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多激励系统隔振降噪功率流及振声能量耦合理论与应用

费朝阳  
【摘要】:中央空调、风力机等多激励系统通常安装在同一空间内,由于系统内各种设备振动能量很大,同时随着结构的日趋轻薄,振动和噪声问题日益突出。本文以多项隔振降噪工程为背景,以薄板结构上大型热泵机组系统等隔振降噪模型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导纳法、四端参数法分析了双层隔振系统、双激励双输出二级隔振系统、具有路径质量的单层隔振系统的振动传递路径的功率流,研究了薄板振动产生的振声能量耦合声场特性以及多激励系统中不同设备激励源对形成的振声声场的贡献,并应用振级落差隔振评价指标和功率流传递率隔振评价指标对隔振降噪效果进行了评价。 首先基于振动系统功率流隔振理论以及导纳理论、四端参数法和电-力类比等方法,建立了中央空调机房内振动设备的隔振系统模型。根据热泵机组的特点建立了符合实际条件的主机双激励双输出的二级隔振系统模型、支撑管路一级隔振系统、具有中间质量块的单激励单输出二级隔振系统和水泵机组的具有质量块的一级隔振系统。以单激励单输出二级隔振系统为例,计算并得到了传递功率流和以及输入、输出速度的变化曲线,明确了具有中间小质量的双层隔振系统的隔振设备重量、上层隔振器刚度、下层隔振器的阻尼以及中间质量块重量等参数对隔振效果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隔振器的阻尼对隔振效率影响很小,通过调节隔振器刚度和中间小质量块的重量可以调节二阶共振峰值的频率,达到避开设备工作频率和增强隔振降噪效果的目的。 其次,通过求解薄板振动微分方程和三维矩形空间声波波动方程,确定了当薄板以对称模态振动时能激起矩形空间内的对称声模态的振声耦合边界条件。通过实测振动数据对楼板结构振动产生的振声声场进行模拟,得出在频率在400Hz以下的区域,由于楼板结构的自阻尼,振声强、弱耦合差别很小,而400Hz以上的区域振声具有强耦合的特性,振声强耦合声场噪声值较大且与实测声场数据吻合。 以中央空调机房内的主要设备为研究对象,根据建立的隔振系统模型,通过计算分析得到了路径参数发生变化时隔振系统的输入、传递功率流,输入、输出速度以及传递载荷的变化曲线。对于热泵机组,空间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增大中间质量块的重量对降低传递功率流最有效,而只有大幅降低隔振器刚度才能有效降低传递功率流,但必须保证机组启动时的平稳运行。水泵质量块可以起到调节一阶共振峰值位置并降低共振峰后频率的传递功率流,而且能降低设备工作重心使设备安全运行的效果,而增大水泵区域基础面密度也是经济实用的降低传递功率流的方法。 再后根据实测设备振动数据,应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和Virtual LabAcoustics声学仿真软件模拟了隔振前后机房内设备振动所形成的振声耦合声场,分析了热泵机组、水泵和管路振动对振声声场的频带噪声贡献以及各组成设备在整个隔振系统中比较敏感的隔振降噪频带。热泵机组振动对噪声的贡献是全频带的,这是由于其振动能量最大且位置最接近基础结构中心有关。而水泵机组多靠近机房角落所以不易激起低频振动,且本身振动能量相比热泵机组小多个数量级,所以水泵振动对振声声场的主要贡献频带在300Hz以上。虽然管路隔振支点很多,但总的振动能量多集中在200Hz以下,这与其产生的噪声声场高噪声频带主要集中在200Hz相吻合。 最后提出了参考功率流传递率评价隔振降噪效果的方法。通过绘制隔振降噪系统的速度振级落差曲线和功率流传递率曲线,并与模拟振声声场得到的频带降噪量频谱图相比较,得出以能量作为评价依据的功率流传递率曲线与频带降噪量曲线总体走势更加吻合的结论,为准确评价降噪效果提供依据。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刘鹏辉;张勋疆;;基于四端参数分析的弹性基础隔振系统的导纳功率流[J];东北电力大学学报;2006年06期
2 王金昌;隔振降噪技术的应用[J];噪声与振动控制;1984年01期
3 程永传;;80R-60型热水循环泵的隔振降噪[J];工业安全与环保;1992年09期
4 余永丰;彭旭;刘远国;;整舱浮筏全频段能量传递数值分析研究[J];舰船科学技术;2006年S2期
5 韩旭;郭永进;朱平;余海东;;基于诺顿等效系统功率流计算的多维振动传递特性研究[J];振动与冲击;2007年05期
6 顾德俊;宋茂林;;6FW10冷冻机组的隔振降噪[J];机械制造;1981年07期
7 江国和,吴广明,沈荣瀛;振动控制中的功率流方法研究现状[J];华东船舶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4期
8 武先俊;;功率流方法综述和低振动能量隔振点研究[J];家电科技;2006年07期
9 霍睿;施引;;功率流隔振效率评价指标及其与振级落差的关系[J];中国造船;2007年03期
10 张士义;凌世昌;顾熙棠;;精密机械设备环境振动的隔离[J];机械工程师;1987年05期
11 白鸿柏,黄协清;含有三次非线性的粘性阻尼双线性滞迟隔振系统[J];振动与冲击;1998年01期
12 钱志根;大型自同步惯性振动给料机隔振系统的参数计算[J];起重运输机械;1999年07期
13 李洪亮,黄协清,陈花铃;冰箱压缩机减振降噪的应用研究[J];机械科学与技术;2002年S1期
14 袁健;ROSCHKE Paul;;一种新的辊轴型摩擦摆隔振系统运动微分方程的推导(英文)[J];Transactions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 Astronau;2005年04期
15 董旭峰;葛剑敏;;水泵、制冷机组及管道的隔振降噪设计及效果[J];声学技术;2006年04期
