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单壁碳纳米管致PC12细胞毒性研究

孙平平  
【摘要】: 碳纳米管(CNTs)作为一种新型纳米材料已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和生物领域,但相对于其合成、表征和应用前景的大量报道,有关CNTs的细胞毒理学研究还不够深入,已公开报道的研究结果也存在着极大的争议。并且迄今为止,对CNTs的研究多以吸入毒性和皮肤毒性研究为主。科学家猜测CNTs可通过血脑屏障,进而对神经系统产生危害。在本研究中我们选择与多巴胺能神经元细胞有许多相似特征的PCI2细胞作为神经细胞模型来检测两种商业获得的CNTs的神经损伤作用;另一方面鉴于维生素E的抗氧化作用和神经保护作用,我们分析了VE对单壁碳纳米管(SWCNTs)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及作用机制。 1. SWCNTs对PC12细胞的毒性效应研究 MTT分析和乳酸脱氢酶(LDH)的测定结果显示SWCNTs呈时间、剂量依赖性的显著降低PC12细胞的生存活力,破坏质膜的完整性,增加了LDH的漏出。形态学观察、细胞周期检测及细胞凋亡/坏死比例检测发现SWCNTs能诱导显著的PC12细胞凋亡。SWCNTs诱导PC12细胞的凋亡可通过促使线粒体膜电位(MMP)的丧失;诱导活性氧自由基(ROS)的产生,增加谷胱甘肽(GSH)的耗竭,降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等抗氧化酶的活力及激活caspase-3和caspase-8,下调Bcl-2蛋白的表达,上调Bax蛋白的表达,降低Bcl-2/Bax比例。这些结果表明了SWCNTs可能是通过氧化应激、线粒体通路和死亡受体通路作用而导致PC12细胞凋亡。 2.维生素E对长单壁碳纳米管(LSWCNTs)介导的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PC12细胞经VE预孵育1h再和LSWCNTs作用后,检测VE对PC12细胞的神经保护作用。检测结果显示VE提高了损伤细胞的生存力,改善了细胞形态,有效减少了LDH的释放;同样流式细胞仪的分析证实了VE可显著抑制LSWCNTs介导的细胞凋亡:VE抑制细胞凋亡可通过阻止MMP的丧失,抑制ROS的产生,减少GSH的耗竭,促使SOD和CAT等抗氧化酶的激活及拮抗caspase-3的活性和上调Bcl-2/Bax比例。这些结果表明VE可能是通过调节线粒体的通透性而抑制氧化应激所致的细胞凋亡。 总之,本研究的结果表明,SWCNTs对神经系统有一定的损伤作用,提醒我们在接触SWCNTs时需采取一定的防护措施;而VE在SWCNTs诱导的的神经损伤的预防及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何为凡;徐学诚;陈奕卫;成荣明;;多壁碳纳米管和过氧化苯甲酰化学反应的红外表征[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3期
2 王玉芳,张振生,刘浩然,徐晓轩,潘桂玲,郭俊怀,刘友婴,韩玄优,蓝国祥;催化剂比例对单壁碳纳米管制备的影响[J];光散射学报;2001年02期
3 王玉芳,刘浩然,徐晓轩,邵悦,曹学伟,扈士芬,刘友婴,蓝国祥;以Y/Ni为催化剂制备的单壁碳纳米管的拉曼光谱研究[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2年04期
4 侯士敏,张兆祥,刘惟敏,张耿民,罗骥,赵兴钰,彭练矛,吴锦雷,薛增泉,顾镇南;利用场发射电子显微镜研究具有原子分辨的单壁碳纳米管的场发射[J];中国科学A辑;2002年10期
5 黄文胜,桑秋章,杨春海,张升晖;单壁碳纳米管化学修饰电极的制备及其测定鸟嘌呤的研究[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2期
6 王宇,王秀喜,倪向贵,成琴;单壁碳纳米管拉伸变形的原子尺度模拟[J];化学物理学报;2005年02期
7 张巧玲;;中美科学家合成最小碳纳米管结构富勒烯C90[J];现代物理知识;2010年01期
8 吴全德,薛增泉;碳纳米管与纳电子学[J];科技导报;1999年12期
9 欧阳雨,方炎;单壁碳纳米管的SERS研究[J];光散射学报;2003年04期
10 倪向贵,王宇,王秀喜;单壁碳纳米管受压屈曲行为的数值模拟[J];化学物理学报;2005年01期
11 梁君武,胡慧芳,韦建卫,彭平;氧吸附对单壁碳纳米管的电子结构和光学性能的影响[J];物理学报;2005年06期
12 欧阳雨,方炎;单壁碳纳米管RBM的拉曼光谱研究[J];光散射学报;2003年04期
13 ;单壁碳纳米管-聚合物复合材料的拉曼光谱表征(英文)[J];光散射学报;2005年01期
14 石大川,魏大程,刘云圻,朱道本;单一导电性能的单壁碳纳米管的分离[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05年02期
15 张海燕,陈可心,朱燕娟,陈易明,何艳阳,伍春燕,王金华,刘颂豪;CO_2连续激光蒸发制备单壁碳纳米管及其Raman光谱的研究[J];物理学报;2002年02期
16 欧阳雨,方炎;一种碳纳米管表面增强拉曼散射的新方法[J];光散射学报;2004年02期
17 蔡巧玉;乔占卫;;小世界 大价值[J];科学中国人;2008年06期
18 ;中美学者合成最小碳纳米管结构的富勒烯C90[J];中国西部科技;2010年03期
19 谢惠民,刘战伟,朱宏伟,方岱宁,戴福隆,尚海霞;单壁碳纳米管力学行为的数字散斑相关法实验研究[J];光学技术;2004年04期
20 OUYANG Y.,WANG Y.P.,FANG Y.;碳纳米管在银基底上的表面增强拉曼散射光谱研究(英文)[J];光散射学报;2005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红霞;竹有章;马进;田涛;;单壁碳纳米管的电子结构分析[A];第七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第5分册)[C];2010年
2 于金刚;黄笃树;黄可龙;洪涌;;可溶性壳聚糖修饰单壁碳纳米管的制备(英文)[A];第七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第7分册)[C];2010年
