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节理岩体各向异性屈服准则的研究及应用

涂运伟  
【摘要】: 岩体是由岩石材料和各种宏观地质结构面组成的复合结构体。岩体结构中由于地质构造作用产生的大量尺度不同的结构面使岩体力学性质呈现出非常复杂的不连续性、非均匀性和强烈的各向异性。这些结构面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影响和控制着岩体的力学变形特性和岩体工程的失稳破坏。因此,在实际岩体工程中,有必要通过一定的科学方法得到考虑岩体结构面的反映岩体力学性质的综合参数指标。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是综合利用岩体裂隙统计资料和裂隙网络模拟技术,确定岩体的综合抗剪强度参数,并建立各向异性屈服准则,通过对ABAQUS软件的二次开发,按各向异性材料对岩体工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在模拟分析基础上,通过编制Fortran程序对岩体工程进行稳定性分析。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与研究成果归纳如下: (1)对岩体工程数值分析方法、模拟技术及各向异性屈服准则的基本理论方法和研究现状进行了概述,并对当前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难点进行了分析评价,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本文的研究重点和研究方法。 (2)在研究平面有限域、有限线段和平面点的相互位置关系及判断准则的基础上,编制了利用蒙特卡洛方法生成二维随机裂隙网络模拟图的Fortran程序;根据动态规划法编制了搜索最小抗剪路径的Fortran程序,得出了岩体各方向上的综合抗剪强度指标。 (3)将各方向的岩体综合抗剪强度参数引入各向同性Mohr-Coulomb剪切屈服准则中,并综合考虑受拉屈服的Rankine准则,研究了各向异性屈服准则的一般理论方法。在此基础上,对各向异性屈服准则及其数值实现方法进行了研究,利用Fortran语言编制了相应的计算程序,并引入ABAQUS中。理论分析和数值分析表明,各向异性材料的屈服面不一定与最大剪应力面重合;将Rankine准则和Mohr-Coulomb模型综合起来考虑可改进Mohr-Coulomb模型对材料抗拉强度过高估计的缺点,更符合工程实际。各向异性屈服准则能真实的模拟各向抗力与响应的相互关系反映出的岩体破坏。 (4)利用本文提出的各向异性屈服准则对典型重力坝进行各向异性数值模拟分析,在此有限元计算基础上,编制了自动搜索坝基深层滑动面的Fortran程序,并由此计算其最小安全系数来评价坝基稳定性。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刘玉琳;陈国华;尚书安;魏秀兰;;强度准则的验证实验[J];河南科学;1995年S1期
2 梁军;;有限元强度折减法研究岩质边坡稳定性[J];科技促进发展(应用版);2010年10期
3 余晓雅;李书歧;张建辉;;岩土力学3种屈服准则的屈服面形状和大小研究[J];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2期
4 肖芳淳;广义最小塑性区尺寸判据[J];西南石油学院学报;1989年03期
5 袁祖培,郑耀;对于正交异性材料屈服与流动的探讨[J];应用数学和力学;1990年03期
6 马巍,吴紫旺,张长庆;冻土的强度与屈服准则[J];自然科学进展;1994年03期
7 贾乃文;横观各向同性Drucker屈服准则[J];应用力学学报;1997年03期
8 蒙正祎,谢肖礼,许靖;用等面积圆屈服准则分析复合边坡的稳定问题[J];桂林工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9 邓楚键;何国杰;郑颖人;;对“基于M-C准则的D-P系列准则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研究”讨论的答复[J];岩土工程学报;2006年12期
10 伍晓宇;屈服准则统一表达式的推广及切块法的改进[J];塑性工程学报;2000年01期
11 李华祥,刘应华,冯西桥,岑章志;确定复合材料宏观屈服准则的细观力学方法[J];固体力学学报;2002年02期
12 梁亚平;任兴民;董文胜;;无缺陷弯管的塑性极限载荷的统一解[J];机械科学与技术;2008年06期
13 肖明;张志国;陈俊涛;范国邦;;不同屈服条件对地下洞室围岩稳定影响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8年04期
14 熊欢;肖盛燮;;基于Drucker-Prager系列准则的边坡安全系数计算方法[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4期
15 徐干成;一个新的岩土塑性屈服准则及应用[J];力学与实践;1993年05期
16 李自林,周书敬,屈钧利;用库仑—莫尔屈服准则对厚壁球的极限分析[J];应用力学学报;2000年02期
17 杨雪强;凌平平;陈桂林;;平面应变状态下边坡安全系数的近似求解[J];岩土工程技术;2008年04期
18 吴向东;万敏;王文平;;板材等效应力-等效应变曲线的建立及分析[J];材料科学与工艺;2009年02期
19 赵二平;李建林;;卸荷区岩体屈服准则[J];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2011年02期
