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支变连续法加固混凝土梁桥疲劳试验研究
【摘要】:
对已有损伤的混凝土简支梁桥采用简支变连续非预应力法实施加固,可有效提高结构体系的承载能力和正常使用性能。由于自重较大的原因,在我国钢筋混凝土公路桥梁设计规范中不考虑控制截面的疲劳验算。但对于后加固的连续梁体系,中支座截面仅承担二期恒载和活荷载所产生的负弯矩作用,且活荷载效应远大于二期恒载,中支座截面极易因疲劳而产生破坏。本文以辽宁省交通厅重点科研项目(200514)为研究背景,对简支变连续法加固的混凝土梁进行一系列疲劳试验研究:
(1)通过倒置加载方式,对7根钢纤维自应力混凝土叠合梁进行负弯曲疲劳试验研究。建立了叠合层内钢筋的疲劳方程,提出了钢纤维自应力混凝土叠合梁的疲劳验算方法。试验结果表明,钢纤维自应力混凝土对叠合梁的裂缝宽度和刚度损失有较强的限制作用,疲劳循环达到200万次时,能够满足结构的耐久性能和正常使用性能要求。
(2)分别以界面构造钢筋配筋率为0、0.082%和0.164%作参量,对负弯矩作用下的叠合梁进行疲劳性能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构造钢筋可使钢纤维自应力混凝土叠合层与老混凝土梁协同工作,并可使钢纤维自应力混凝土充分发挥抗裂性能,从而降低结构面层裂缝的开展,提高结构负弯矩区的正常使用性能和耐久性能。
(3)采用3种混凝土分别对已有损伤的简支梁进行加固,通过疲劳试验,研究不同种类混凝土加固的两跨连续梁疲劳性能。试验结果表明,用钢纤维自应力混凝土加固的连续梁,可使钢筋应力幅、中支座截面曲率及裂缝宽度等得到有效降低。与普通混凝土加固梁相比,经10万次疲劳循环,负弯矩区最大裂缝宽度约降低25.0%~32.0%。
(4)以湿接缝接头界面的横向构造钢筋配筋率为参量,研究湿接缝接头界面的疲劳性能。试验结果表明,横向构造钢筋可提高湿接缝接头的疲劳抗剪和抗裂性能,并可间接提高中支座及跨中钢筋的疲劳抗弯性能,同时降低结构的整体刚度损失。建议工程中提高湿接缝接头界面的横向构造钢筋含量,其值不宜小于0.003bh_1。
(5)对钢纤维自应力混凝土加固的两跨连续梁进行疲劳试验,通过与简支阶段无损伤的连续梁进行对比,分析简支变连续法加固的连续梁的疲劳性能。试验结果表明,简支阶段有损伤和无损伤的两种连续梁经1000次疲劳循环后,跨中和中支座钢筋应力幅、跨中截面刚度损失等方面均表现出了较好的一致性。中支座和跨中截面疲劳验算结果表明,用钢纤维自应力混凝土加固的连续梁,中支座截面抗弯刚度显著高于跨中截面,跨中截面内力可向中支座调整,从而提高结构体系的承载能力和抗疲劳性能。
|
|
|
|
1 |
胡铁明;黄承逵;陈小锋;梁振宇;;钢纤维自应力混凝土叠合梁负弯矩区疲劳性能试验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09年11期 |
2 |
胡铁明;黄承逵;陈小锋;梁振宇;;简支变连续梁湿接缝接头疲劳损伤试验[J];土木工程学报;2010年10期 |
3 |
王伯昕;黄承逵;何化南;;自应力混凝土在旧桥加固中的抗裂性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09年02期 |
4 |
张党联;周茗如;彭高鹏;;上海长江隧桥叠合梁架设施工技术[J];施工技术;2011年02期 |
5 |
龙炳煌,周旺华;叠合梁的界限受压区高度和最大配筋率公式[J];土木工程学报;1994年06期 |
6 |
赵顺波,黄和法,李凤兰;钢筋混凝土叠合梁斜裂缝宽度计算[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1998年02期 |
7 |
朱尔玉;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梁变形计算方法[J];土木工程学报;1999年02期 |
8 |
廖莎;高效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的试验研究[J];湖南大学学报;1996年06期 |
9 |
赵顺波,李凤兰;均布荷载钢筋混凝土叠合梁的斜截面承载力计算[J];建筑结构;1999年09期 |
10 |
王运霞,赵顺波;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梁的正截面承载力计算方法[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1999年03期 |
11 |
邓志恒,陆春阳;钢筋砼连续叠合梁受弯性能及设计方法研究[J];广西科学;2000年03期 |
12 |
邓志恒,陆春阳,王良才;钢筋砼连续叠合梁受力性能试验研究[J];广西土木建筑;1994年03期 |
13 |
谭燕秋(;钢筋砼叠合梁非线性有限元分析[J];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2期 |
14 |
戴绍斌,许成祥;钢筋混凝土叠合梁抗剪承载力灰色关联分析[J];山东建材学院学报;1999年03期 |
15 |
朱尔玉,娄运平,刘昕;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梁裂缝宽度计算的试验研究[J];水利学报;2000年05期 |
16 |
曾莉荣,黄赛超;叠合梁弯矩转移性能的有限元分析[J];中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2期 |
17 |
王运霞,白玉星,王保民;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梁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试验研究[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
18 |
乔润德;预应力砼叠合梁的抗裂性研究[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年01期 |
19 |
范小明,尹文国,代柏贵,郑文良;钢筋混凝土叠合构件的生产工艺[J];混凝土与水泥制品;1997年05期 |
20 |
刘伟,王娱,曹东升;螺栓联结叠合梁螺栓所受剪力的计算[J];中州建筑;1997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