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MIMO-OFDM无线通信系统中信道估计和频率同步的研究

景源  
【摘要】: 近年的研究表明,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MIMO)技术通过在无线通信系统发射端和接收端使用多根天线,能够为无线通信系统提供空间复用增益和空间分集增益。空间复用增益可以有效提高无线通信系统的信道容量和频谱利用率;空间分集增益则可以有效克服无线信道的多径散射效应。此外,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OFDM)是一种具有较高频谱效率的多载波调制技术,它能够有效克服频率选择性无线信道产生的符号间干扰(Inter-Symbol Interference, ISI)。因此,MIMO与OFDM技术相结合形成的MIMO-OFDM无线通信系统具有频谱利用率高、抗干扰能力强和易于实现等诸多优点,被广泛认为是未来无线通信标准的核心物理层技术之一。 然而,与单天线OFDM无线系统一样,MIMO-OFDM无线通信系统通常对载波频率偏移(CFO)和相位噪声(PN)非常敏感。CFO和PN的存在会产生载波间干扰(ICI),破坏MIMO-OFDM无线系统的频率同步,从而使得无线通信系统的误比特率(BER)性能发生严重恶化。同时,在MIMO-OFDM系统接收端,信道估计对接收机的相干检测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MIMO-OFDM无线通信系统中信道估计和频率同步的研究成为无线通信领域的研究热点。 本论文研究了MIMO-OFDM无线通信系统中信道估计和载波频偏估计的若干方法,其目是分析和改善MIMO-OFDM无线系统的信道估计和频率同步性能。本文以随机信号处理技术作为理论工具,分别对MIMO和MIMO-OFDM无线系统的时变信道估计、OFDM和MIMO-OFDM无线系统中的CFO估计以及MIMO-OFDM无线系统中信道、CFO和PN联合估计等问题进行了相应的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成果如下: (1) MIMO-OFDM无线通信系统中基于粒子滤波的时变信道半盲估计。根据MIMO-OFDM系统模型,提出一种基于粒子滤波算法的时变信道半盲估计方法。首先使用多目标优化方法,对序贯蒙特卡洛(SMC)粒子滤波算法进行改进,然后将改进后的粒子滤波算法用于MIMO-OFDM系统的时变信道估计。该方法提高了MIMO-OFDM无线系统接收端的信道估计和符号检测性能。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对快、慢时变信道都具有良好的估计性能,并且对非高斯噪声也具有良好的鲁棒性。 (2)有色噪声下基于Wishart随机矩阵的贝叶斯时变信道估计。针对MIMO无线通信系统,提出一种适用于有色噪声环境下的贝叶斯时变信道估计方法。根据随机矩阵理论,分别选取逆-复Wishart分布和复高斯分布作为噪声协方差阵和信道冲激响应的共轭先验分布,使用Gibbs采样算法对有色噪声协方差阵和信道参数进行联合估计;然后根据SMC粒子滤波算法,提出一种新的参考分布选取方法,并使用SMC算法对时变信道参数进行跟踪,从而实现了有色噪声下时变信道的有效估计。计算机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有效地提高了MIMO无线系统接收端的时变信道估计性能,改善了系统接收端在有色噪声环境下的符号检测性能。 (3) STBC-OFDM无线通信系统中基于H∞滤波的时变信道估计。根据H∞滤波理论,使用信道状态估计误差和未知干扰的能量比作为代价函数,用极小极大优化方法进行求解,提出一种适用于STBC-OFDM无线系统的时变信道估计算法。该算法利用了空时块编码的正交码字结构,具有计算复杂度低、易于实现等特点。由于该算法无需知道时变信道和环境噪声的统计特性等先验信息,因此有效改善了STBC-OFDM系统接收端的信道估计和符号检测性能。计算机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对非高斯噪声具有较好的鲁棒性。 (4) MIMO-OFDM无线系统中基于H∞粒子滤波的时变信道和CFO联合估计。根据H∞滤波理论,对Rao-Blackwellised (R-B)粒子滤波算法进行改进,提出一种H∞粒子滤波算法;然后将此算法用于MIMO-OFDM无线系统,实现了对时变信道和CFO的联合估计。在该算法中,对于每个给定的CFO采样粒子,用H∞滤波器估计时变信道参数,并使用SMC算法对CFO的后验分布进行逼近。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对时变信道模型误差和非高斯环境噪声均具有较好的鲁棒性,从而有效改善了MIMO-OFDM系统接收端的符号检测性能。 (5) OFDM无线系统中基于扩展H∞滤波的CFO估计。基于H∞滤波理论,提出一种适用于OFDM无线系统的CFO估计算法。该算法的设计准则是在最坏情况下,将噪声和模型误差等未知干扰对CFO估计误差的影响降到最低。与扩展卡尔曼(EKF)算法相比,该算法无需已知噪声的统计特性,对噪声模型误差具有良好的鲁棒性,且其计算复杂度与EKF相当。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可以有效克服由CFO引起的载波间干扰,提高OFDM无线系统在未知噪声情况下的系统性能。 (6) MIMO-OFDM无线系统中基于H∞滤波的CFO估计。根据H∞滤波理论,提出一种适用于MIMO-OFDM无线系统的CFO估计算法。该算法通过使用无轨迹变换(UT),将CFO非线性估计转化为线性H∞滤波问题,在信道和噪声统计特性未知的情况下,实现对CFO的迭代估计。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对非高斯噪声和模型误差都具有良好的鲁棒性,从而有效改善了系统接收端的符号检测性能。 (7) MIMO-OFDM无线系统中信道、CFO和PN联合估计。根据最大后验(MAP)估计准则,提出一种适用于MIMO-OFDM无线系统的信道、CFO和PN联合估计算法。该算法在只使用一个OFDM符号作为前导信号的情况下,实现对信道冲激响应(CIR)、CFO和PN的联合估计。该算法降低了CFO和PN对MIMO-OFDM系统接收端信道估计性能的影响,有效消除了CFO和PN产生的载波间干扰,从而提高了MIMO-OFDM无线系统接收端的符号检测性能。仿真实验结果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胡蝶;何良华;杨绿溪;;快时变环境下OFDM系统中的信道估计[J];电子与信息学报;2007年01期
2 刘俊琳;朱近康;邱玲;;基于多项式模型的时频二维OFDM信道估计算法[J];信号处理;2007年02期
3 段鹏;何明一;田野;薛敏彪;;基于数据拟合的OFDM时变信道估计方法[J];通信学报;2010年04期
4 宋铁成,尤肖虎,沈连丰,宋晓晋;基于变换域处理的OFDM系统信道估计的改进方法[J];电路与系统学报;2005年04期
5 郭长玉;徐友云;杨峰;;基于卡尔曼滤波器的OFDM系统时变信道估计[J];移动通信;2008年02期
6 陈元电;杜洁芝;;OFDM无线信道估计中MLE算法的实现[J];中国科技信息;2006年16期
7 孙君;袁东风;;小波去噪结合信道估计在OFDM系统中的应用[J];山东大学学报(工学版);2006年02期
8 林宏伟;赵晓寒;;基于MC-CDMA系统的信道估计技术探讨[J];信息系统工程;2011年05期
9 刘琛;王霞;;OFDM系统在时变多径信道中的信道估计技术[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10 王凤娟;肖丽萍;于丰彩;;一种基于周期失配序列的OFDM时变信道估计[J];电测与仪表;2011年02期
11 张瑞齐;廖桂生;;一种循环保护前缀不足的OFDM信道估计算法[J];电波科学学报;2005年05期
12 秦文;彭启琮;;利用ICI自消除改善OFDM系统时变信道估计与均衡的性能[J];电子与信息学报;2008年09期
13 白皓东;戚银城;张京席;;基于PN序列的OFDM系统信道估计方法研究[J];电脑与信息技术;2009年01期
14 王昵;邓平;;OFDM系统导频信道估计内插算法研究(英文)[J];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15 刘文珂,马晨欣,胡君杰;一种新颖的STBC-OFDM信道估计算法[J];信息工程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16 姜俊迪;林如俭;;一种OFDM时域导频插入的最小二乘估计方法[J];电子测量技术;2008年03期
17 沈传宇;肖丽萍;张吉星;;一种OFDM导频的信道估计算法的研究[J];无线电通信技术;2008年04期
18 肖丽萍;郝磊;段再超;许成谦;;基于失配序列的OFDM信道估计[J];信号处理;2010年04期
19 李春亭;陶立南;;4G OFDM通信系统中自适应信道估计方法[J];电信科学;2005年12期
20 杨志刚;何丰;;基于导频符号的OFDM信道估计技术研究[J];韩山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云;李晓松;刘文京;李绍胜;;一种改进的OFDM系统信道估计算法[A];全国第一届信号处理学术会议暨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信号处理分会筹备工作委员会第三次工作会议专刊[C];2007年
2 史夏洁;刘俊豪;束锋;王建新;梁彦;;IQ不平衡OFDM接收机基于频域LS补偿技术的改进算法[A];2011全国无线及移动通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1年
3 程永茂;曲晖;陈望达;潘莉莉;;OFDM系统中一种联合ICI消除方法研究[A];2011中国仪器仪表与测控技术大会论文集[C];2011年
4 伍永西;许小东;戴旭初;;一种改进的OFDM系统旁瓣抑制算法[A];2010年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阮慧萍;;瑞利衰落上OSFBC-OFDM的容量计算[A];浙江省电子学会2009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谢玉堂;芦东昕;;基于特定导频的OFDM载频及符号同步研究[A];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新进展——2005年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年会论文集[C];2005年