20 丁智平,刘义伦,尹泽勇,杨治国,成晓鸣;立方晶体单晶材料屈服面的研究[J];力学与实践;2004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狄圣杰;徐卫亚;王伟;吴关叶;郑文棠;;柱状节理岩体原位变形试验力学浅析与模拟[A];岩石力学与工程的创新和实践:第十一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2 黄霞;汤文辉;蒋邦海;;Tsai-Hill与Tsai-Wu屈服准则的对比研究[A];第六届全国爆炸力学实验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3 杨光华;;一类改进的岩体屈服准则及其弹塑性本构关系[A];第一届全国岩石力学数值计算及模型试验讨论会论文集[C];1986年
4 于雪梅;程伟;唐立强;吴爽;;压力敏感性材料宏观屈服准则的构建[A];塑性力学新进展——2011年全国塑性力学会议论文集[C];2011年
5 左三胜;聂德新;;蒙特卡罗模拟在节理岩体抗剪强度研究中的应用[A];2002年中国西北部重大工程地质问题论坛论文集[C];2002年
6 李华祥;刘应华;冯西桥;岑章志;;确定复合材料屈服准则的数值方法[A];复合材料的现状与发展——第十一届全国复合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0年
7 阮怀宁;;各向异性非线性非均质土综合屈服准则[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七届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4年
8 肖卫国;兑关锁;;剪胀和破坏耦合的节理岩体本构模型的研究[A];北京力学会第14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郑宏;;复杂应力状态下金属材料的统一屈服准则[A];第四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熊健民;金生吉;余天庆;;双剪切强度理论的工程应用[A];第17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旭曙;节理岩体卸荷各向异性力学特性试验研究及工程应用[D];武汉大学;2013年
2 张贵科;节理岩体正交各向异性等效力学参数与屈服准则研究及其工程应用[D];河海大学;2006年
3 宋林;节理岩体中应力波传播的动力特性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2年
4 张伟;基于预应力锚杆模型的节理岩体稳定性非连续分析[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10年
5 周能娟;节理裂隙岩体隧道爆破仿真分析[D];吉林大学;2011年
6 吴琼;复杂节理岩体力学参数尺寸效应及工程应用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2年
7 肖卫国;节理岩体本构模型和其细观力学方法理论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8 焦健;节理岩体稳定分析的数值流形方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9 朱福巍;节理岩体细观损伤模型的理论研究与数值方法[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10 任懿;非均质材料的时域自适应—等效力、热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涂运伟;节理岩体各向异性屈服准则的研究及应用[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2 黄妤诗;含填充节理岩体的单轴压缩试验及本构模型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3 杨慧敏;预应力锚杆(索)在节理岩体中的支护机理研究及应用[D];中南大学;2010年
4 余大军;节理岩体特性的模型试验和特征单元体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5 朱成华;节理岩体隧道分析方法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6 赵幸;基于能量原理的节理岩体裂纹扩展试验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3年
7 刘社豪;节理岩体等效本构关系研究及工程应用[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8 张江伟;基于能量变化的微观塑性屈服准则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9 张凯;节理岩体裂纹扩展及锚固机理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10 贺续文;基于离散单元法的节理岩体边坡稳定性分析[D];湘潭大学;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特约记者 李荣惠 通讯员 刘长江 袁耿林 本报记者 张强;岩土领域的常青树[N];科技日报;2011年
2 上海浦高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宋昱亮;Drucker—Prager模型及其发展演化[N];建筑时报;2010年
3 本报特派记者 康维海 刘振国;“保证群众安全是我们的职责”[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0年
4 张雄伟 苏凯;地质队发挥技术优势治理景区地灾[N];地质勘查导报;2010年
5 记者 李岩 通讯员 张雄伟;秦皇岛地质队多手段防治九纹山危岩体[N];地质勘查导报;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