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原子模拟的铜纳米线扭转力学性质的研究
【摘要】:
本文以空心方形截面的铜纳米线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其在施加扭转荷载前的原子模型,设计施加了边界和加载条件,并应用分子动力学模拟的方法研究了该类纳米线在扭转作用下的力学性质,综合考虑了不同条件参数对其力学性质的影响。其中包括:加载率的变化,温度效应以及长度尺寸变化对其材料扭转强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临界扭转角随着加载率或者长度的增大而增大,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加载率和温度对单位长度临界扭转角的影响很大,然而纳米线长度的变化却对其影响不大。
运用基于voronoi结构分析的原子晶格结构识别方法,本文研究了铜纳米线的弹性、塑性变形演化机理,分析了其在塑性变形过程中截面形态的变化以及诸如内禀层错、外禀层错和孪晶等品格缺陷的形成过程。同时,也对该类空心结构的铜纳米线在极端加载率条件下的扭转变形、颈缩区域和截面形态变化以及原子的重排等过程进行了分析。随着扭转角度的持续增大,可以发现纳米线的颈缩部位中的原子从面心立方晶格结构转化为无定形状态,之后又重新排列成面心立方结构。与此同时,颈缩部分的横截面形状也从初始的空心方形结构转化为实心圆形结构。
最后,本文研究了铜米线在扭转荷载作用下发生的扭转屈曲行为,同时考虑温度效应以及长度效应对其屈曲模式的影响,进一步分析了该类纳米线的几何失稳与材料失稳之间的关系。在扭转加载过程中,纳米线会发生扭转屈曲现象。较长的纳米线扭转屈曲现象较为明显,同时纳米线在低温环境下比高温环境下会显示出更明显的屈曲模态。铜纳米线的几何失稳较之材料失稳会提前发生,而且对于长宽比越大的纳米线,这种现象的发生就越为明显。扭转载荷下的材料失稳伴随着剧烈的塑性变形,而不全位错的运动是促成塑性变形的主要原因。
|
|
|
|
1 |
齐卫宏;汪明朴;;铅纳米线熔化温度的尺寸效应研究[J];功能材料;2007年02期 |
2 |
贾建明;;铂纳米线的结构特性[J];淮阴工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
3 |
程志达;朱静;孙铁昱;;面心立方单晶镍纳米线稳定性及磁性的第一性原理计算[J];物理学报;2011年03期 |
4 |
程继鹏,张孝彬,叶瑛,刘芙,涂江平,陈长聘;多壁碳纳米管包裹Fe_3C单晶纳米线的初步研究[J];无机化学学报;2003年11期 |
5 |
赵永生;姚建年;;有机小分子纳米线光波导及激光器研究新进展[J];科学通报;2008年14期 |
6 |
朱荣凯,黎亚明;多孔电沉积制备纳米线[J];应用科技;2002年01期 |
7 |
;本期导读[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3期 |
8 |
任国庆;王立;俞豪杰;刘清泉;肖安国;谭巧华;丁建华;;室温水溶液法制备铜纳米线(英文)[J];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2009年02期 |
9 |
庄惠照;李保理;王德晓;申加兵;张士英;薛成山;;氨化Ga_2O_3/Nb膜制备的GaN纳米线的光学和微观结构特性的研究(英文)[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09年04期 |
10 |
邓兆;戴英;陈文;;微乳水热法制备单晶BaCO_3纳米线(英文)[J];纳米科技;2009年05期 |
11 |
;美国华人学者研究出超薄柔软纳米线电子器件[J];光机电信息;2011年08期 |
12 |
汤儆,姚建林,薛宽宏,吴德印,林龙刚,蒋玉雄,任斌,徐昕,毛秉伟,田中群;金、铜金属纳米棒或纳米线的AFM和SERS的研究(英文)[J];电化学;2001年01期 |
13 |
汪形艳,王先友,黄伟国;溶胶-凝胶模板法合成MnO_2纳米线[J];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2005年01期 |
14 |
于立新,宋宏伟,刘钟馨,杨林梅,吕少哲,郑著宏;LaPO_4∶Ce~(3+)/Tb~(3+)纳米线的合成和发光特性[J];发光学报;2005年03期 |
15 |
侯军伟;宋波;张志华;王文军;吴荣;孙言飞;郑毓峰;丁芃;简基康;;化学气相沉积法合成高结晶度的三元系Cd_(1-x)Zn_xS纳米线(英文)[J];物理化学学报;2009年04期 |
16 |
王峰;王秋实;崔启良;张剑;邹广田;;直流电弧自催化合成β-SiC纳米线(英文)[J];无机化学学报;2009年06期 |
17 |
沈海军;田少岗;;几种Si、Ge纳米线导热系数的原子模拟[J];纳米科技;2009年03期 |
18 |
潘雄;;美造出全球最小纳米线锂电池[J];功能材料信息;2010年Z1期 |
19 |
罗晓刚;马文会;刘大春;杨斌;戴永年;;碳热还原制备碳化硅纳米线(英文)[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S2期 |
20 |
康振辉,王恩波,袁梅,兰阳,段丽颖,胡长文;多金属氧酸盐纳米线的制备表征及独特性质[J];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