7 王东;栾英姿;;一种基于MMSE的OFDM系统信道估计改进算法[A];2007通信理论与技术新发展——第十二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7年
8 宋延涛;杨守义;梅亚楠;;基于认知OFDM网络的次优化功率分配研究[A];2011全国无线及移动通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1年
9 王道彬;米文智;;一种基于TXMMSE预编码的新型OFDM系统研究[A];四川省通信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潘声勇;;OFDM在未来移动通信中应用探讨[A];2002’中国通信学会无线及移动通信委员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宇;MIMO-OFDM系统信道估计与同步技术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2 杨杰;OFDM通信系统容量与信道估计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3 贾敏;OFDM通信系统的信道估计及多址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4 才华;MIMO-OFDM系统信道估计理论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5 景源;MIMO-OFDM无线通信系统中信道估计和频率同步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6 尼俊红;有关OFDM系统的信道估计和干扰消除技术[D];北京邮电大学;2009年
7 孙山林;全相位OFDM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8 罗文亮;基于低压配电网的OFDM调制技术及其应用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0年
9 王刚;MIMO-OFDM宽带无线通信系统信道估计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0年
10 韩庆文;应急通信无线局域网OFDM关键技术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娟;OFDM信道估计算法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
2 张玉婷;基于导频的OFDM信道估计算法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0年
3 周冬;MIMO-OFDM系统信道估计算法的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4 陈淑君;OFDM信道估计与均衡技术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5 张辉;OFDM系统中信道估计技术的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6 任延平;基于基因算法的MIMO-OFDM移动通信系统的信道估计[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7 张妙花;MIMO-OFDM系统中信道估计技术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0年
8 卫文娟;SCM信道建模与LTE-OFDM信道估计技术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9 李建刚;OFDM系统的信道估计关键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10 王宪;MIMO-OFDM系统及其信道估计性能界限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艳秋 刘恒 汪光森 王乘(本报记者 赵艳秋);OFDM电力载波芯片陆续面市 应用效果决定前景[N];中国电子报;2009年
2 ;瑞澜积极组织W-OFDM阵营[N];人民邮电;2002年
3 记者 沈勤誉/美国奥兰多;飞思卡尔孤军奋战OFDM联盟[N];电子资讯时报;2005年
4 同阐;OFDM:在3.5GHz应用中崛起[N];通信产业报;2003年
5 ;首款MB-OFDM UWB接收器[N];计算机世界;2004年
6 赵;OFDM调制方式加速PLC应用进程[N];中国电子报;2009年
7 ;W—OFDM在无线接入的应用[N];中国电子报;2001年
8 许炜;OFDM CDMA的新对手[N];中国计算机报;2001年
9 加拿大运通;W-OFDM在3.5GHz无线接入中的应用[N];人民邮电;2002年
10 王涛;Flash-OFDM无力撼动“3G版图”[N];通信产业报;2005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