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极氧化铝膜新型制备工艺及其过滤性能研究
【摘要】:
本文利用表面粗糙度仪来定量化学抛光后的铝片表面状态,以此来定量描述阳极氧化膜的表面状态。采用先还原性酸电解后阳极氧化的方法制备出具有支撑体结构的阳极氧化铝膜。考察进料液浓度、操作压差与浸泡时间对过滤过程的影响。通过对过滤通量和截留率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各过滤阻力数据的分析以及建立阻塞模型,提出控制膜污染的方法。
本实验采用三酸化学抛光方法,研究了化学抛光时间、抛光温度、试样面积与抛光液体积比及抛光液使用次数对铝片表面粗糙度值的影响,并在一定的表面粗糙度值范围内(0.1785-0.2360),预测阳极氧化铝膜的表面状态。实验得到了适宜的化学抛光条件为:在H3P04:H28O4:HN03体积比为76:18:6的化学抛光液中,抛光时间2min,抛光温度为100-105℃,试样面积与抛光液体积比为2cm2:80ml,新鲜抛光液的有效使用次数为5次。
本实验通过测定预处理各个反应的减薄速率:碱蚀过程减薄速率为0.257gm/s,化学抛光过程为1.014μm/s,电解过程为0.167μm/s。计算出在一定的条件下,阳极氧化膜的极限厚度。采用先还原性酸电解制备支撑体大孔,后阳极氧化制备分离膜。制备出具有良好韧性和强度的以铝基体为支撑体结构的阳极氧化铝膜,其平均孔径为116.9nm,孔隙率为0.2527,孔密度3.22×109个cm-2。
本实验利用自制膜进行分离试验分析聚乙二醇溶液的浓度、操作压差和膜浸泡时间对过滤通量和截留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聚乙二醇浓度的升高,稳定通量升高,截留率降低。操作压差越大,稳定通量先升高后降低,截留率先减小后增大。浸泡时间越长,稳定通量越大,截留率越低。将污染膜进行水冲洗加毛刷轻刷操作,使其纯水通量恢复到新膜的73.6%,过滤料液通量恢复到68.4%。
本实验还对膜分离过程各阻力大小和分离模型进行了初步探讨。实验结果表明,随着聚乙二醇浓度的升高,总阻力值降低,堵塞阻力升高,凝胶层和滤饼层阻力降低。随着操作压差的升高,总阻力值升高,堵塞阻力所占比例先升高后降低,凝胶层和滤饼层阻力所占比例先降低后升高。随着浸泡时间的延长,总阻力值降低,堵塞阻力升高,凝胶层和滤饼层阻力降低。还发现中间阻塞模型可以较好的符合自制膜的过滤过程。
|
|
|
|
1 |
徐捷;;山乐德染料阳极氧化铝染色[J];有色金属加工;2003年03期 |
2 |
刘晓红;王金清;张俊彦;杨生荣;;LiFePO_4纳米管的制备与表征(英文)[J];化学物理学报(英文版);2006年06期 |
3 |
李祈兴;苏水祥;张方平;横山明聪;;阳极氧化铝(AAO)模板法制作的直径和长度一致的碳纳米管(英文)[J];电子器件;2008年01期 |
4 |
丘开容;谢雷;杨绮琴;;阳极氧化铝在KMnO_4-H_2SO_4溶液中电解着色机理的研究[J];电镀与涂饰;1991年02期 |
5 |
杨卉;王庆康;;阳极氧化法制备氧化铝纳米线薄膜及其生成机理研究[J];现代化工;2006年S2期 |
6 |
孙小华;邹隽;胡宗智;吴敏;;制备多孔氧化铝的影响因素研究[J];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2期 |
7 |
H·Grossmann
,C·T·Speiser
,张正国;阳极氧化铝结构件的电解——吸附联合上色法[J];轻合金加工技术;1981年Z1期 |
8 |
韦亚南;杨修春;孙海阔;;有序多孔材料的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06年S2期 |
9 |
Pierre Descamps;Jean Iker;Andreas T.Wolf;张晓敏;李宏伟;周文亮;;阳极氧化铝的表面参数对硅酮结构的装锒密封胶长期黏结性的影响(连载二)[J];玻璃;2007年04期 |
10 |
吴小超,艾汉华,黄新堂;氧化铝模板的制备与光致发光性能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3期 |
11 |
雷本亮;于广辉;孟胜;齐鸣;李爱珍;;采用阳极氧化铝做掩膜生长氮化镓膜[J];功能材料与器件学报;2006年06期 |
12 |
Pierre Descamps;Jean Iker;Andreas T·Wolf;张晓敏;李宏伟;周文亮;;阳极氧化铝的表面参数对硅酮结构的装锒密封胶长期黏结性的影响(连载一)[J];玻璃;2007年03期 |
13 |
王丹丽;阮永丰;张灵翠;杨红波;;ZnO纳米线阵列的电沉积法制备及表征(英文)[J];物理化学学报;2010年12期 |
14 |
孔超,胡中爱,赵红晓,庞海龙,杨玉英,尚秀丽;模板法合成Ag纳米线阵列[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6期 |
15 |
任晓红;许立国;张长桥;;电解液种类对纳米氧化铝膜结构的影响[J];山东电力技术;2006年03期 |
16 |
石俊;孔超;冯晓娟;莫丽萍;王耀先;解玉龙;胡中爱;;Ag纳米棒的控制合成[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2期 |
17 |
邓平晔,白新德,叶彬,刘晓敏,冯庆玲;载银抗菌功能膜的制备和研究[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04年12期 |
18 |
魏剑,李克智,李贺军,李正佳,付前刚;多孔阳极氧化铝薄膜的制备[J];材料工程;2005年05期 |
19 |
潘金芝;赵红;陈春焕;李国军;任瑞铭;;由多孔型阳极氧化铝制备纳米氧化铝纤维[J];无机材料学报;2006年04期 |
20 |
杜长海;徐平;贺岩峰;马智;秦永宁;;多孔铝阳极氧化膜在催化中的研究进展[J];现代化工;2006年S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