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断层地震动和单自由度体系地震动力响应的混沌特性分析
【摘要】:
强震地面运动特性一直是工程地震学和地震工程学研究的重要课题。目前,地震工程界采用两个迄今并未得到证明的假定,即:各态遍历性假定和平稳化假定,将地震动描述为随机过程,并广泛开展了结构地震响应的随机振动分析。然而,对地震动这种不规则运动形式是否还有别的描述方式?地震动是否还具有除随机性以外的其它特性?震动记录表面上的无序是否掩盖了内在的规律?这些问题值得追问和回答。
近年来,迅速发展的非线性科学和基于混沌理论的非线性时间序列分析,启发人们在动力学状态空间中对地震动时程进行非线性分析,它完全不同于随机过程的概率论分析方法。本文试图从非线性动力学的新视角来分析和理解地震动的不规则性和复杂性。
首先,引入混沌时间序列分析方法考察近断层地震动加速度时程的非线性动力学特性。利用功率谱分析法、主成份分析法和改进的FNN法定性判断了分析对象的混沌特性,并且应用混沌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定量计算了分析对象的关联维数、最大Lyapunov指数等非线性特征参数。计算结果表明,强震地面运动具有混沌特性,不是完全随机的信号,地震动的高度不规则和复杂性是地震过程强非线性的反映。
其次,输入典型近断层地震动记录,定量计算了代表性周期的单自由度弹性和非弹性体系加速度响应时程的非线性特性参数:关联维数和最大Lyapunov指数。结果显示,地震动激励下单自由度体系的地震动力响应具有混沌特性,不是完全的随机信号。这为我们理解结构地震动力响应的不规则性和复杂性提供了新思路和新视角。
最后,对混沌时间序列预测方法应用于地震动时间序列进行了初步探索。应用Volterra级数自适应预测模型和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对典型混沌信号和地震动加速度时程进行了一步预测和多步预测。算例表明,一步预测的真实值和预测值误差很小;而多步预测对混沌信号的预测效果较好,对地震动信号的预测效果不好。
|
|
|
|
1 |
;“大型旋转机械非线性动力学问题”中期研究工作取得重要进展[J];中国科学基金;2001年04期 |
2 |
杨永琴;金爱云;;非线性动力学在地震学研究中的应用与进展[J];中州大学学报;2007年01期 |
3 |
红凌;甘南琴;王俊;林智信;蔡汝秀;;生物酶振荡器研究生物抗氧化动态信息[J];生物物理学报;2009年S1期 |
4 |
王海燕,盛昭瀚,刘乃丰,邱海波,周韶霞;危重病人生命体征信号分析及处理方法[J];国外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分册;2001年03期 |
5 |
吴富强;鲜学福;;深部储层勘探、研究现状及对策[J];沉积与特提斯地质;2006年02期 |
6 |
易顺民,晏同珍;滑坡定量预测的非线性理论方法[J];地学前缘;1996年01期 |
7 |
刘汉东,王思敬;滑坡预测预报非线性动力学方法[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
8 |
秦明新,史学涛,王跃民,张丙芳,裴建民,付峰,臧益民;犬急性心肌梗死后HRV的非线性动力学分析[J];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2001年04期 |
9 |
杨德军,夏清华;在有心力场中行星运行轨道稳定性的证明[J];大学物理;2005年03期 |
10 |
陈洪奎,许庆余,张涛;求解非线性动力系统周期解大范围收敛方法[J];应用力学学报;2005年03期 |
11 |
陈予恕;;奇异性理论在非线性动力学中的应用进展[J];科技导报;2009年02期 |
12 |
王江海;;矿物、岩石和矿石中某些非平衡非线性现象的动力学研究[J];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1992年03期 |
13 |
陈予恕;现代工程非线性动力学的现状与展望[J];力学与实践;1995年06期 |
14 |
龙辉,秦四清,朱世平,万志清;滑坡演化的非线性动力学与突变分析[J];工程地质学报;2001年03期 |
15 |
夏清华;汪秉宏;蒋品群;;一个非线性力学问题的讨论[J];物理通报;2003年02期 |
16 |
徐鉴,陈予恕;时滞速度反馈对强迫自持系统动力学行为的影响[J];应用数学和力学;2004年05期 |
17 |
陆启韶;复杂非线性系统的某些动力学理论与应用[J];力学进展;2004年04期 |
18 |
尹彦波;李爱兵;;非线性动力学在工程地质灾害研究中应用的探讨[J];采矿技术;2005年04期 |
19 |
白晓辉;白鸿柏;郝慧荣;刘远方;;正负刚度并联机构动力学分析及隔振仿真[J];机械工程师;2009年11期 |
20 |
童勤业
,王一幸
,郑璐旦;心脏细胞的双通道非线性动力学模型[J];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1988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