹;付芝芳;蒋炳炎;;弧面凸轮等温挤压成形有限元分析[J];热加工工艺;2008年11期 |
20 |
张海筹;蒋炳炎;;不可展开空间曲面模具表面精密加工方法研究[J];机械设计与制造;2009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