16 姚鸿飞;刘德喜;田立卿;;S频段抗振频综研究[J];遥测遥控;2008年05期
17 李芹;;履带式车载设备中隔振器的选择[J];科技致富向导;2011年09期
18 王孚懋;宋孔杰;;小中间质量对复杂系统隔振效果的影响及最优设计[J];振动工程学报;1991年03期
19 王全娟,宋孔杰;斜置式隔振系统的最优设计[J];噪声与振动控制;1992年02期
20 王永刚,郑碧玉;可控阻尼对隔振系统的影响[J];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众;陈长征;;基于功率流的罗茨风机隔振系统位移量分析[A];现代振动与噪声技术(第九卷)[C];2011年
2 行晓亮;王敏庆;盛美萍;刘小勇;;基于导纳功率流方法的柱壳隔振系统研究[A];第九届全国振动理论及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3 席亦农;佀晓辉;许树浩;严斌;;隔振系统振动功率流测量影响因素分析[A];第十三届船舶水下噪声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4 行晓亮;王敏庆;盛美萍;刘小勇;;基于导纳功率流方法的柱壳隔振系统研究[A];第九届全国振动理论及应用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5 朱宜生;;减少电子设备隔振系统耦合振动的方法[A];中国电子学会可靠性分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论文选[C];2006年
6 申军烽;杜胜;周徐斌;蒋国伟;;高精度光学有效载荷微振动隔振系统设计与分析[A];机械动力学理论及其应用[C];2011年
7 袁万朋;杨铁军;周刘彬;石慧;朱明刚;朱安周;;大型弹性隔振系统振动主动控制仿真研究[A];现代振动与噪声技术(第九卷)[C];2011年
8 王锁泉;苗金林;尹志勇;刘忠族;席亦农;;隔振元器件机械阻抗测试方法标模验证[A];第十三届船舶水下噪声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9 赵荣国;徐友钜;陈忠富;胡绍全;黄西成;;类椭圆非线性迟滞隔振系统动力学模型[A];第八届全国振动理论及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摘要[C];2003年
10 姚福印;郑小平;;汽轮发电机隔振系统的动力学分析与优化设计[A];北京力学会第十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费朝阳;多激励系统隔振降噪功率流及振声能量耦合理论与应用[D];沈阳工业大学;2012年
2 黄修长;舱筏隔振系统声学设计及优化、控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3 陈阳;基于粘弹性材料的柔性卫星隔振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4 陈阳;基于粘弹性材料的柔性卫星隔振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5 涂奉臣;基于磁流变阻尼器的整星半主动隔振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6 涂奉臣;基于磁流变阻尼器的整星半主动隔振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7 张峰;空间桁架浮筏声学设计方法及降噪特性研究[D];中国舰船研究院;2012年
8 张春良;微制造平台振动主动控制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9 王勇;基于声子晶体的多层周期性隔振系统理论与方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10 朱石坚;舰艇减振降噪系统中的混沌隔振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悦;大型空调机组隔振降噪技术开发与实现[D];沈阳工业大学;2012年
2 张众;罗茨风机的隔振及振动稳定性的分析[D];沈阳工业大学;2012年
3 陈风;结构振动隔振模型的研究[D];汕头大学;2011年
4 王强;基于传递功率流目标的复杂车架结构拓扑优化设计[D];山东大学;2012年
5 薛峰;基于遗传算法的隔振系统参数优化计算分析[D];江苏科技大学;2011年
6 董卡卡;隔振系统的测试、建模与参数辨识[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7 周中辉;机箱隔振系统参数设计与仿真分析[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8 姚俊辉;变刚度磁悬浮浮筏隔振系统隔振特性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9 张施祥;一种准零刚度隔振系统及其在车载精密仪器隔振中的应用[D];湖南大学;2011年
10 潘延亮;发动机隔振系统优化设计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东方舍予;“客户本位主义”[N];解放日报;2000年
2 王华荣;“阿戈斯塔”潜入印度洋[N];中国国防报;2004年
3 高舟;七一一所研制成功新型轨道交通降噪系统[N];中国船舶报;2007年
4 宁薇;让精密仪器更精准[N];中国矿业报;2003年
5 通讯员 林锦;青春,在祖国的坐标系中定位[N];中国船舶报;200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