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基于BODIPY染料的汞荧光探针的设计与应用

王嵩  
【摘要】: 现如今,汞产品已经深入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体温计、电池等已成为每个家庭必备的生活用品。然而,由于人们的不正确使用或者汞泄露后处理不当而引起的汞污染事件层出不穷。此外,火山爆发、矿物燃料的消耗,尤其是汞矿的开采,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汞污染,危害着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更为严重的是,汞在微生物的甲基化作用下转化为甲基汞,它是汞形态中最具毒性的一种,通过食物链传递可以危害人体健康,对人体中枢神经系统造成不可逆的损害。 环境与生态问题使得检测各种形态汞迫在眉睫。近年来分析检测汞的手段显著发展,光谱法、色谱法尤其是仪器联用技术,例如GC-MS、GC-ICP-MS和HPLC-ICP-MS已经被广泛采用,但是样品预处理过程复杂、检测时间长、成本高始终限制了当前方法的进一步发展。拥有高灵敏度、高选择性、简洁快速等特点的化学传感器检测技术快速发展,在元素分析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因此,利用荧光探针来检测环境中或生命体内各种形态汞尤其是甲基汞,已经成为当前超分子化学以及生物医学领域中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 在本组工作的基础上设计了一个以BODIPY为荧光团以邻氨基酚为识别基团的汞离子荧光探针B3。乙醇-HEPES缓冲溶液中B3对汞离子有很好的选择性和很高的灵敏度,可以检测ppb级别的汞离子。重要的是,该探针可以应用在实际的自然水样中检测sub-ppb级别汞离子。此外,探针B3可在富硫环境中检测汞离子而不受干扰,并且能用于活细胞内汞离子荧光成像。 本论文开创性的设计并合成了第一个能够专一识别甲基汞而对汞离子没有响应的甲基汞荧光探针B5。我们首先在B3分子中引入甲基钯络合物设计并合成了汞离子探针B4,乙醇-水溶液中它可通过紫外和荧光两种途径选择性的识别汞离子。而探针B4与汞离子作用后的产物-钯络合物B5,在乙腈中可以专一识别甲基汞而不对汞离子有响应,是第一个不受汞离子干扰的甲基汞荧光探针。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陈秀英,彭孝军;DNA分子荧光探针[J];染料与染色;2004年06期
2 王桂君,宋心琦;铕(Ⅲ)离子在冠醚中的荧光探针特性研究[J];感光科学与光化学;1993年02期
3 汪乐余,赵长庆,朱昌青,王伦;功能性ZnS纳米荧光探针的合成及其光谱性质研究[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4年01期
4 周艳梅;童爱军;;2,6-二氨基吡啶衍生物作为过渡金属离子荧光探针的研究[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7年12期
5 王珊;郑敏燕;黄怡;曹蕾;陈军;;壳聚糖水凝胶的合成及其动态性能研究[J];食品与机械;2008年06期
6 孙梅梅;赵艳伟;梁艳;钱建瑞;李立华;王术皓;;荧光免疫法测定鸡肉中己烯雌酚残留[J];理化检验(化学分册);2010年05期
7 黄宝丽;张献;谢瑞兴;;双光子金属离子荧光探针的研究进展[J];山东轻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4期
8 王守业,余华明,张祖德,刘清亮;荧光探针在蛋白质研究中的应用[J];大学化学;1998年03期
9 苏文斌,谷学新,邹洪,朱若华;稀土元素发光特性及其应用[J];化学研究;2001年04期
10 吕雪飞,朱颖,郭祥群,赵一兵;铽-钛铁试剂络合物荧光探针研究脱氢酶[J];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3期
11 陈蓁蓁;张宁;张文申;唐波;;蛋白质分子荧光探针研究及其应用新进展[J];分析化学;2006年09期
12 江其勤;;多组分显微荧光探针分析技术成功应用[J];石油实验地质;2007年02期
13 孙海峰;余佳;段艳冰;窦仁波;吴晓晴;吉民;;疏水性蛋白荧光探针Bis-ANS的合成[J];化工时刊;2007年11期
14 周艳梅;高爱舫;;过渡金属离子荧光探针——2,6-二氨基吡啶的研究[J];冶金分析;2007年12期
15 李强林;黄方千;刘妙丽;伏宏彬;阳建斌;蒋学军;文德;邹绍国;郑雄;;阳离子荧光探针——咪唑鎓盐的大环四胺金属配合物的荧光性质研究[J];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16 张海燕;邢佩佩;李娜;徐克花;唐波;;蛋白质标记荧光探针的研究及其进展[J];分析科学学报;2009年05期
17 徐林飞;白银娟;孙伟;杨秉勤;史真;;两种新型氯代荧光素探针染料的合成和表征[J];有机化学;2009年10期
18 徐助雄;吴婧;沈健;王炳祥;;1,5-二芳基-3-(2-羟基-4,6-二甲氧基苯基)-2-吡唑啉的合成及铜离子荧光探针行为[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10年08期
19 任翔;任跃红;薛华;董金龙;;小分子荧光探针的光谱[J];光谱实验室;2011年03期
20 方培基,施燕支,王尔;共聚物/表面活性剂体系微观与宏观粘度[J];物理化学学报;1994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硼;孟庆涛;宋春霞;赵秀文;;荧光探针法测定水环境中汞离子的研究[A];第五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摘要集[C];2009年
2 陈进雪;叶志强;王桂兰;袁景利;;一种过氧化氢测定用新型铽配合物荧光探针的设计、合成与应用[A];第十届中国化学会分析化学年会暨第十届全国原子光谱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张同艳;孙世国;彭孝军;;生物荧光探针芘类活性衍生物的合成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6年
