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聚丙交酯—乙交酯梯度膜的降解与药物释放性能研究

朱兴华  
【摘要】: 聚丙交酯-乙交酯(简称为PLGA)是一种常用的可降解药物载体,PLGA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可降解性能,其降解产物无毒副作用,因而被人们广泛的使用在生物医用领域,但是其降解后期降解不平稳,会产生明显的快速失重现象。为了改善PLGA涂层的降解特性,避免过度集中的质量损失现象的发生,我们设计出了失重速率较为稳定的成分非均匀的梯度涂层结构。 本论文通过溶液浇注法制备了PLGA50/50单层膜、PLGA75/25单层膜、二者共混膜以及成分呈梯度分布的非均匀梯度膜,将四种不同类型的膜浸泡在37℃、pH=7.4的磷酸缓冲液中进行体外降解实验。对四种膜降解过程中的表面形貌、分子量、pH值、失重率、吸水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非均匀PLGA梯度膜具有最平稳的失重性能,对防止涂层大块脱落阻塞血管方面具有积极的意义。 雷帕霉素作为药物洗脱支架常用的药物,可与血管平滑肌细胞上结合蛋白(FKBP12)结合,结合后所形成的复合物具有强烈的抑制雷帕霉素靶位蛋白(mTOR)的活性,导致血管平滑肌细胞内E2F的释放和转录受阻,从而抑制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可以有效的抑制支架植入之后的再狭窄。 本论文以疏水的雷帕霉素作为模型药物,以聚丙交酯-乙交酯作为载体,通过对样品的药物释放性能分析,探讨在药物释放过程中药物对载体降解性能的影响机制,建立特定的数学模型并检验其合理性,为以后的各类可降解药物传输系统的结构设计提供理论基础。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王立,金大地,林献章,卢泽俭,史占军,卢海俊;生物降解聚丙交酯棒的体内实验研究[J];中华骨科杂志;1996年10期
2 林献章,金大地,王立,史占军;生物降解聚丙交酯(PLA)栓内固定治疗犬股骨髁部骨折的实验研究[J];中华骨科杂志;1996年10期
3 王立,金大地,刘辉,史占军;生物吸收材料外消旋聚丙交酯的降解动力学研究[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1999年06期
4 王立,金大地,史占军,林献章;聚丙交酯在体内的生物相容性实验观察[J];第一军医大学学报;1997年03期
5 吴伟,陆彬;氟尿嘧啶聚丙交酯微球的制备及体外特性[J];中国药师;2000年06期
6 金大地,林献章,王立,史占军,徐波;生物降解聚丙交酯膜对椎管术后瘢痕粘连预防作用的研究[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1997年04期
7 吴伟,杨勋,陆彬;玻璃体内注射用醋酸地塞米松聚丙交酯缓释微球[J];药学学报;2001年10期
8 马学毅!北京100037,潘国敏!北京100037,吕泽!北京100080,胡景胜!北京100037,贝建中!北京100080,贾军宏!北京100037,王身国!北京100080;口服型聚丙交酯胰岛素微囊的初步研究[J];中国药学杂志;2000年02期
9 徐纪刚,陈功林;医用生物材料——聚乙丙交酯PGLA(90/10)的研究[J];合成纤维;2005年09期
10 王立,戴克戎,汤亭亭;可吸收高强度左旋聚丙交酯螺钉内固定兔股骨髁截骨[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4年09期
11 王田蔚,吴晶涛,杨海山,赵永生,王晓彬;自制可降解性血管内支架的性能测试及临床意义[J];中国实验诊断学;2005年03期
12 郑晓玲,国强,滕彦,林季建;高效液相法测定聚丙交酯微球中醋酸地塞米松的含量[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05年04期
13 郝杰,郑启新,郭晓东,杨大志,宋玉林,全大萍,罗丙红;三嵌段高分子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制备及细胞粘附性研究[J];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2005年02期
14 代广辉;刘学彬;张赞;李鲁生;;骨髓基质细胞与可注射聚丙交酯多孔微载体共培养的体外实验研究[J];医药论坛杂志;2010年21期
15 ;毒扁豆碱聚丙交酯-聚乙交酯释放系统[J];国外医药.合成药.生化药.制剂分册;1994年04期
16 于良;韩冰;苗山;祁翔;刘学民;;聚丙交酯/乙交酯胆道支架的体外降解规律及力学特性[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7年23期
17 陆彬,吴伟;中心多点等距设计法优化醋酸地塞米松聚丙交酯微球的制备工艺[J];药学学报;1999年05期
18 童善庆,陆德源;口服包裹幽门螺杆菌裂解物的聚丙交酯-乙交酯共聚物微粒诱导的粘膜和全身免疫应答[J];国外医学.预防.诊断.治疗用生物制品分册;2000年01期
19 王暾;代广辉;全大萍;廖凯荣;姜晓丹;徐如祥;;可注射聚丙交酯多孔微载体制备及与骨髓基质干细胞共培养研究[J];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2006年04期
20 王光辉,曹咏菊,岳玉平,王福宽,王建波,孙天胜;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术后广泛骨溶解反应一例[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5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辉;王亦农;范云鸽;马建标;;桥连环糊精聚丙交酯缀合物的合成及其蛋白质纳米粒子的制备[A];2005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2 徐琪;刘立建;;淀粉在离子液体中与丙交酯的开环接枝研究[A];2007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7年