3 董平轩;万斌;郭良宏;;单壁碳纳米管对小鼠原代巨噬细胞功能的影响研究[A];第六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暨环境科学仪器与分析仪器展览会摘要集[C];2011年
4 邹明英;陈景文;;单壁碳纳米管吸附水中苯分子的计算模拟[A];第六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暨环境科学仪器与分析仪器展览会摘要集[C];2011年
5 刘宇;王金泳;李彦;;单壁碳纳米管与单晶石英基底相互作用的拉曼光谱研究[A];2011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6 杨娟;张达奇;李彦;;离子液体中单壁碳纳米管的光谱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4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7 檀付瑞;桂慧;张静;李红波;李清文;;基于凝胶色谱柱的单壁碳纳米管分离[A];2011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8 李育林;邓兆祥;;单壁碳纳米管的核酸功能化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十三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9 张彩虹;周强;张端;徐晶晶;王培杰;;单壁碳纳米管中间振动模的研究[A];第十五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10 王晓婧;汪超;程亮;李述汤;刘庄;;贵金属修饰的单壁碳纳米管在表面增强拉曼成像及光热治疗的应用[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4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杰;大直径单壁碳纳米管制备、纯化及其应用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2 张远馥;单壁碳纳米管在光学生物传感中的应用[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3 郑富中;基于悬空单壁碳纳米管阵列的压阻式柔性传感器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4 高平奇;单壁碳纳米管拉曼光谱及电输运性质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5 赵元春;碳/碳氮一维纳米材料的制备、物性以及相关器件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2008年
6 周炜;超支化聚合物改性碳纳米管及其纳米复合材料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7 罗巍;微尺度碳/无机复合材料及氮化物的制备、结构和性能[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8 钱文;碳基纳米材料的合成及储氢性能的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9 肖海兵;丙炔苯丙胺对MPP~+诱导的帕金森病PC12细胞模型的保护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10 肖海兵;丙炔苯丙胺对MPP~+诱导的帕金森病PC12细胞模型的保护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平平;单壁碳纳米管致PC12细胞毒性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2 于丽丽;密度泛函理论研究双钛取代掺杂单壁碳纳米管的结构,性质及其储氢性能[D];吉林大学;2011年
3 董强;煤基单壁碳纳米管的纯化及应用[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4 李玲;单壁碳纳米管的改性及其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初步应用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5 陈林涛;单壁碳纳米管的拉曼光谱及SERRS光谱研究[D];河南大学;2004年
6 王森;碳纳米管增强铜基复合材料的制备与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7 陆地;单壁碳纳米管电子性质的研究[D];湘潭大学;2003年
8 林高锋;单壁碳纳米管的毒性、功能化改性及靶向送药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9 周解平;单壁碳纳米管吸附芳香簇氨基酸机理的同步辐射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10 李弘波;多壁和单壁碳纳米管储氢性能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杜华斌;加开发单壁碳纳米管生产新工艺[N];科技日报;2006年
2 程曦;“妙手”连通纳米材料与宏观世界[N];新清华;2007年
3 冯卫东;科学家发现碳纳米管薄膜新特性[N];科技日报;2008年
4 本报记者 聂翠蓉;碳纳米管将要进入人体[N];科技日报;2006年
5 快乐时光;金秋巧购机[N];中国计算机报;2002年
6 为新;抢占纳米电子制高点[N];中国计算机报;2000年
7 冯卫东;日开发出碳纳米管联接新工艺[N];科技日报;2008年
8 ;Kingston[N];中国计算机报;2002年
9 邱邱;春天的盛会[N];电脑报;2002年
10 本报记者 唐景莉 通讯员 姚骏;纳米时代的开拓者[N];中国教育报;200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