4 龚维;邢艳珑;尹伶灵;丁白瑜;唐波;;基于硒氮、硒磷功能键的新型荧光探针及其在细胞成像中的应用[A];中国化学会第十五届全国有机分析及生物分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郑小兰;樊晓星;闫敏;孙丹;郑洪;;一种新型高选择性次氯酸荧光探针[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9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6 陈绘丽;高巍;薛锦芳;;一种新颖的锌离子荧光探针及其在细胞成像中的应用[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8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7 徐立谦;白银娟;孙伟;李剑利;杨秉勤;史真;;新型铜离子诱导FRET荧光探针的设计与合成[A];有机合成创新—产业化的新动力——中国化学会全国第三届有机合成化学与过程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8 徐容;Kenneth W.Spitzer;;应用荧光探针测定单个心肌细胞内的氯离子浓度[A];动物学专辑——上海市动物学会2000年年会论文集[C];2000年
9 佟连鹏;张建伟;孔志霞;崔京南;;一种具有变色效应的可在生理pH下检测Co~(2+)的荧光探针[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光化学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10 王丹丹;张文珠;叶志强;王桂兰;袁景利;;荧光素-铕复合纳米粒子比率型荧光探针的制备与应用[A];第十届中国化学会分析化学年会暨第十届全国原子光谱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探宇;氟硼二吡咯(BODIPY)荧光探针的设计、合成与应用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2 崔雷;反应激活型疾病诊断荧光探针及其它相关探针的设计、合成及应用[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3 李娜;腙类衍生物金属离子荧光探针及单核苷酸多态性荧光检测[D];清华大学;2010年
4 徐林;多功能荧光探针的设计、合成与性能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2年
5 武祥龙;新型单克隆抗体荧光探针和pH值荧光探针的合成及免疫荧光组织化学应用[D];西北大学;2010年
6 孟庆涛;材料化荧光探针的合成及应用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7 吴玉波;手性d-PET硼酸荧光探针的合成及性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8 龙凌亮;一系列有机小分子荧光功能材料的设计、合成及其应用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9 张哲;正电荷修饰的非标记核酸荧光探针的研究及其在中药抗肿瘤研究中的应用[D];吉林大学;2012年
10 张小玲;新型细胞Ca~(2+)荧光探针的合成及在生命科学研究中的应用[D];西北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嵩;基于BODIPY染料的汞荧光探针的设计与应用[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2 黄宝丽;双光子金属离子荧光探针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山东轻工业学院;2011年
3 李湘广;新型Carbopyronine荧光探针的设计及合成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4 张妍;几种荧光探针的合成及在有机溶剂中水含量检测中的应用[D];湖南大学;2010年
5 陈修福;基于ICT机理铜离子比率荧光探针[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6 刘媛媛;肽链修饰的荧光探针测定活性生物分子的研究及应用[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杜妍晔;基于PET原理的铬荧光探针的设计与合成[D];广东工业大学;2011年
8 汪乐余;半导体纳米荧光探针的合成、表征及应用[D];安徽师范大学;2002年
9 张晓琳;萘酰亚胺类一氧化氮荧光探针的设计、合成及光谱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10 张荣;芳基吡啶类荧光探针的设计合成与性能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建生;只要诚信 就能做好(中)[N];国际商报;2005年
2 中信证券 姚杰;科华生物(002022)甲流试剂测评第一[N];中国证券报;2009年
3 衣晓峰 金鸥 记者 吴天飞;荧光探针可超早期发现“癌魔”[N];哈尔滨日报;2009年
4 通文;Bio—Rad公司推出快速定量PCR反应液[N];中国医药报;2008年
5 钟广和;进口豆粕饲料转基因检测取得新突破[N];中国国门时报(中国出入境检验疫报);2000年
6 本报记者 谭南周;教学行家 科研俊杰[N];中国教育报;2001年
7 ;FMT可检测肿瘤细胞早期病变[N];医药经济报;2002年
8 记者 谢开飞;检测赤潮藻仅需5分钟[N];科技日报;2009年
9 潘锋;单分子技术开辟揭示生命奥秘新途径[N];中国医药报;2010年
10 刘霞;科学家首次发现可无氧生存的新生物[N];科技日报;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