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嵌挤骨架型沥青混合料的设计研究

刘慧  
【摘要】: 根据沥青混合料的组成结构,从力学角度出发,提出了沥青混合料的力学强度模型,该模型很好地解释了嵌挤骨架型沥青混合料的强度组成机理。 通过对球体颗粒的堆积填充特性的分析,以填充理论为基础,计算出了三维模型下骨架型集料控制筛孔的大小为0.277D。根据粗、细集料的架构效应和填充作用的不同,推导出了嵌挤骨架型沥青混合料集料中粗集料用量、细集料和填料用量的理论计算公式。根据理论计算公式计算出了文中所研究的20种不同级配的粗集料用量为72.5%,与前人研究结论基本一致。 借鉴沙庆林院士SAC级配计算公式的思想,将粗集料看作一个整体,将细集料和填料看作一个整体,基于Fuller理论和分形理论,对嵌挤骨架型沥青混合料集料级配进行了研究。推导出了以Fuller理论为基础的粗集料级配的设计公式、细集料和填料级配的设计公式,以及以分形理论为基础的粗集料级配的分形公式、细集料和填料级配的分形公式。当3-XC=nC.3-XF=nF时,基于Fuller模型集料级配设计公式与沥青混合料集料的分形公式相同,但其表示的意义不相同。二者意义不同,但计算结果一致,进一步说明了该模型的可行性。 把细集料单独作为一个整体,对规范中给定的级配范围进行线性回归,得到不同结构类型混合料细集料的分形维数范围:AC13为2.43~2.56,Sup13为2.28~2.54,SMA13为2.66~2.88,SAC13为2.54~2.73。与把粗细集料作为一个整体与把细集料单独作为一个整体时相比较,AC13细集料的分形维数取值范围的差别不大,但是骨架型混合料的细集料分形维数差别较大。对于骨架型沥青混合料,粗集料级配设计时以形成骨架为目的,细集料级配以密实填充粗集料空隙为目的,二者侧重范围不同,故其参数也应该不相同。所以用同样的方法研究二者的级配参数,思路是不正确的,结果也会存在一定误差。 利用VCADRF骨架初级检验方法对合成的20种不同的级配组合进行了初级检验,利用压碎试验骨架检验法对4种不同的粗集料级配进行了骨架检验。VCADRF骨架初级检验方法和压碎试验骨架检验法的结论基本一致,粗集料形成了骨架结构。 在设计最佳沥青用量时,嵌挤骨架型沥青混合料的骨架作用在马歇尔荷载方式下得不到充分体现,故在确定最佳沥青用量时在马歇尔试验的基础上,引入了抗压强度和抗拉强度两力学性能指标。对于悬浮密实型沥青混合料,两种方法确定的最佳沥青用量相差很小。对于骨架型沥青混合料两种方法确定的最佳沥青用量相差较大。研究表明,该力学性能指标能够很好地反映嵌挤骨架型沥青混合料的强度性能,方法可行。同时这两个参数的引入,为实现路面结构与材料设计一体化奠定了基础。 通过嵌挤骨架型沥青混合料的抗压强度、抗拉强度、抗剪强度计算值、高温性能、低温性能及水稳定性的分析,建议nC取值范围为0.4~0.6,也即是粗集料的分形维数XC值取2.4~2.6;nF取值范围为0.30~0.35,也即是细集料的分形维数XF值取2.65~2.70。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刘涛;李智;;AC—16C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设计实例[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1年22期
2 顾义明;王国忠;高明星;;橡胶颗粒沥青混合料低温力学性能的研究[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2期
3 尚福鲁;徐江萍;孙振伟;;水泥路面下ATPB基层沥青混合料研究[J];烟台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版);2011年03期
4 高畅;冯德成;;基于体积设计法的沥青混合料收缩特性研究[J];公路交通技术;2011年04期
5 李伯政;;沥青混合料的组成结构与强度[J];现代装饰(理论);2011年06期
6 黄晓军;刘建;田斌;姚海飞;;粉胶比对沥青混合料安全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1年07期
7 梁建红;胥亮;冯超;王长翔;;集料对沥青混合料的性能影响研究[J];公路工程;2011年04期
8 李平;扈惠敏;;超薄磨耗层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与路用性能研究[J];工程与建设;2011年04期
9 冯华生;;道路病害的综合治理防治[J];现代装饰(理论);2011年06期
10 ;京西铺设北京首条低碳示范路[J];市政技术;2011年S1期
11 刘宜聪;;高富50号沥青在广东省高速公路的应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年13期
12 张民建;;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浅议[J];河南水利;2002年05期
13 丛宝峰;;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控制[J];交通世界(建养.机械);2011年07期
14 刘祥龙;;对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拌合场工作的讨论[J];品牌(理论月刊);2011年04期
15 张亮;赵洪建;;浅谈燃烧法测定沥青含量的应用[J];德州学院学报;2011年S1期
16 陈茂恒;;AC-20C沥青混凝土设计与施工[J];科协论坛(下半月);2011年07期
17 刘佳文;;改善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的措施[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1年07期
18 吴茂起;;高速公路高性能沥青路面中、下面层施工指导意见[J];科技致富向导;2011年26期
19 尤正奇;;沥青路面施工中沥青混合料的离析及控制[J];发展;2011年09期
20 李进武;;沥青混合料设计中的几个问题[J];青海交通科技;201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先扬;胡钊芳;邵腊庚;;沥青混合料最佳沥青用量确定方法研究[A];第二届全国公路科技创新高层论坛论文集(下卷)[C];2004年
