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芳纶增强橡胶密封复合材料的研究

金辉  
【摘要】: 由于国际上已公认石棉是一种致癌物质,许多国家已逐步禁止石棉制品的生产和使用,但目前尚无一种能完全代替石棉的橡胶增强材料,因此寻找替代石棉材料已成为现代密封材料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芳纶纤维由于具有高强度、高模量等优异性能,成为代替石棉的首选材料。但由于芳纶纤维表面光滑、无反应活性,导致与大多数基体之间的界面粘附性较差,影响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发挥,因此需要对芳纶表面进行改性处理。 本文采用国产间位芳纶纤维作为代替石棉的增强材料,突破现有的芳纶改性方法,采用界面聚合法将芳纶纤维表面改性后与丁腈橡胶复合,制备成芳纶增强橡胶密封复合材料,并对材料的结构、性能、复合机理进行了研究。创新之处在于,改性后的芳纶形态为毛棒状,且具有液晶性能。 采用NaOH/乙醇溶液对间位芳纶进行水解处理,使纤维表面水解生成活性-NH_2基团。利用界面聚合法,使水解后的芳纶纤维与介晶单体DDBA,液晶离聚物BY,癸二酰氯等发生接枝反应,分别制得DDBA改性芳纶纤维和DDBA、BY改性芳纶纤维。通过SEM、FTIR、DSC、POM等对改性前后芳纶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芳纶纤维经水解处理后,表面生成活性-NH_2,可以引发界面聚合反应的发生,实现芳纶的表面接枝;改性后的芳纶纤维,表面生成接枝聚合物,表面粗糙度明显增加,且具有液晶性能。 将芳纶纤维与丁腈橡胶制备成芳纶纤维增强橡胶密封复合材料后,对材料的各项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改性芳纶增强橡胶密封复合材料的各项性能均达到标准的要求,且均优于芳纶原料增强橡胶复合材料。研究了芳纶纤维的改性机理及芳纶纤维/橡胶界面复合理论,认为界面复合以机械互锁作用为主。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龙军,张志谦,魏月贞,黄玉东;接枝偶联剂对F-12纤维表面改性的影响[J];材料科学与工艺;2000年01期
2 凌育赵;严志云;;提高芳纶纤维与橡胶界面粘合性能的方法[J];橡胶工业;2006年08期
3 李伟;曹应民;张电子;李鹏洲;张庆武;魏毅;曹新宇;马永梅;;短切芳纶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J];工程塑料应用;2010年09期
4 凌新龙;蒋芳;林海涛;黄继伟;;酸性KMnO_4条件下芳纶纤维的表面改性研究[J];天津工业大学学报;2010年05期
5 张爱玲;金辉;李学峰;张进;李三喜;阎伟;;具有液晶性能的改性芳纶的合成[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09年01期
6 张卫昌;李冲;殷守华;章于川;;芳纶常用表面改性方法及其在橡胶制品中的应用(一)[J];橡胶科技市场;2007年19期
7 陈小随;张胜;许国志;朱新军;赵斌;;磷酸酯偶联剂改性芳纶纤维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的性能研究[J];塑料科技;2011年04期
8 王霞,张春昕,金士九,余云照;芳纶纤维/环氧树脂微复合材料的界面断裂[J];材料工程;1994年Z1期
9 ;芳纶纤维在芬兰的应用[J];高科技纤维与应用;1995年10期
10 张宗强,万怡灶,王玉林;γ-射线辐照对芳纶纤维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J];玻璃钢/复合材料;2003年04期
11 张玲;;芳纶纤维在阻燃织物上的应用[J];中国纤检;2008年04期
12 张蓓;;我国芳纶纤维的发展概况[J];精细与专用化学品;2010年10期
13 毕鸿章;芳纶纤维复合材料及其应用概况[J];建材工业信息;1996年03期
14 易汉辉;芳纶纤维应用于盘式制动垫研究[J];非金属矿;2004年04期
15 费传军;夏涛;李静;黄欣;申明霞;;橡胶制品用芳纶纤维的疲劳性能研究[J];玻璃纤维;2006年04期
16 许国建;陈万社;;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性能分析及应用[J];武警工程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17 张美云;路金杯;张素风;赵会芳;;热分析技术在芳纶纤维中的应用研究[J];造纸科学与技术;2009年06期
18 蔡秀娣;;最新专利[J];合成技术及应用;2010年01期
19 贺泓,朱鹤孙,孙慕瑾;芳纶纤维的表面改性[J];复合材料学报;1990年03期
20 高称意;阿克苏公司开发出新型粘合活化的芳纶纤维[J];橡胶工业;1999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鲁光辉;刘杰;申保磊;贺洋;郑水林;;陶土橡胶填料的表面改性配方研究[A];颗粒学最新进展研讨会——暨第十届全国颗粒制备与处理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胡应模;边静;杨雪;王清岭;朱建华;刘洋;;月桂酰氯对电气石的表面改性及其结构表征[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3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张艳玲;马娇艳;南溪;党福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微流控表面改性方法的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十届全国发光分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高长华;刘厚凡;潘庆辉;胡丽君;;纳米氧化镁粉体的表面改性研究[A];2009年中国镁盐行业年会暨节能与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9年
