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晶合金轴向磁通永磁电机冷却系统设计及热计算
【摘要】:非晶合金具有优异的电磁性能,用其替代常规硅钢片作为电机铁心,能够降低电机的损耗、提高电机的效率,节能效果显著。但是轴向磁通永磁电机具有功率密度高、体积小、结构紧凑和散热困难等特点。永磁体剩磁密度受温度影响较大,进而影响永磁电机的电磁性能和运行特性,工作温度过高还会产生不可逆退磁。电机温升关系到电机的寿命与可靠性运行,良好的冷却结构能够大大的降低电机温升。因此,在电机设计阶段,准确预测电机温度以及一套高效的冷却结构对其十分重要。首先,通过传热学和流体力学等学科知识,对轴向磁通永磁电机进行简化并建立了离散化的热计算数学模型,编制了非晶合金轴向磁通永磁电机热网络程序及计算平台,并用20kW轴向磁通永磁电机进行计算验证;运用有限元法和样机试验对热网络程序及计算平台进行准确性验证。其次对7kW非晶合金轴向磁通永磁电机的冷却结构进行了研究分析,对不同冷却结构进行流体温度场数值仿真,将仿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和优选,经对比分析得到螺旋型结构冷却效果最佳。以螺旋结构为模型,对水道进行了冷却区域、螺旋圈数、肋片厚度和轴向长度的设计和优化计算,设计出一套高效的冷却系统方案。最后,在优化设计的冷却结构基础上,进行了优化前后电机冷却效果的对比,得出优化后的螺旋结构能够显著降低电机温升;基于热网络计算平台对电机温度场进行了研究:改变螺旋结构冷却水入口速度和温度,对其进行温度场数值仿真,通过仿真结果分析得到最佳水速和入口温度与电机温升的关系;改变转轴导热系数,得到了对电机温升的影响曲线和选取标准。通过以上研究分析,为非晶合金轴向磁通永磁电机的冷却系统设计和温度场计算,提供了方法和参考依据。
|
|
|
|
1 |
;第八届全国永磁电机学术会议征文通知[J];电工技术学报;2004年08期 |
2 |
黄苏融;钱慧杰;张琪;谢国栋;;现代永磁电机技术研究与应用开发[J];电机与控制应用;2007年01期 |
3 |
;“全国永磁电机研讨会”在沈阳召开[J];电气技术;2008年10期 |
4 |
;“第十届全国永磁电机研讨会”征文通知[J];微电机;2010年02期 |
5 |
;第十届全国永磁电机学术暨产业合作发展研讨会召开[J];电机与控制应用;2011年09期 |
6 |
张朴;罗润娟;;永磁电机行业发展概述[J];电器工业;2012年06期 |
7 |
孙昌志;1987年永磁电机学术会议综述[J];电工技术杂志;1988年01期 |
8 |
孙昌志;唐任远;;永磁电机的发展及其展望[J];微特电机;1988年04期 |
9 |
耿连发,唐任远;第五届永磁电机学术交流会综述[J];电工技术杂志;1995年02期 |
10 |
俞性刚,汤宗武;三槽式220V直流永磁电机[J];电机技术;1995年02期 |
11 |
王庆春;表面磁体永磁电机主磁场的分布特性[J];船电技术;2000年01期 |
12 |
赵强,赵争鸣,高徐娇;永磁电机中永磁体尺寸优化设计[J];电机电器技术;2001年03期 |
13 |
白凤仙,李肖伟,孙建中;永磁电机二维电磁场计算模型的完善[J];电机技术;2001年04期 |
14 |
刘瑞芳,胡敏强,严登俊;永磁电机中永磁体数学模型的分析[J];微电机(伺服技术);2001年01期 |
15 |
李国成;永磁电机浸粘一体工艺[J];微特电机;2002年03期 |
16 |
乔鸣忠,张晓锋,郑乐,曹彦;多相永磁电机的数学模型及其调速系统的研究[J];中小型电机;2002年04期 |
17 |
真下明秀,江慧;永磁电机转子形状的优化[J];变流技术与电力牵引;2002年06期 |
18 |
徐惠明;永磁电机的发展[J];船电技术;2002年02期 |
19 |
黄刚;;汽车永磁电机的应用前景与发展趋势[J];中国电子商情;2003年01期 |
20 |
曾德贵;;永磁电机磁路设计与分析[J];泸州职业教育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