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互联电力系统的AGC容量需求和控制策略研究

李雪峰  
【摘要】: 自动发电控制(Automatic Generation Control,简称AGC)是现代化电网运行控制的基本技术之一。AGC实时控制中,调度中心必须提前确定区域系统内需预留的AGC调节容量,而合理地确定调节容量可以在保证可调容量充足的同时尽可能地减少AGC成本;在调节容量确定的基础上,调度中心实时的通过AGC控制策略将控制任务分配至各个AGC电厂,各电厂执行指令并依据适当的控制策略进行调节。合理的AGC容量预留与良好的AGC调节策略可大幅较低AGC调节成本,加强调节效果。电网运行中AGC成本占比重较大,故良好的AGC调节对节能减排具有积极意义,可取得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然而目前对AGC控制的研究未能很好解决相应的问题,为此,本文针对AGC容量需求和控制策略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和深入地探索和研究。 首先,在现有的AGC容量需求研究基础之上,提出了更为完整的历史AGC容量需求模型。该模型在确定历史时段AGC容量需求的过程中,综合考虑了备用跟踪的遗漏、AGC机组配合和风力发电并网等因素的影响,从而使得确定的容量需求更加符合客观实际。作为预测AGC购买需求的基础,模型可为保证系统投入或购买的AGC容量与实际需求达到实时平衡提供依据。 其次,针对电厂内二次调节指令与需求反向、各电厂间控制周期不同步和大扰动下区域间需要AGC支援等问题,在电厂内、电厂间、区域间三个层面提出了更为合理的一系列控制策略。 在AGC电厂内,基于对电厂控制侧的二次调节过程的分析,指出由于二次调节的周期较长,在电厂实际运用中时常会出现在二次调节执行指令与二次需求存在矛盾的状况,而这种状况下,电厂可能会执行与需求反向的指令。因此,本文提出了在提前得到调度中心授权和确认有必要变化二次调节指令的前提下,电厂内实施二次调节即时中止和二次调节即时更新指令的两种新的控制策略。对于这两种控制策略,在不同的要求下可灵活选择,可保障电厂在二次需求发生方向变化时具有相应的应对能力。 在调度中心发布控制指令给各AGC电厂执行的过程中,由于各电厂AGC的有效指令周期有较大差异,因而造成有效指令接收的不同步状况,而这会使得单一时刻对总调节任务量按系数分配的传统控制策略不能有效的协调各AGC电厂。同时,通过控制策略将控制性能评价标准(Control Performance Standard,简称CPS)指标控制在不同的要求范围内,可以满足调度员灵活调度的需求。基于此,本文提出了基于超短期负荷预测和AGC机组控制指令周期的灵活调整CPS指标的AGC控制策略,并建立了相应的最优化数学模型,用牛顿法和SUMT内点法结合的优化方法进行求解。算例表明,该策略能够在减少有效控制指令的基础上达到更好的控制效果。 鉴于我国的频率控制品质与国外还存在很大差距,为了在|△f|(系统频差)较大时充分发挥互联电网的优势,保证频率质量,提出了一种新的区域间AGC调节责任分配方式。其原理是,当频率偏差|△f|较小时,采用当前的“各扫门前雪”式的调节责任分配方式,以保证无AGC交易下区域间AGC调节的公平性和减少联络线计划偏差;而当|△f|较大时,为了保障系统的频率质量,采用本文提出的以追求频率质量为目标的调节责任分配方式,不拘泥于某一区域内负荷扰动,对全网的总扰动统一进行AGC责任分配,从而既保证了大扰动下频率的快速恢复,又降低了AGC调节量,还减少了各区AGC的预留容量。 总之,本文对AGC中的容量需求和控制策略进行研究,在总结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AGC容量需求模型和控制策略(分别为电厂内、电厂间、区域间)。按照所提出的方法进行控制、协调AGC动作,有助于AGC资源的合理利用,从而保证系统的频率质量满足要求。本文所做的研究可为互联电力系统更加安全、优质和经济的运行提供理论依据。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徐少川,陈雪波,李小华;互联电力系统AGC的模糊和遗传控制算法[J];鞍山科技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2 刘肇旭,刘增煌,李永庄,汤涌,陈汝英,潘建华;南方互联电力系统中期动态稳定破坏事故数字仿真研究[J];电网技术;1996年08期
3 李小华,井元伟,陈雪波;一类互联电力系统的鲁棒联结稳定性分析[J];控制与决策;2005年03期
4 王世模,孙启宏,王锡凡;全随机网流在互联电力系统可靠性评估中的应用[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1988年03期
5 刘肇旭,印永华,郑美特,徐振宇,陈汝英,潘建华;南方互联电力系统中期动态稳定破坏事故调查与分析[J];电网技术;1996年07期
6 王锡凡;孙启宏;;研究多域互联电力系统可靠性的网流法[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1984年04期
7 南志远;刘力丰;;互联电力系统负荷频率控制分散等值模型的辨识[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1988年02期
8 谢小荣,夏祖华,崔文进,韩英铎;考虑信息结构约束的协调型非线性优化励磁控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3年01期
9 马飞,陈雪波,李小华;改进的粒子群算法在电力系统AGC中的应用[J];控制工程;2005年S2期
10 王茂海;徐正山;谢开;吕少坤;;基于WAMS的系统自然频率特性系数确定方法[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7年03期
11 鞠平;;电力系统对负荷建模的要求[J];现代电力;2008年04期
12 郭志忠,柳焯;一种分裂最优潮流算法[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1988年04期
13 何光宇,王稹,裴哲义,雷晓蒙,舒印彪,周双喜,郭家春,陈雪青;三峡电力系统调峰问题的研究[J];电网技术;2003年10期
14 张丽君,李小华,陈雪波;电力市场条件下互联电力系统的分散H_∞控制[J];控制工程;2004年S1期
15 罗兵;章云;黄红梅;;小波神经网络与PID相结合的负荷频率控制[J];电力自动化设备;2006年01期
16 李小华;郭洪艳;;改进的网型结构电力系统鲁棒重叠分散控制[J];控制工程;2008年02期
