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左手材料微结构构型设计优化

许卫锴  
【摘要】: 社会的发展对新材料的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某些属性要求超出了自然界所能提供的范围,研发具有新的特性的材料成为学术界和工程领域的非常重要的课题。作为一种新型材料,左手材料(LHM)以其独特的电磁性质引起了学术和工程领域的广泛关注。据此背景,本文主要研究左手材料的电磁传播特性及微结构构型优化设计问题,建立左手材料微结构构型设计的系统方法。研究了左手材料宏观等效电磁性能的预测方法,建立了准确表征材料宏观电磁性能与微结构之间关系的理论体系;研究了左手材料微结构构型设计的系统方法,以(拓扑)优化方法为手段,建立了特定性能要求的左手材料微结构设计优化模型及求解方法;基于设计技术和试验验证技术,发现并确认了几种左手材料微结构新构型。具体研究内容和结果包括: 1.电磁波在周期性开口谐振环(SRRs)型材料中传播的色散性能和透射特性分析。SRRs型左手材料是目前研究的焦点。分析和了解其电磁波传播规律以及色散性能和透射特性,将更利于其多功能化设计。本文以SRRs构型的左手材料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了影响SRRs、Wires以及LHMs微波透射行为的因素。各种参数的敏度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形状的SRRs对左手材料的左手特性激发机理相同,其磁谐振频率主要和SRRs的外环所包含的面积有关;LHMs的谐振响应主要由SRRs引起,其谐振频率随介质基板的介电常数增大而降低,但介质基板的厚度对左手材料的透射特性影响非常小;细金属线的宽度对LHMs的左手性质影响较小,且当细金属线位于单胞的中心时,谐振频率最低;在SRRs的各项尺寸中,外环的边长对SRRs的透射特性影响最大;与典型的SRRs相比,单个的SRR也可以产生负的磁导率,且与SRRs没有本质区别。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将频率扩展到THz波段,研究了THz频率下SRR的谐振特性,并讨论了THz下实现左手材料的可能性。建立了SRR构型左手材料的尺寸参数优化问题的提法和求解方法,并给出了3种具有不同所需目标的左手材料微结构构型。 2.左手材料微结构新构型设计的系统理论和一般方法。左手材料的优异特性,激发了新型左手材料的设计需求。然而,目前的左手材料微结构构型的设计主要是基于SRRs-Wire这一基本构型,借助于简单的传输线模型的模拟分析,通过变形和尺寸调整方式获得新的微结构构型。这种设计方式主要是基于经验的积累和直觉灵感,缺乏一般性。研究建立左手材料微结构构型设计的系统方法意义重大。本文建立了基于拓扑优化技术的左手材料微结构构型描述及演化方法和具有所要求性能的左手材料微结构新构型设计的系统理论和一般方法。以最大带宽为目标,以金属材料的排布为设计变量进行拓扑优化设计,成功地设计了几种典型的左手材料微结构构型,并获得了金属丝和SRRs功能统一并集成的微结构构型。几种典型构型的左手材料性质的试验测试结果验证了所设计的左手材料微结构构型的正确性。 3.铁氧体类薄膜型左手材料设计。利用铁氧体在微波阶段的磁响应,可以设计铁氧体类型的左手材料。针对金属--铁氧体型左手薄膜材料,基于传输矩阵的等效层理论,研究了周期性多层薄膜系统的波传播性质,建立了对称单胞的薄膜材料与其等效折射率、介电常数和磁导率的关系,建立了特定频率下的最小折射率、特定常数折射率材料以及考虑单胞长度条件下的左手性质设计的方法。研究证明,通过调整单胞内材料的分布可以实现左手薄膜材料的拓扑优化设计。数值算例的结果说明,改变单胞内微结构的拓扑可极大地改变其负折射性质。 4.颗粒型左手材料的电磁性能分析。基于Wiener界限和Hashin-shtrikman界限,对包含具有负介电常数的相材料的情况进行讨论,拓展了Bruggeman理论的适用范围,建立了设计颗粒型左手材料的理论模型。研究发现,如果相材料分别具有单负(负介电常数或负磁导率)的性质,材料的整体性质可表现为两种:一种是负折射,但并不具备左手性,另一种则是典型的左手材料。颗粒材料均匀性好的优点,使得具有负折射性质的颗粒材料具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本论文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90605002,90816025,10721062),国家重点基础研究(973)计划(编号:2006CB601205)和科技部国家重点实验室专项经费(编号:S08102)的资助,在此表示感谢。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孙秦,范建华;材料微结构界面层损伤演化的数值分析[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1998年03期
2 顾震隆;;概率微结构理论——固体力学和材料科学的结合点[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1990年Z1期
3 光宁;;材料微结构分析技术[J];建井技术;2007年04期
4 任淮辉;李旭东;;微裂纹(群)在材料微结构内扩展的计算机模拟[J];兰州理工大学学报;2007年04期
5 何凤兰;李旭东;王国梁;;基于DEFORM三维多晶体材料微结构的有限元分析[J];甘肃科技;2009年14期
6 任淮辉;李旭东;;三维材料微结构设计与数值模拟[J];物理学报;2009年06期
7 任大刚;刘治国;;AP-FIM研究磁性材料微结构[J];电子显微学报;1988年04期
8 李旭东;;关于微裂纹在材料微结构内的虚拟扩展[J];失效分析与预防;2006年01期
9 龙弟德;李旭东;于斌;任淮辉;;ABAQUS前处理程序二次开发在多晶体材料微结构建模中的应用[J];甘肃科技;2008年06期
10 任淮辉;李旭东;李俊琛;;异质体材料微结构力学响应计算与虚拟失效行为[J];系统仿真学报;2009年16期
11 任淮辉;李旭东;李俊琛;;颗粒增强复合材料微结构的数值模拟与虚拟失效[J];机械工程学报;2010年04期
12 任淮辉;李旭东;李俊琛;;三维多晶体材料微结构的力学响应计算[J];兰州理工大学学报;2008年01期
13 任淮辉;李旭东;刘德学;李俊琛;;二维复合材料微结构的力学响应计算[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2009年01期
14 任淮辉;李旭东;;钛合金微结构力学计算与虚拟失效分析[J];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2009年01期
