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横向磁通永磁同步电机研究

刘哲民  
【摘要】: 提高电机的转矩密度,可以缩小电机的体积和重量,不仅节约原材料,而且可以使电机应用于许多对体积重量要求比较高的场合。横向磁通电机由于可以获得较高的转矩密度现在正成为电机界研究的热点。作为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的一部分,本文对横向磁通永磁电机的一些共性关键技术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横向磁通永磁电机的分析及电磁计算方法,并通过对横向磁通电机的结构和制造工艺的分析,提出了新型的工艺过程简便的结构。本文的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内容: 首先对本文研究的横向磁通电机的三维电磁场分析模型进行了简化,提出了对不符合周期条件的求解区域在工程设计允许的范围内进行简化处理的方法,同时对商业软件进行了二次开发,编制了周期条件处理程序,减少了三维电磁场计算时间。采用简化的三维电磁场计算方法对横向磁通永磁电机内部磁通分布进行了研究,计算了各部分的磁通密度分布和漏磁通的走向,得到了电机的空载漏磁系数及空载反电动势以及主要的漏磁通分量。给出了在电磁场计算结果后处理基础上的横向磁通永磁电机的设计计算方法。 横向磁通电机结构复杂,但设计灵活,电机各参数之间相互制约,电机结构尺寸的选择对电机的转矩密度、漏磁系数影响很大。本文研究了横向磁通电机的结构参数对电机性能的影响趋势,给出了横向磁通电机设计的规律以及获得高的功率因数及转矩密度的途径和电机主要设计参数对电机性能的影响规律,为设计横向磁通电机提供了依据。 通过对横向磁通永磁电机的电磁场分析计算,发现横向磁通永磁电机转子端面漏磁通占漏磁通比例很大,在计算结果的指导下采取了在漏磁通磁路中提供一个与漏磁磁势相反的磁势的方法来降低漏磁通取得了预期效果。 工艺性差是目前公认的一个主要问题。通过对各种电机的结构特点及其加工工艺的分析研究,提出了新型的横向磁通永磁电机结构,定子铁心采用硅钢片卷绕结构,转子采用内置式永磁体结构,给出了新结构加工的工艺方法。内置永磁体转子结构,使得电机可以获得高的气隙磁通密度,而且转子加工工艺过程与传统永磁电机相近;卷绕定子铁心的加工工艺过程中,不需要冲剪,绕组机械化直接绕在定子铁心上,定子加工工艺性优于传统结构电机。同时没有冲剪下脚料产生,提高了定子硅钢片材料利用率。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董季兰;;论同步电机转变为 d、q、O 轴系统的等效电机[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1964年02期
2 许国清;任鹏;倪万元;;同步电机的噪声治理[J];电机技术;1983年02期
3 陶桂林;魏厚培;李小瑞;张清;开岗生;;轧钢主传动电机阻尼条故障的修复[J];武钢技术;2006年04期
4 李文宇;;同步电机热计算与通风计算[J];船电技术;2007年02期
5 李春林;;同步电机稳定性能仿真分析[J];电机与控制应用;2008年06期
6 徐怡;;非零初始值的同步电机暂态过程分析[J];电机与控制学报;1980年03期
7 李宝金;;国外中小型同步电机发展概况(一)[J];电机与控制应用;1983年04期
8 李崇坚;交交变频正弦波型自控同步电机传动系统的分析[J];冶金自动化;1984年01期
9 顾新园;丁云峰;张爱玲;;单板机在同步电机参数检测中的应用[J];电机与控制应用;1991年05期
10 迟岩,孙鹤旭,臧小杰,杨永;直流衰减法测取同步电机参数的研究[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1993年02期
11 赵争鸣,郑逢时;同步电机模型和参数在电力系统动态分析中的应用[J];中国电力;1994年12期
12 李崇坚,王祥珩,李发海,高景德;阻尼绕组对磁场定向控制交-交变频同步电机动态行为的影响[J];电工技术学报;1995年04期
13 左宝信;;电机的故障和处理方法(五)[J];电工技术;1995年07期
14 周群,甘庆森,黄家裕;小滑差方式下获取同步发电机参数[J];电力系统自动化;1997年05期
15 杜炎森,黄学良,胡敏强;同步电机温度场数值计算与分析[J];微电机;1997年04期
16 张萍,王志祥;大型同步电机的自动式控制[J];应用能源技术;2003年04期
17 貟延风,陈关龙;基于Dymola的同步电机建模及仿真[J];机电工程;2004年03期
18 周立求,辜承林;直接转矩控制用于同步电机的特点综述和仿真分析[J];电机与控制学报;2005年01期
19 黄顺礼;;高温超导同步电机正在走向市场[J];上海大中型电机;2006年03期
20 高青;周誉;邢宝勤;雷国福;;IEGT中压变频器在大功率同步电机变频调速中的应用[J];南方金属;2006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薛峰;王洪波;;同步电机无位置传感器驱动稳定性分析[A];走中国创造之路——2011中国制冷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李深;杨斌;朱宏林;高丕国;;同步电机转子位置角的计算及应用[A];2010年全国轧钢生产技术会议文集[C];2010年
