挤压变形镁合金的低周疲劳性能
【摘要】:作为一种轻质工程结构材料,镁合金在汽车工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如何安全使用镁合金业已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疲劳是各种工程构件服役期间的主要失效形式之一,对于镁合金结构件亦不例外,因此,研究镁合金的疲劳行为不仅具有理论价值,而且也具有一定的工程实用价值。本文针对两种具有不同加工处理状态的挤压变形镁合金的低周疲劳行为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以期为这些镁合金的抗疲劳设计和合理使用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低周疲劳实验结果表明,挤压变形AM50与AZ91镁合金的循环应力响应行为与外加总应变幅及其加工处理状态密切相关。在较大的外加总应变幅下,不同加工处理状态的挤压变形镁合金可表现为循环应变硬化及循环稳定:而在较低的外加总应变幅下,这些合金在疲劳变形初期常表现为循环稳定,甚至呈现循环软化,但是在疲劳变形后期则发生比较明显的循环应变硬化;固溶处理和时效处理均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挤压变形AM50与AZ91镁合金的循环应力响应行为。
对于不同加工处理状态的挤压变形AM50与AZ9l镁合金而言,其弹性应变幅、塑性应变幅与断裂时的反向循环周次之间的关系表现为单斜率线性行为,并分别服从Basquin和Coffin-Manson公式。在较高的外加总应变幅下,两种挤压变形镁合金的循环滞后回线上对应于压缩变形部分的宽度明显大于拉伸变形部分的宽度,呈现拉、压不对称循环变形行为。在外加总应变幅为1.5%时,在不同加工处理状态的两种挤压变形镁合金的循环滞后回线的压应力方向上出现了锯齿状起伏的现象,说明合金在疲劳变形期间发生了动态应变时效。此外,两种挤压变形镁合金的拉伸滞后能的理论计算值与实测值比较接近,且拉伸滞后能与合金的疲劳寿命之间存在线性关系,据此可以预测合金的低周疲劳寿命。
疲劳断口形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加工处理状态的挤压变形AM50与AZ91镁合金合金的疲劳裂纹均以穿晶方式萌生于试样表面,并以穿晶方式扩展。
|
|
|
|
1 |
陈克豹;孙雪盼;陈立佳;刘正;;热处理对挤压变形AZ31镁合金疲劳性能的影响[J];金属热处理;2011年06期 |
2 |
李懋廉;王洪琴;贾淑芝;申明阳;;铝—镁合金膜的制备及性质、结构的研究[J];光学精密工程;1986年02期 |
3 |
关学丰;;当代镁合金的发展情况[J];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1987年04期 |
4 |
;一种新的镁合金AE42×1[J];轻合金加工技术;1992年07期 |
5 |
李玉兰,刘江,彭晓东;镁合金压铸件在汽车上的应用[J];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1999年S1期 |
6 |
文斯雄;镁合金零件局部的抗蚀保护[J];电镀与精饰;1999年05期 |
7 |
;富来远东公司组织镁合金压铸考察团赴德国考察镁合金压铸技术及设备[J];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2001年01期 |
8 |
;富来远东公司组织镁合金压铸考察团赴德国考察镁合金压铸技术及设备[J];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2001年S1期 |
9 |
;高强度镁合金[J];有色冶金节能;2001年03期 |
10 |
;新技术与成果[J];中国金属通报;2001年18期 |
11 |
李宝东,申泽骥;镁合金铸件表面处理技术现状[J];材料保护;2002年04期 |
12 |
王家弟,王业双,卢晨,丁文江;压铸镁合金选择的模糊综合评判方法[J];机械科学与技术;2003年02期 |
13 |
李锋,林立,童晓旻,刘正,陈立佳;镁合金及其复合材料超塑性的研究现状[J];铸造;2003年07期 |
14 |
何积铨,王湛,张巍,姜佳男,杨振波,李久青;模拟大气环境中加速镁合金电偶腐蚀的研究[J];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2004年03期 |
15 |
阎蕴琪;快速凝固镁合金的研发动态[J];稀有金属快报;2004年05期 |
16 |
田政,宋波,刘勇兵;AM系镁合金在汽车工业中的应用与发展[J];汽车工艺与材料;2004年07期 |
17 |
徐关庆,赵晓宏,付蓉,高宏伟;镁合金汽车零件表面处理技术研究[J];汽车工艺与材料;2004年07期 |
18 |
刘志勇,许庆彦,柳百成;压铸工艺对镁合金组织性能影响的研究[J];铸造;2004年08期 |
19 |
廖国勇;用普通压铸设备生产镁合金压铸件[J];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2004年05期 |
20 |
季为民;应用半固态射压成型镁合金零件特点及设计要点[J];工程建设与设计;2004年10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