拱坝抗震性能设计及模型试验影响因素研究
【摘要】:
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一批高拱坝在我国西南部正在或将要开工建设,这些工程库容达数十亿到数百亿立方米,并且大部分处于强烈地震活动区,若发生破坏将带来严重的后果。本文以研究混凝土拱坝的地震破坏形态、破坏机理为目的,从混凝土拱坝动力数值计算入手,考虑混凝土开裂、横峰张开等非线性因素研究了混凝土拱坝的可能破坏模式和地震极限承载能力。从而可以更全面地考察拱坝的抗震性能,为工程设计人员有针对性地采取工程措施进行拱坝抗震设计提供了参考。主要内容如下:
针对本论文所涉及的基本理论,简要介绍了混凝土单元的理论框架及性能和有限元接触算法的基本理论,主要是接触算法中的拉格朗日乘子法。
采用非线性时程分析方法研究了拱冠地震动向下游位移和地震峰值加速度(PGA/GPA)的关系,发现了之间的相互关系,并且上述关系可以反映拱坝的整体破坏状态,利于评判拱坝的整体抗震性能。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在考虑设计地震和考虑不同概率大小地震下,基于“投资—效益准则”的大坝的整体抗震性能设计
研究了考虑混凝土开裂非线性的拟静力方法适用范围。发现这种近似方法对于重力坝这种静定结构具有可行性,但是对于拱坝这种高度超静定结构不适用。同时,还讨论了不同振型下的震动对拱坝开裂的贡献。
讨论了非线性情况下的拱坝模型试验,根据由相似原理推导的非线性下的模型与原型的各种相似比,仅考虑材料是脆性破坏的情形,建立了缩尺模型的数值模型,并将其数值计算结果与原型的数值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验证,发现其相似理论能够反应实际情况。随后进行了地震波持时延长后,破坏模型试验的数值验证,其结果比原型时偏大,并指出了其可能的原因,说明延长持时的地震波对破坏模型试验的准确度影响不容忽视。
最后对所做工作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下一步工作的发展方向和前景。
|
|
|
|
1 |
徐福卫;陈海玉;;坝前基岩高坎对高拱坝坝踵应力的影响[J];水电与新能源;2010年01期 |
2 |
彭新民,王富强,杨敏,马斌;拉西瓦高拱坝水弹性模型基础确定的研究[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5年05期 |
3 |
马君寿;加强拱坝问题研究提高拱坝设计水平——马君寿同志在高拱坝学术讨论会上的总结发言摘要[J];水力发电;1981年06期 |
4 |
曾朝文,郭新生,张周平;龙头寨高拱坝溢流堰挑梁预制吊装施工技术[J];江西水利科技;2002年S1期 |
5 |
宋战平,李宁,陈飞熊;小湾非整体拱坝的抗震稳定性数值仿真试验研究[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03年04期 |
6 |
孙五继,焦爱萍,张耀先,刘沛清;高坝挑射水流对岩石河床冲刷的研究综述[J];水利水电技术;2005年07期 |
7 |
张光斗;张光斗院士的来信[J];水电站设计;2005年03期 |
8 |
田景环;翟雯航;;高拱坝下游消能防冲方案选择的数值方法[J];广东水利水电;2005年06期 |
9 |
杨令强;武甲庆;秦冰;;横观各向同性层状岩石地基对高拱坝的影响[J];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2007年03期 |
10 |
郑克红;郑炳寅;;高拱坝施工期温度徐变应力分析[J];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4期 |
11 |
陈厚群;高拱坝抗震设计研究进展[J];中国水利;2000年09期 |
12 |
周维垣,陈兴华,杨若琼,沈大利,赵吉东;高拱坝整体稳定地质力学模型试验研究[J];水利规划与设计;2003年01期 |
13 |
邴凤山;国家科技攻关与我国水利水电事业的发展[J];水力发电;2004年12期 |
14 |
王品江;王进廷;周元德;金峰;徐艳杰;;强震区高拱坝抗震措施比较[J];水利水电科技进展;2006年04期 |
15 |
涂劲;陈厚群;张伯艳;;高拱坝体系整体抗震安全评价方法研究[J];世界地震工程;2007年01期 |
16 |
李海涛;陈雷;;龙桥水电站拱坝泄洪表孔布置设计[J];湖北水力发电;2007年S1期 |
17 |
Б.М.契克瓦施维里;胡明龙;;高拱坝双层孔泄流的水力学计算[J];水利水电科技进展;1982年02期 |
18 |
董仕深;;相似理论及其在金属塑性加工中的应用(一)[J];重型机械;1987年01期 |
19 |
蒋兴黔;我国首座碾压混凝土重力高拱坝建成蓄水[J];水利水电技术;1993年10期 |
20 |
鞠彦忠,秦力,陈景彦,陈建华,杨湘江,金载南;十六层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模型模态试验分析[J];东北电力学院学报;1997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