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提高ECT系统性能的方法研究

张亚利  
【摘要】:近些年发展起来的过程层析成像(PT)技术在两相流/多相流流动参数分布状况的测量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有可能成为解决两相流参数检测的有效手段,具有很大的潜力和广阔的工业应用前景。 电容层析成像技术(ECT)是目前最为广泛研究的一种过程层析成像技术(PT),它具有系统成本低、成像速度快、适用范围广、非侵入式等优点,在PT中很有优势。因而,电容层析成像技术成为研究热点。 本文在以有研究的基础之上,重点对以下的问题作了研究: 1.针对ECT系统复杂的极板选择模式,提出了新的简化的模式选择电路,新的选择方式看起来更直观、易懂,并且比原有的方式少了8个开关,相当于电路板上的两个芯片。用Verilog HDL语言编程,并对其进行仿真验证,结果证明以上的改进是完全正确的。 2.用锁相环电路来取代传统ECT电路设计中的移相电路,这样可以实现锁相环电路对频率和相位的精密跟踪,并可以消除杂散电容的影响。 3.用DSP芯片来实现图像重建的算法部分,完成了软件的硬件实现部分与整体ECT系统的连接设计。 4.对算法部分用汇编语言进行编程和调试,证明其正确后,算得其图像重建算法部分的实现时间为0.748ms,大大地提高了图像重建的速度。 5.用ANSYS软件对管道内敏感场进行仿真,为图像重建提供了灵敏度数据。 6.根据基于约束的最小二乘法和SIRT的同时迭代重建技术,提出了一种带有最优修正的新的图像重建算法,并给出了修正因子μ的计算方法。在MATLAB环境下对该算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证明该算法具有很高的图像重建精度。 7.用ANSYS仿真数据对图像重建结果进行验证,比较了新的算法和最简单的LBP算法的重建结果,证明了新的算法的可行性。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赵进创,傅文利,李陶深,梁家荣;电容层析成像图像重建的新算法[J];计算机工程;2004年08期
2 陈德运,郑贵滨,于晓洋,孙立镌;电容层析成像系统传感器的仿真分析及遗传算法图像重建[J];系统仿真学报;2004年01期
3 郭虹;李岩;张礼勇;;12电极相干电容层析成像检测系统[J];哈尔滨理工大学学报;2009年05期
4 潘时林,李元科;用于两相流检测电容层析系统成像的迭代算法[J];传感器技术;2004年10期
5 张立峰;田沛;马平;王化祥;;一种新的电容层析成像电容测量值归一化模型[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1年17期
6 董向元;郭淑青;刘石;;基于模糊阈值分割的ECT图像重建方法[J];传感器与微系统;2008年06期
7 张亚利,刘存,张辉;DSP在ECT系统图像重建中的应用[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2004年06期
8 杨钢;王玉涛;邵富群;王师;陆增喜;;ECT图像重建正则化参数选取新方法[J];仪器仪表学报;2006年11期
9 史志才,黄志尧,王保良,李海青;电容层析成像系统图像重建稳定性研究[J];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01年02期
10 高鹤明;许传龙;王式民;;优化Tikhonov迭代法在电容层析成像中的应用[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3期
11 杨钢;王玉涛;邵富群;王师;;用于ECT图像重建的预处理Landweber迭代算法[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9期
12 赵波;陈至坤;;电容层析成像算法研究[J];自动化仪表;2006年S1期
13 史志才;电容层析成像图像重建的不适定性及其改进[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2年15期
14 邵兴华,陈德运;电容层析成像图像重建算法的研究[J];哈尔滨理工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15 常鸿森,保宗悌,严杰;电容层析成像原理及其在工业中的应用[J];物理;1997年09期
16 谢代梁,王保良,黄志尧,李海青;一种电容层析成像系统结构的优化方法[J];机电工程;2000年06期
17 陈德运,杨从晶,郑贵滨,于晓洋,孙立镌;电容层析成像系统传感器场域新的剖分方法及图像重建[J];传感技术学报;2003年04期
18 颜华,邵富群,王师;电容层析成像系统图像重建新算法的研究[J];仪器仪表学报;2000年04期
19 郑贵滨,陈德运,于晓洋;基于遗传算法的两相流电容层析成像图像重建算法[J];计算机仿真;2002年05期
20 陈德运,杨从晶,郑贵滨,于晓洋,孙立镌;电容层析成像传感器场域剖分及图像重建算法[J];仪器仪表学报;2005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仇国富;赵建峰;;应用于多相流参数检测的电容层析成像系统研究[A];江苏省计量测试学会2005年论文集[C];2005年
2 赵波;陈至坤;;电容层析成像算法综述[A];第七届工业仪表与自动化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3 张辉;刘存;张亚利;;提高ECT系统成像质量和速度的方法[A];第二届全国信息获取与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4 张勇;何彬;张全虎;冯朝;;层析γ扫描图像重建的迭代算法[A];中国核科学技术进展报告——中国核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第5册)[C];2009年