2 林金妹;;用旋转试验机进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A];天津市市政(公路)工程研究院院庆五十五周年论文选集(1950~2005)上册[C];2005年
3 张起森;冯俊领;;大粒径沥青混合料沥青面层的应用研究[A];第五届全国路面材料及新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何志勇;李自光;;沥青混合料再拌运输车试验研究[A];中国工程机械学会2003年年会论文集[C];2003年
5 倪富健;;聚酯玻纤布加筋沥青混合料应力疲劳试验研究[A];第五届全国路面材料及新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刘朝晖;黄云涌;李宇峙;;沥青混合料大型马歇尔击实试验方法与技术标准探讨[A];2004年道路工程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7 孙燕娜;陈传尧;;沥青路面的车辙损伤预测[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5论文摘要集(下)[C];2005年
8 卢永贵;;沥青混合料结构参数探讨[A];天津市市政(公路)工程研究院院庆五十五周年论文选集(1950~2005)上册[C];2005年
9 钟超敏;;城市桥梁面层沥青混合料特点及其技术对策初探[A];全国城市桥梁青年科技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6年
10 王为标;杨全民;孙振天;王文进;屈漫利;;碾压混凝土坝的沥青混合料防渗结构[A];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2003年度学术年会碾压混凝土筑坝技术交流论文汇编[C];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慧;嵌挤骨架型沥青混合料的设计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2 吕得保;沥青混合料施工温度控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叶永;沥青混合料粘弹塑性本构模型的实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4 尹应梅;基于DMA法的沥青混合料动态粘弹特性及剪切模量预估方法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5 易军艳;基于界面行为的多孔沥青混合料冻融损伤特性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6 刘宏富;基于强度与刚度衰变的沥青混合料非线性疲劳损伤特性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2年
7 李闯民;沥青混合料体积参数研究[D];东南大学;2005年
8 谭发茂;沥青混合料离析及其对路面结构均匀性的影响[D];天津大学;2008年
9 马莉骍;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老化过程中的粘弹性能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10 付玉;纳米蒙脱土改性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老化特性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孔令然;就地热再生沥青混合料耐久性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2 赵武辉;纤维增强沥青混合料性能研究[D];长安大学;2009年
3 张涛;再生骨料改性及其在沥青混合料中的应用[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4 杨航;掺温拌剂的沥青及其混合料性能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5 郭瑞;沥青混合料高温抗车辙性能影响因素的试验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0年
6 田静;低能耗沥青路面混合料选型与施工工艺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7 曹红红;基于层位功能考虑的各结构层沥青混合料优化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8 闫超;沥青混合料间接拉伸试验的弹粘性分析[D];长安大学;2010年
9 孙杰;基于应力控制模式下的沥青混合料疲劳开裂预估模型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10 刘至飞;温拌助剂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葛玲玲徐亚栋;南理工研发成功沥青混合料搅拌技术[N];科技日报;2008年
2 李铮;环保沥青混合料扮靓长安街[N];科技日报;2009年
3 天水公路总段 赵建峰;浅谈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的施工控制[N];甘肃法制报;2009年
4 项煜虹;长安街披上环保衣[N];大众科技报;2009年
5 郭少言 刘崭;西安公路院成功研制沥青混合料微波加热车[N];中国交通报;2010年
6 任晓明;温拌沥青混合料首次用于省城道路养护[N];太原日报;2009年
7 交轩;应用温拌技术 筑路节能无污染[N];中国交通报;2010年
8 记者袁岚 通讯员张东平;京西铺设北京首条低碳示范路[N];中国建材报;2010年
9 彭丽;长安街大修彰显绿色科技理念[N];中国化工报;2009年
10 本报记者 李艳 实习生 宫玉斐;废钢渣旧轮胎成辅料[N];科技日报;200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