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Na_2O,K_2O及其引入顺序对过渡金属催化剂HDS的影响

李金亮  
【摘要】: 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关注的焦点,环保法规中越来越严格的气体排放标准使炼油企业面临深度脱硫的压力。而柴油中的含硫化合物如二苯并噻吩(DBT)以及其衍生物等,由于取代基空间位阻效应,导致反应活性低,使深度脱硫问题近年来变得更加棘手。在加氢脱硫过程中,DBT通过两条平行反应途径进行脱硫。预加氢脱硫途径是先将DBT的一个苯环加氢后再脱去硫原子,进而生成苯基环己烷(CHB)。在直接脱硫途径中,硫原子的脱除是通过直接断裂C-S键而生成联苯(BP)。两条路径对比不难看出,预加氢脱硫途径伴随着氢气的高消耗,从而降低了加氢脱硫过程中的经济性。因此,在研发催化剂过程中加氢脱硫(HDS)活性以及直接脱硫产物BP选择性应该得到均衡考虑。 通过不同的引入顺序将碱金属组分Na2O和K20引入到NiMo和NiW催化剂前躯体中,并以质量分数0.8%DBT的十氢萘溶液作模型化合物,考察了硫化物催化剂的HDS反应性能。对于NiMo体系的催化剂,XRD和TPR结果表明,引入Na2O和K20促进了过渡金属硫化物催化剂前驱体中β-NiMoO4物种的生成,不利于活性组分的分散,同时还抑制了其还原。UV-Vis结果则表明引入Na2O和K20对催化剂中物种的分布和配位状态有一定的影响。反应结果表明,Na20和K20引入以后DBT在硫化物催化剂上主要是以直接脱硫途径进行反应的。 Na20引入顺序对NiMo/MCM-41催化剂活性有较大影响。共浸渍法引入Na20时,同时抑制了催化剂加氢反应路径(HYD)和直接脱硫反应路径(DDS)活性,因此其HDS活性最低。而在活性组分之前引入Na2O,对催化剂HYD活性影响最小,但DDS活性显著增加,提高了NiMo/MCM-41总的HDS反应活性,降低了氢耗。 K20的引入顺序的影响与Na20基本一致,但是由于其碱性更强,因此更加抑制了催化剂HYD活性,使其BP选择性更高。同时对于加氢活性更强的NiW体系催化剂,Na2O,K20的引入造成HDS反应活性的下降。 以上结果也说明可以通过控制碱金属氧化物的引入顺序,调变催化剂活性和选择性,是一种对硫化物催化剂有效的改性方法。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胡亮;张超灿;陈艳军;胡园园;;原子转移自由聚合的研究新进展[J];材料导报;2011年09期
2 翟新东;卜秀丽;;铁盐在杂环化合物合成中的应用[J];化学试剂;2011年07期
3 姚淑娟;邵鑫;崔守鑫;赵建伟;周成冈;;Pt原子在γ-Al_2O_3(001)表面的吸附及迁移[J];物理化学学报;2011年08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11 ;[J];;年期
12 ;[J];;年期
13 ;[J];;年期
14 ;[J];;年期
15 ;[J];;年期
16 ;[J];;年期
17 ;[J];;年期
18 ;[J];;年期
19 ;[J];;年期
2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红明;任兴业;杨龙华;;过渡金属催化剂催化活化二氧化碳的理论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13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2 朱刚;李江涛;晏志军;杨晓慧;;甲醇在MgO负载型过渡金属催化剂上裂解制备氢气[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8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3 张文超;唐艳辉;雷鸣;;双核过渡金属催化剂催化N_2活化及氢化反应机理的理论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计算(机)化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4 张学全;;过渡金属催化剂催化烯烃、双烯烃聚合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应用化学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5 周和瑛;董志新;钱鸿杰;;知识库管理系统HDS—KBS1[A];第九届全国数据库学术会议论文集(下)[C];1990年
6 董昆明;缪莉;;碳纳米管负载Mo-Co-S催化剂噻吩加氢脱硫研究[A];第十三届全国催化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7 龚狄荣;胡锦昌;毕吉福;董为民;姜连升;张学全;;以三苯基磷酸酯为配体的过渡金属催化剂聚合丁二烯的研究[A];2006年全国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赵千川;郑大钟;;一类HDS的事件反馈型最优调度策略[A];1996年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1996年
9 荆延妮;赵震;刘坚;段爱军;姜桂元;许洁;;HZSM-5分子筛担载VIB族过渡金属催化剂上C_2H_2选择性还原NO研究[A];第五届全国环境催化与环境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10 罗文豪;王小慧;张明慧;李伟;陶克毅;;负载型钼的碳氮夹杂化合物制备及其加氢脱硫性能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应用化学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姚淑娟;气体分子在过度金属催化剂上吸附行为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09年
2 任瑞鹏;乙烯和氯乙烯在金属类催化剂表面氧化反应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3 王永霞;几类重要化学反应的微观机理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4 吕存琴;甲胺和甲烷在不同催化剂表面裂解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0年
5 李季;新型过渡金属催化剂催化烯烃硅氢加成反应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6 左树锋;含稀土大孔径Al柱撑粘土的合成及其负载型催化剂用于VOCs催化氧化性能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7 唐强;基于超支化聚乙烯亚胺构筑新型功能高分子材料[D];天津大学;2010年
8 范琛;镍基、钌基双金属催化剂上甲烷脱氢与苯加氢反应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2年
9 李文震;直接甲醇燃料电池阴极碳载铂基催化剂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金亮;Na_2O,K_2O及其引入顺序对过渡金属催化剂HDS的影响[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2 王嵩;HDS公司的绩效考核[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3 郑月;萝芙木MCT、HDS、SGD基因的克隆与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D];西南大学;2011年
4 刘武灿;负载型过渡双金属氮化物催化性能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05年
5 王岩;Ni改性体相MoS_2的HDS和HDN反应性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6 林京都;过渡金属催化的卤代芳烃偶联反应和辅酶Q10的合成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07年
7 王成林;核电站水下修复项目HDS关键技术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08年
8 果崇申;碱金属对过渡金属硫化物加氢脱硫反应的影响[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9 吴志祥;C1分子在Au等纳米空球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和SERS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9年
10 姚文娟;铁催化的“一锅法”环化反应合成多取代呋喃衍生物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何进伟;HDS的前进目标[N];网络世界;2002年
2 本报记者 郭平;HDS提出“存储经济学”新概念[N];计算机世界;2009年
3 邢小萍;HDS诠释“存储经济学”[N];网络世界;2009年
4 本报记者 郭平;开放与生存[N];计算机世界;2002年
5 本报记者 诚安;寻求更大的成功[N];计算机世界;2002年
6 《网络世界》记者 周源;HDS:融合数据中心四步走[N];网络世界;2011年
7 刘;HDS中端存储实现四大技术创新[N];电脑商报;2008年
8 ;日立数据系统(HDS)绿色数据中心方案[N];计算机世界;2008年
9 本报记者 郭涛;解析HDS融合数据中心解决方案[N];中国计算机报;2011年
10 本报记者 郭平;HDS推出融合数据中心解决方案[N];计算机世界;201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