17 敖俊卿;刘向杰;;负荷频率系统的LFC模糊监控器设计[J];广东输电与变电技术;2008年03期
18 姚帅;于继来;;可变频旋转变压器VFT的电网异步互联特性分析[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09年24期
19 韦丹凌;;互联电力系统联络线潮流控制与调整的研究[J];装备制造技术;2010年01期
20 韩军锋;吴杰康;;基于灵敏度分析与神经网络算法的互联电力系统联络线功率调整方法[J];陕西电力;2010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孝信;;新世纪我国电力系统技术展望[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上册)[C];2002年
2 李小华;王成玖;陈雪波;;采用少量观测信息的互联电力系统分散控制设计[A];1997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3 陈明;陈雪波;;多区域互联电力系统分散变结构控制[A];2004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4 徐少川;陈雪波;李小华;;基于遗传算法的关联系统重叠结构分解控制[A];2004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5 马连增;陈雪波;李小华;;互联电力系统分散自动发电控制[A];2004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6 马飞;陈雪波;李小华;;改进的粒子群算法在电力系统LFC控制中的应用[A];2005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5年
7 马飞;陈雪波;李小华;;改进的粒子群算法在电力系统AGC中的应用[A];第16届中国过程控制学术年会暨第4届全国故障诊断与安全性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8 李小华;陈雪波;;互联电力系统分散鲁棒H_∞控制器设计[A];1999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9年
9 李小华;张丽君;陈雪波;;结构重构下互联电力系统的分散鲁棒自动发电控制[A];第二十三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4年
10 孙鹏;谢立;;多机互联电力系统鲁棒H_∞分散控制器设计[A];2006年云南电力技术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雪峰;互联电力系统的AGC容量需求和控制策略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2 刘红超;交/直流互联电力系统的非线性模态分析和柔性协调控制[D];四川大学;2004年
3 徐东杰;互联电力系统低频振荡分析方法与控制策略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4年
4 曹立霞;大型互联电力系统分布式并行无功优化的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5 刘乐;自动发电控制中频率偏差系数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6 杨靖萍;大规模互联电力系统动态等值方法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7 石颉;基于广域测量系统的电力系统阻尼控制器设计[D];天津大学;2007年
8 叶华;大规模电力系统低频振荡分析与广域自适应控制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9 田涛;自适应预估控制及其在火电厂DCS中的应用[D];华北电力大学;2000年
10 张雪焱;基于WAMS信息提高电力系统稳定性的若干控制措施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宏杰;双端口互联电力系统动态等值问题的研究[D];河海大学;2005年
2 范思振;PSO在电力系统模糊控制上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3 谭活;电压无功自动控制系统在惠州燃气电厂的应用[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4 张晓琳;互联电力系统实时仿真系统开发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5 展晓磊;考虑非线性特性的互联电力系统AGC控制策略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0年
6 沈佳林;电厂主蒸汽温度控制[D];浙江大学;2010年
7 庄莉莉;电网调度AGC机组性能评测的研究与实现[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8 徐艳影;基于参数优化的扩展大系统有机结构研究[D];辽宁科技大学;2012年
9 陈怡;计及暂态稳定约束的区域间最大输电能力的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7年
10 罗纯坚;多调频厂下的电力系统潮流计算[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高杰;江苏核定重点电厂控制指标[N];中国环境报;2003年
2 姜波 黄丽萍;江油电厂控制不合格电量有成效[N];西南电力报;2003年
3 实习记者 王玮 本报记者 彭源长;电网互联无国界[N];中国电力报;2005年
4 本报记者 倪旻;SIS十年走向强大抑或走向消亡[N];中国电力报;2007年
5 通讯员 周俊;安康水电厂控制汉江流量支持安岚公路建设[N];安康日报;2008年
6 本报记者  倪旻;全新管理激发自我能量 GE能源集团新华控制拓展全球市场[N];中国电力报;2007年
7 王玉珏;能源“草根运动”挑战传统[N];中国石化报;2008年
8 韶关日报记者 石黎星;孟洲坝成就山水韶城[N];韶关日报;2011年
9 本报记者 单继林;排污收费影响企业效益 电力企业有弊有利[N];中国经济时报;2003年
10 冉永平 吴江;电力环保:不能不做的大文章[N];人民日报;2005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