15 王路,刘镇清;一种超声背散射信号模型及其计算机模拟[J];物理测试;1999年01期
16 任淮辉;李旭东;李俊琛;龙弟德;;二维多晶体材料微结构的力学响应计算[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2008年04期
17 冯伟;李旭东;靳永强;;晶体学取向对多晶体材料微结构力学行为的影响[J];甘肃科技;2009年12期
18 范镜泓;;世界首次非均匀材料力学国际会议[J];国际学术动态;2005年01期
19 闫冠云;黄朝强;孙光爱;陈波;黄明;李洪珍;;降感RDX微观结构的X射线小角散射分析[J];含能材料;2010年05期
20 徐胜利;牛斌;程耿东;;材料设计的晶核法[J];固体力学学报;201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模佳;;金属力学性质与材料微结构关系的研究[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5论文摘要集(下)[C];2005年
2 杨修春;李志会;朱从善;黄文旵;;飞秒激光辐照诱导银纳米颗粒-玻璃复合材料微结构的变化[A];《硅酸盐学报》创刊50周年暨中国硅酸盐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黄新跃;A.Brueckner-Foit;;疲劳裂纹起始过程的计算机模拟[A];第十四届全国疲劳与断裂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4 邵云东;王柱;苏本法;;电子辐照在研究半导体材料微结构中的应用[A];第九届全国正电子谱学会议论文集[C];2005年
5 戴高明;张卫红;王凤稳;;温度载荷下夹芯板蜂窝微结构构型与尺度对结构刚度的影响研究[A];陕西省航空装备制造技术发展——第九届陕西省青年科学家论坛论文集[C];2006年
6 姬洪;;探索在普通衍射仪上分析薄膜的途径[A];第八届全国X射线衍射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7 曹艳平;陈柯霖;;压痕诱发的超弹性多孔材料微结构失稳及其传播[A];北京力学会第18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8 魏悦广;;薄膜/基体粘结界面失效中的基本力学问题[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5论文摘要集(下)[C];2005年
9 甘益翔;陈常青;沈亚鹏;;三维Voronoi开孔泡沫材料的力学行为研究[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5论文摘要集(下)[C];2005年
10 程光煦;陈坤基;何宇亮;张维;夏华;张杏奎;;无序材料喇曼谱及其微结构的研究[A];中国物理学会光散射专业委员会成立十周年暨第六届学术会议论文集(上)[C];199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赋;复合材料微结构仿真与性能预测一体化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3年
2 王晨;纳米复合Nd_2Fe_(14)B/α-Fe永磁材料微结构和磁性能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3 任淮辉;复合材料微观组织结构的计算机设计[D];兰州理工大学;2009年
4 孙士平;材料和结构的拓扑优化关键理论与方法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6年
5 唐博合金;绿色功能无机材料微结构的设计、剪裁与制备[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曹先凡;带隙材料与特定性能材料设计[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7 何佳清;电介质和庞磁电阻材料微结构的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术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8 张恒;纳秒激光诱导若干金属材料微结构及其应用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9 许卫锴;左手材料微结构构型设计优化[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10 罗志荣;金属材料微观组织结构演化的相场法研究[D];广西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汤亚男;基于均匀化理论的材料微结构拓扑优化研究[D];湘潭大学;2011年
2 曲宝龙;材料微结构电磁屏蔽效能与电磁散射性能的数值模拟[D];兰州理工大学;2010年
3 王国梁;ABAQUS GUI二次开发技术在材料领域的研究与应用[D];兰州理工大学;2009年
4 何凤兰;基于DEFORM的三维多晶体材料微结构的有限元分析[D];兰州理工大学;2009年
5 王凤稳;复合材料等效性能计算及优化设计[D];西北工业大学;2007年
6 徐承强;材料微结构的计算机仿真[D];兰州理工大学;2008年
7 金炜枫;轻质材料微结构的多目标拓扑优化设计[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8 李建军;铸造镁合金弹塑性变形的多尺度模型研究[D];重庆大学;2006年
9 张永喜;CFRP界面强度对C/C-SiC复合材料微结构和性能的影响[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10 赵宇轩;Apollo核磁共振波谱仪的调试以及磁性材料微结构的NMR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南京工业大学自主创新成果[N];中国化工报;2007年
2 本报记者 刘洪宇;从贝壳中得到的启示[N];辽宁日报;2007年
3 特约撰稿 周炜;科学像花儿一样[N];浙江日报;2011年
4 本报记者 张显峰;陶瓷膜技术:从一张白纸到两个行业标准[N];科技日报;2006年
5 张兴刚;材料化学工程重点实验室获论证[N];中国化工报;2007年
6 记者  顾钢;德拍摄出纳米材料立体结构[N];科技日报;2006年
7 冯强 陈捷;中国院士陈国良首获美国杰出成就奖[N];科技日报;2005年
8 常丽君;半赫斯勒热电材料性能显著提高[N];科技日报;201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