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流接触器开断性能研究
【摘要】:从直流接触器的开断能力实验中可以看到,多次开断后,由于机械力的碰撞和电弧的烧蚀作用,触头表面逐步磨损变得凹凸不平。与此同时,触头接触处存在接触电阻,在正常工作和分断电流过程中,产生局部高温,长期使用之后,触头表面氧化。上述原因使触头之间的接触电阻逐步增加,导致触点不能良好接触,影响接触器的分断能力和使用寿命。
提出一种带有软连接装置和片弹簧的新型直流接触器双断点触头结构,加强了触头闭合过程中的研磨作用。这种新型触头结构在使用过程中动、静触点间会产生带有接触压力的相对滑动,清洁触头表面,减少接触电阻,从而提高触头开断能力,增加接触器使用寿命。
从结构力学、热学和电学角度分别对触头系统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构力学仿真结果说明了新型触头结构在开断、闭合过程中触头表面研磨作用的具体情况,表明动、静触点可以有效实现自清洁功能;热学分析模拟了触头系统在稳定工作中的稳态温度场,从温升的角度验证新方案的合理性;电学分析建立了触头系统在分断位置的三维电场模型,计算出各节点电场强度和电位情况,证明该触头方案绝缘性能良好。
根据直流接触器触头系统弹簧反力特性,设计提供动力的电磁系统操动机构。通过建模、计算、分析得到磁场分布情况和吸力特性曲线。根据吸力和反力的模拟值调整电磁机构参数,最终确定适合新型触头结构的电磁机构设计方案。
|
|
|
|
1 |
李建华;35kV少油开关直流接触器更换选型不当引发误合闸的原因分析[J];中国煤炭;2003年06期 |
2 |
唐武进,耿英三,陈德桂,王建华;基于三维有限元的直流接触器电磁系统特性计算[J];电气开关;2004年02期 |
3 |
唐武进,耿英三,陈德桂,王建华;基于三维有限元的直流接触器电磁系统特性计算[J];机床电器;2004年04期 |
4 |
左仲敖;;高电感直流接触器样品鉴定[J];电气传动;1980年03期 |
5 |
曹晋利;更换35kV少油开关的直流接触器选型不当引发误合闸的探讨[J];山西能源与节能;2003年02期 |
6 |
时遇辉;一种新型直流接触器设计特点的分析[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年02期 |
7 |
马新敏,徐至新,郭泽俊,于杨;船用直流接触器绕组转换触点的生弧起因及消除措施[J];船电技术;1997年02期 |
8 |
洪祥钦;许志红;;新型智能直流接触器的研制[J];电气时代;2009年01期 |
9 |
安孝廉;;内燃机车专用TCC系列直流电磁接触器[J];内燃机车;1992年09期 |
10 |
王振东;CA141型汽车直流接触器的代用[J];汽车电器;1994年01期 |
11 |
尤惕,黄国顺,甄树伟;直流接触器电磁适配和弱电控制研发探讨[J];电气传动自动化;2002年01期 |
12 |
张峰;钱一民;;电瓶叉车接触器常见故障分析[J];叉车技术;2003年01期 |
13 |
黄中;陈远江;;永磁机构在直流接触器中的应用[J];船电技术;2006年05期 |
14 |
徐晖;;关于直流接触器出厂试验冷态吸合电压换算公式的探讨[J];低压电器;1980年06期 |
15 |
杨玉鸿;CZ0直流接触器改用单线圈操作[J];低压电器;1983年05期 |
16 |
;CZ18系列直流接触器[J];低压电器;1986年05期 |
17 |
张敬菽,陈德桂,向洪岗,刘刚,黄琳敏;直流接触器磁系统的动态特性计算及其可视化仿真[J];电工电能新技术;2003年03期 |
18 |
王兰萍;监测直流接触器的机械寿命试验直流电源设备的选用[J];机床电器;2005年04期 |
19 |
赵婷婷;王俭;;基于ANSOFT的CZ0-40A直流永磁接触器设计[J];电气开关;2010年06期 |
20 |
赵晓东;杨文英;雒锋锋;赵瑞平;翟国富;;串联双绕组式大功率直流接触器动态特性仿真研究[J];低压电器;2011年1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