5 邓娟;任超世;沙洪;;三种EIT图像算法仿真成像及图像效果评价[A];天津市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第30次学术年会暨生物医学工程前沿科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6 李龙生;苏明旭;蔡小舒;董学金;宋延勇;;颗粒超声层析成像的散射特征分析[A];中国颗粒学会第七届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颗粒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7 张春华;刘纪元;;合成孔径声纳技术的研究进展及未来[A];中国声学学会2005年青年学术会议[CYCA'05]论文集[C];2005年
8 印胤;刘力;孙功星;;高精度CT图像重建的并行运算实现[A];第11届全国计算机在现代科学技术领域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9 康克军;王石;;环形移位悬浮存储器并行CT图像重建体系[A];第7届全国核电子学与核探测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三)[C];1994年
10 刘安伟;禹国强;杨勇;胡小唐;;扫描隧道显微镜图像重建的研究[A];第五届全国STM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惠良;电容层析成像技术及其在粉料喂料系统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2 董向元;电容成像技术在热物理量测量中的应用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06年
3 刘靖;电容层析成像技术在冻土物质分布及其动态变化测试中的应用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07年
4 孙雪楠;数值逼近在CT图像重建中的应用[D];吉林大学;2005年
5 马晨欣;CT图像重建关键技术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11年
6 彭珍瑞;基于LS-SVM的气液两相流参数测量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7 陈宇;电容层析成像反问题求解及图像重建算法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0年
8 高飞;基于随机优化理论的3D ECT数据校正及图像重建[D];浙江大学;2009年
9 罗戎蕾;基于小波多分辨率分析的图像重建算法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10 梅欣;膀胱癌放射治疗中膀胱内在靶体积的个体化确定及对剂量学影响的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亚利;提高ECT系统性能的方法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04年
2 王淑荣;电容层析成像中最优化算法的研究与应用[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0年
3 邵兴华;电容层析成像图像重建算法的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3年
4 张琦;应用于多相流参数检测的电容层析成像系统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4年
5 张辉;基于DSP的电容层析成像系统及其数据处理[D];沈阳工业大学;2005年
6 尹小燕;电容层析成像系统电容传感器的优化设计及仿真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4年
7 朱爱华;基于RBF神经网络的ECT图像重建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06年
8 邵秀凤;电容层析成像技术用于输送带安全检测的可行性研究[D];燕山大学;2006年
9 符晓晨;电容层析油水两相流截面成像和含水率测量系统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5年
10 赵波;电容层析成像技术图像重建算法研究[D];河北理工大学;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医学影像研究所 王骏;CT技考“显像”计[N];医药经济报;2007年
2 ;提高MCU通信和显示性能[N];中国电子报;2009年
3 张玉泉;诊断头颈部隐形骨折螺旋CT一枝独秀[N];中国医药报;2007年
4 本报记者 李大庆;1000万元的CT机告诉我们什么[N];科技日报;2011年
5 罗继飞 何玉文;三个绵阳的“引爆”方式[N];四川日报;2004年
6 ;螺旋CT[N];农村医药报(汉);2006年
7 河北 王春明;石英谐振器简介[N];电子报;2003年
8 彭健;人大代表感受现代医疗卫生科技[N];汉中日报;2006年
9 张兆琪马晓海;64排螺旋CT开创无创性冠脉检查新纪元[N];中国医药报;2007年
10 石岩;基于三维影像的肝癌计算机辅助诊断与手术规划技术[N];科技日报;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