3 马建标;高辉;;聚丙交酯偶联单(6-(2-氨基乙基)氨基-6-脱氧-β-环糊精的合成及其蛋白质纳米颗粒的制备与性能[A];2005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4 庞烜;杜鸿志;庄秀丽;陈学思;景遐斌;;丙交酯开环聚合立体选择型催化剂[A];2005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5 庞烜;陈学思;庄秀丽;杜鸿志;于海洋;景遐斌;;烯醇式席夫碱-铝化合物对于丙交酯的立体选择型聚合[A];2007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7年
6 赵辉鹏;查刘生;;单甲氧基聚乙二醇—聚(己内酯-co-丙交酯)嵌段共聚物的~(13)C NMR表征[A];第十四届全国波谱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6年
7 谢志刚;关会立;吕常海;庄秀丽;陈学思;景遐斌;;功能化的脂肪族聚酯-聚碳酸酯的合成与表征[A];2005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8 胡秀丽;谢志刚;陈学思;景遐斌;;脂肪族聚酯—碳酸酯的合成、表征与叶酸功能化[A];2007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7年
9 谭烨;刘立建;;亚磷酸二烷基酯催化的己内酯微波开环聚合[A];2005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10 袁晓燕;赵晨光;邬丽丽;张红;李烁;;芯/壳结构超细纤维对BSA的控制释放研究[A];2007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立;生物吸收高强度左旋聚丙交酯(PLLA)接骨器的研制[D];第一军医大学;2000年
2 贾永堂;ε-己内酯/三亚甲基碳酸酯/丙交酯共聚物及其纳米纤维的制备与表征[D];东华大学;2007年
3 史增谦;生物可降解聚合物空腔结构的制备[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4 王放;聚碳酸亚丙酯的改性及其医学应用基础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5 郭正;组织工程肌腱支架的设计及性能研究[D];东华大学;2009年
6 姚伟;胺亚胺金属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催化性能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7 李晓然;电纺超细纤维及电喷微球的功能化及其生物医学应用[D];天津大学;2010年
8 樊俊兵;脂肪族聚酯及其两亲性嵌段共聚物合成、表征及应用[D];湖南大学;2012年
9 邬海涛;电活性高分子纳米复合骨修复材料制备及生物活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崔巍巍;皮肤组织工程新型材料的合成及表面改性的生物学基础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兴华;聚丙交酯—乙交酯梯度膜的降解与药物释放性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2 刘竞龙;聚丙交酯—乙交酯(PLGA)共聚和物支架的生物相容性及成骨能力的实验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2年
3 高燕;生物降解吸收聚丙交酯及其复合材料的合成、体外降解特征及组织生物相容性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0年
4 高成杰;聚丙交酯—乙交酯(PLGA)共聚和物组织工程支架的实验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2年
5 冯松;聚丙交酯/二氧化硅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表征[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7年
6 李亚军;可降解聚乳酸材料的研究[D];中南大学;2004年
7 范亚萍;无催化剂的光控“四唑—烯”点击化学法原位快速制备水凝胶[D];苏州大学;2013年
8 安晓燕;PLA-PEG嵌段共聚物的合成及在组织工程药物释放中的应用[D];天津大学;2006年
9 田晋洪;组织工程隆鼻法的实验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6年
10 李卓华;侧链接枝液晶—聚L-丙交酯聚丙烯酸酯聚合物的设计、制备与性能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白毅;合成温敏型PLGA-PEG-PLGA嵌段共聚物[N];中国医药报;2006年
2 马艳红;吕树铮教授认为:临床不会回到金属裸支架时代[N];中国医药报;2008年
3 李晓岩;我国医用高分子材料部分自给[N];中国化工报;2004年
4 平其能;纳米药物制剂的现状与未来[N];中国医药报;2002年
5 马艳红;解析给药技术研发重点[N];中国医药报;2002年
6 尚一杰;国产生物高分子材料有望广泛用于医学领域[N];中国医药报;2004年
7 逐流;药剂辅料 推陈出新 时不我待[N];医药经济报;2003年
8 常津;阔步进军医用纤维领域[N];中国纺织报;2004年
9 本报记者 辛晓;政府推动产学研合力求突破[N];中国化工报;2011年
10 国化;政府推动生物塑料产学研合力求突破[N];中国包装报;201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