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层结构振动声辐射特性研究
【摘要】:
目前,由于军用、民用舰船均朝着高速、轻量化发展,比强度大、比重量轻的复合材料层合结构开始受到关注。但在国内的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层合结构的各方面研究还不深入,与国际先进水平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层合结构在船舶与海洋结构物上的应用方面亦相当薄弱。此外,振动和噪声大大破坏了舰船的隐蔽性和舒适性,结构振动和噪声预报及其控制研究对民船和军船都是一项十分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主要采用有限元和声学边界元方法,对层合结构中的夹层结构振动和声辐射特性进行数值分析,完成的主要工作和创新性成果如下:
现有的夹层板理论大多仅考虑了芯板的垂向剪切应变和应力,很少考虑芯板的垂向正应变和正应力。而实际工程中,夹层板的芯板与面板相比其厚度要大得多,其弹性模量则要小很多,在变形过程中很容易产生垂向压缩或拉伸变形。因此忽略芯层垂向正应力和正应变的夹层板理论是不尽合理的。同时,对于夹层板结构,结构在低频时主要以弯曲振动的形式向外辐射噪声,当结构受到高频激励时,结构会以压缩波的形式向外辐射噪声。以往的夹层板理论由于忽略了芯层的垂向正应变,将不能体现结构的垂向压缩振动模式,即夹层板对称模态,这与结构的实际变形是不相符合的。为了消除上述不足,本文构造了一个新的考虑芯板压缩变形影响的夹层板单元。将上下面板分别采用基于一阶剪切理论的Mindlin板进行模拟,采用选择积分技术,消除了计算时的剪切闭锁问题;芯板位移和挠度沿厚度方向非线性变化,并用面板位移表示。该单元不仅考虑了芯板和面板的垂向剪切变形,还计及了芯板的垂向压缩变形的影响。推导了相应的位移应变关系,根据Halmiton原理建立了动力有限元方程,由能量守恒定律推导了夹层板的阻尼矩阵。数值计算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出的夹层板位移模式是正确有效的;对于具有厚、软芯板的夹层板的自由振动和动力特性研究,考虑芯板的横向压缩变形的影响是合理的,并且夹层板的芯板厚度相对越大,弹性模量相对越小,芯板横向压缩变形的影响就越大。
耦合损耗因子是统计能量分析重要参数之一,通常只能在模态密度足够大的高频领域通过传统的波动方法求得。本文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给出了一种夹层板间耦合损耗因子表达式,它可以由耦合夹层板的模态信息完全表示,且无需计算夹层板的响应,能够在低频领域计算夹层板的耦合损耗因子。计算结果表明本文方法是正确有效的,且简便易行,不仅为统计能量分析在低频域应用提供了可能,也给出了一种表征夹层板间能量传输损耗大小的简单参数。
在夹层板有限元分析的基础上,应用声学边界元法对夹层板在空气中的声辐射特性进行研究,计算了不同物理和几何芯板参数下夹层板的声辐射特性,探讨了夹层板芯板参数对其声辐射特性的影响。
在本文夹层板有限元分析工作的基础上建立了一种考虑芯板垂向压缩变形影响的夹层加筋板有限元模型,其中加强筋采用Timoshenko梁模型模拟,给出了夹层加筋板的动能和势能,根据Hamilton原理推导了其控制微分方程,求解了夹层加筋板的固有频率和响应。
推导了考虑芯层垂向压缩变形影响的夹层梁的动态刚度矩阵。为动态刚度矩阵方法提供了一种新的单元类型。首先给出了一种考虑夹层梁芯层垂向压缩变形影响的夹层梁位移模式,推导了相应的夹层梁动能和势能,根据Hamilton原理推导了其控制微分方程,然后按照动态刚度矩阵的一般推导过程推导了考虑芯层垂向压缩变形影响的夹层梁动态刚度矩阵。计算结果证明本文推导的夹层梁动态刚度矩阵是正确可靠的。在夹层梁的动态刚度矩阵推导和高频计算中考虑芯层垂向压缩变形是合理的。
|
|
|
|
1 |
何录武,杨骁;开孔夹层板屈曲状态的存在性[J];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2年02期 |
2 |
陈广霞,左铁镛,肖景容;夹层板的边界单元法[J];计算力学学报;1994年02期 |
3 |
刘一华;气垫船夹层板在横向载荷作用下的厚度优化问题[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5年03期 |
4 |
刘人怀,王志伟;复合材料面层夹层板中转动一致有效理论[J];力学季刊;1996年03期 |
5 |
臧建华;一种粘弹性夹层梁振动的实验和理论研究[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1985年02期 |
6 |
周震
,朱钟淦
,王伯华;夹层板、厚板和薄板分析中的通用等参数有限单元[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1985年01期 |
7 |
任志刚,楼梦麟,田志敏;内桁架——聚氨酯泡沫塑料夹层板简化力学模型[J];力学季刊;2003年03期 |
8 |
王志伟,刘人怀;正交复合材料面层夹层板非线性理论及应用[J];应用力学学报;1998年02期 |
9 |
胡海昌;各向同性夹层板反对称小挠度的若干问题[J];力学学报;1963年01期 |
10 |
王建国,黄茂光;Hoff型夹层板的边界积分方程法[J];力学季刊;1992年03期 |
11 |
刘红军,周晓宏,赵祥模;基于模糊控制理论的振动控制研究[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3期 |
12 |
金江,万建国,陶宝祺;带有1-5型压电芯子的自适应夹层梁的分析[J];工程力学;1999年06期 |
13 |
秦惠增,李贵生,任勇生;具有SMA层的夹层板的振动和阻尼特性分析[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
14 |
李向红;变厚度夹层板的弯曲问题[J];江苏理工大学学报;1999年05期 |
15 |
任志刚,楼梦麟,田志敏;复合夹层梁动力响应的谱有限元解[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10期 |
16 |
胡海昌;与夹层梁稳定性相联系的一个本征值问题[J];应用数学和力学;1980年01期 |
17 |
杨智春,刘红军;含电流变液夹层板振动的模糊控制[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
18 |
张晓芳;表层为正交异性材料的夹层板的加权残数法计算[J];江苏理工大学学报;1999年05期 |
19 |
沈大荣;吴代华;李卓球;;不等厚、不同材料表板的夹层板分析[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1982年04期 |
20 |
杨军,李晓东,田静;粘弹性夹层板结构声传入的理论分析[J];声学学报(中文版);1999年06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