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连铸7050高强铝合金的热处理工艺研究
【摘要】:
7×××高强铝合金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及军事工业,于是对于进一步提高合金的性能也就有了更高的要求。热处理是提高7×××高强铝合金性能的重要方法。均匀化是电磁连铸7050铝合金必不可少的一步,而现有的均匀化方法有的时间太长,有的工艺太复杂。双级均匀化方法已被证明适合于第二相变化比较复杂的高合金化合金,因此本文进行了电磁连铸7050铝合金的二级均匀化工艺的研究。
电磁连铸7050铝合金的铸态组织成分分布不均匀,存在严重枝晶偏析,非平衡共晶相呈网络状连续分布。本试验摸索出的适宜的双级均匀化工艺为:随炉加热到460℃保温24 h,再随炉加热到475℃保温2 h。二级均匀化后,合金组织更加均匀,残留共晶进一步减少。二级均匀化后合金强度最高达到530.11MPa,延伸率为12.9%,硬度HBW161。
关于最终形变热处理FTMT对7×××系铝合金的作用说法不一。有人认为高强度7×××系铝合金的韧性、疲劳抗力和应力腐蚀开裂抗力可通过FTMT工艺来改善。另有人则认为各种FTMT可以提高7×××系合金的强度,但对改善断裂韧性和疲劳裂纹扩展抗力收效不大。本文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力学拉伸试验、电导率以及硬度等测试分析手段,开展了最终形变热处理FTMT对7050铝合金显微组织和性能影响的研究。
对电磁连铸7050铝合金进行最终形变热处理,淬火后引入形变加工工艺引起材料变形,通过塑性变形与热处理的有机结合,充分合理地利用合金的加工硬化和沉淀硬化,使合金获得更高的强度且保持良好的塑性、韧性和抗应力腐蚀性能。本试验摸索出的较优的FTMT工艺参数为:预时效105℃/8h+冷变形20%+时效140℃/14h,经过最终形变热处理,合金的综合性能较双级时效处理后显著提高: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分别为631.28MPa,611.80MPa,伸长率为14.68%,硬度HV271.0,电导率32.1%IACS,拉伸断裂类型由原来的晶界韧窝断裂变为穿晶剪切和沿晶韧窝混合型断裂。
|
|
|
|
1 |
钱忠东,李本文,赫冀成,贾光霖;电磁连铸复合式结晶器内电磁场的数值模拟[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1期 |
2 |
郑红霞,李宝宽,昌泽舟;金属复合板生产方法的发展现状[J];炼钢;2001年02期 |
3 |
王宏明,任忠鸣,李桂荣,戴起勋,赵玉涛,李家旺;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电磁连铸研究[J];铸造技术;2005年03期 |
4 |
董华峰,任忠鸣,邓康,蒋国昌;软接触结晶器电磁连铸中初始凝固基础研究[J];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S1期 |
5 |
任忠鸣!教授;软接触电磁连铸技术研究与应用[J];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3期 |
6 |
;电磁连铸铝合金复层梯度铸坯问世[J];有色设备;2009年01期 |
7 |
曾德鸿,毛斌,鄂学全;电磁连铸中磁约束效应的数值模拟[J];力学学报;2000年04期 |
8 |
王玮,王强,邓安元,王恩刚,赫冀成,张永杰;钢的软接触电磁连铸结晶器的研究进展[J];铸造;2003年06期 |
9 |
雷作胜;任忠鸣;李伟轩;邓康;;软接触结晶器电磁连铸技术研究现状[J];钢铁研究学报;2007年01期 |
10 |
沈明钢,那贤昭,薛志明;铝圆坯水平直流电磁连铸温度场和热应力场分析[J];轻合金加工技术;1998年05期 |
11 |
邓康,任忠鸣,蒋国昌;软接触电磁连铸的数值模拟和实验分析[J];金属学报;1999年10期 |
12 |
任忠鸣,邓康,蒋国昌;软接触结晶器电磁连铸技术的发展[J];钢铁研究学报;2002年01期 |
13 |
王宏明;陈国星;任忠鸣;雷作胜;李桂荣;夏小江;戴起勋;;电磁连铸用高频磁场内磁感应强度的分布[J];铸造技术;2006年07期 |
14 |
王宏明;陈国星;任忠鸣;雷作胜;李桂荣;夏小江;戴起勋;;电磁连铸用高频磁场内磁感应强度的分布[J];铸造技术;2006年12期 |
15 |
任志鸣,董华锋,邓康,蒋国昌;软接触结晶器电磁连铸中初始凝固的基础研究[J];金属学报;1999年08期 |
16 |
王宏明,任忠鸣,雷作胜,雷玉成,李桂荣,李敬生;钢的软接触电磁连铸技术[J];铸造技术;2005年09期 |
17 |
于光伟,贾光霖,王恩刚,李本文,赫冀成;方坯软接触电磁连铸结晶器内钢液弯月面行为的热模拟研究[J];金属学报;2000年12期 |
18 |
王朝阳;王恩刚;赫冀成;;圆坯中频电磁软接触连铸结晶器内磁场分布数值模拟[J];钢铁研究学报;2009年08期 |
19 |
王宏明,李家旺,徐明喜,李桂荣;钢的软接触电磁连铸技术的研究进展[J];特殊钢;2005年04期 |
20 |
刘超;李丘林;张志清;刘伟;;软接触电磁连铸铝硅共晶合金凝固组织研究[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07年S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