3 傅自清;李俭君;;同步电机负载励磁电流的数值计算方法[A];四川省电工技术学会电机、电测专业委员会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4 傅自清;李俭君;;同步电机负载励磁电流的确定[A];四川省电工技术学会第七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5 唐志平;;同步电机自励磁状态空间分析[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6 胡彦奎;陶彩霞;;无阻尼绕组式感应同步电机做步进运动状态时的动态仿真[A];中国自动化学会全国第九届自动化新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7 张瑜;路尚书;李崇坚;赵晓坦;李凡;段巍;安虹;雷鸣;;三电平同步电机转子磁场定向控制系统介绍[A];中国计量协会冶金分会2008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张瑜;路尚书;李崇坚;赵晓坦;李凡;段巍;安虹;雷鸣;;三电平同步电机转子磁场定向控制系统介绍[A];2008全国第十三届自动化应用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9 孙清泉;胡坤;;大功率变频调速ACS6000传动系统在济钢冷轧厂中的应用[A];全国冶金自动化信息网2009年会论文集[C];2009年
10 朱延俊;;可逆轧机中应用同步电机的张力控制系统研究[A];全国冶金自动化信息网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轩钦;电励磁同步电机双三电平矢量控制系统研究及其应用[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2 王磊;电励磁同步电机无传感器控制检测技术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2年
3 张卓然;新型混合励磁同步电机特性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4 符晓;电励磁同步电机低开关频率控制技术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5 田淳;无位置传感器同步电机直接转矩控制理论研究与实践[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2年
6 李浩;大功率三电平变换器关键技术及同步电机传动控制系统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0年
7 郭亮;新型同步电机的分析与优化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8 姚文熙;多电平六相同步电机变频调速全数字控制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9 温志伟;基于数值分析的大型同步电机内温度场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电工研究所);2006年
10 王松;永磁同步电机的参数辨识及控制策略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灿;同步电机变频软起动智能并网的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13年
2 陈成;永磁同步电机关键技术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14年
3 任晓刚;永磁同步电机无速度传感器控制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4年
4 蔡然;考虑磁饱和效应的同步电机建模与参数辨识[D];广东工业大学;2014年
5 王琼芳;选矿厂磨矿系统球磨同步电机励磁控制系统的数字化改造[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6 李新文;船舶电力推进同步电机控制系统设计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7 李亚楠;三级式同步电机变频交流起动/发电系统的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1年
8 刘东;永磁同步电机无速度传感器矢量控制系统的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14年
9 潘德栋;永磁同步电机的自适应反推控制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4年
10 蒋晓玲;同步电机故障运行的计算机算法实现[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忠;交交变频同步电机调速系统获殊誉[N];科技日报;2004年
2 夏杰生;轧机主传动改造和节能有新途径[N];中国冶金报;2006年
3 晓强 刘俊勇 杨可 雷霞;大型发电机绕组电气故障分析[N];中国电力报;2005年
4 ;《电机学》[N];中国图书商报;2003年
5 付长虹;发电设备迎新机遇 得标准者得市场[N];中国工业报;2007年
6 郝红;变频器发展六大特征[N];中国电力报;2003年
7 广东 梁仲华;WQP-900型洗碗机 电路原理与检修[N];电子报;2004年
8 邵珍珍 本报记者 胡唯元;自动化让冶金如此简单[N];科技日报;2005年
9 湘文;湘潭电机3月产值突破亿元大关[N];中国工业报;2007年
10 世淮;变频器发展趋势浅析[N];中国电力报;200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