5 吴芸;蔡楚江;沈志刚;张晓静;;碳化硅颗粒气流粉碎与表面改性一体化研究[A];中国颗粒学会第七届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颗粒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6 戚培毅;陈军;董汉山;况敏;;钛材料表面改性新技术的开发及应用研究[A];低碳技术与材料产业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7 王佼;郑水林;;干法表面改性对无机复合阻燃剂/EVA材料的影响[A];颗粒学最新进展研讨会——暨第十届全国颗粒制备与处理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8 贾晓梅;;石墨和芳纶纤维填充PTFE复合材料摩擦学性能和力学性能研究[A];第三届空间材料及其应用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9 魏云峰;邱化廷;邵晓林;章峻;;聚乙二醇在石墨表面的饱和吸附研究[A];“国际化学年在中国”——中国化学会第三届全国热分析动力学与热动力学学术会议暨江苏省第三届热分析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10 郑水林;;无机表面改性与复合粉体材料制备[A];颗粒学最新进展研讨会——暨第十届全国颗粒制备与处理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志坚;载能离子陶瓷刀具表面改性研究[D];清华大学;2004年
2 刘玉山;核—壳结构的凹凸棒土—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与表征[D];兰州大学;2008年
3 张利;胶体五氧化二锑的制备、性质及对环氧树脂阻燃作用的研究[D];中南大学;2005年
4 黄承敏;等离子浸没注入和多弧离子镀对纯钛及钛合金表面改性的基础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5 王燕鸿;磷掺杂对活性氧化铝性能与结构的影响及机理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6 王雪梅;功能化介孔材料的合成及其在固相微萃取中的应用[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7 郭兴梅;富勒烯类碳材料低温制备、表面改性及在聚合物基体中的分散性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0年
8 马振叶;纳米氧化物的制备及其催化性能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4年
9 林云;高分子磁体/无机物复合材料的电磁性能与应用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10 胡圣飞;PVC/稻壳粉复合材料结构与性能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辉;芳纶增强橡胶密封复合材料的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07年
2 彭程程;芳纶纤维的表面改性及其与橡胶复合性能的研究[D];江南大学;2011年
3 张清辉;超细氧化铁红颜料粉体的表面改性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2年
4 王荣;聚丙烯表面改性及丙纶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应用性能的研究[D];青岛大学;2004年
5 杨思广;低密度聚乙烯膜的表面改性及其性能研究[D];广西大学;2005年
6 李哲男;纳米填充型聚合物的制备及其导电性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7 李建婷;多壁碳纳米管表面改性及其微波吸收性能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
8 戴胜;碳纳米管的环氧化改性以及碳纳米管/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制备和性能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9 焦志辉;碳纳米管/硫属半导体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10 苏敏;芳纶纤维/双马来酰亚胺树脂复合材料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特约记者 于雪梅;46所 研制芳纶纤维取得重大突破[N];中国航天报;2009年
2 记者王达翃 通讯员路遥东;河北硅谷产出中国第一束芳纶纤维[N];邯郸日报;2011年
3 于小凡;东华大学开发出自主知识产权芳纶纤维[N];中国建材报;2011年
4 莫良;日本 帝人公司推首款全黑芳纶纤维[N];中国纺织报;2011年
5 蒋晓峰;杜邦推出轻强芳纶纤维[N];中国纺织报;2009年
6 曾孝义;我国芳纶纤维产业初露锋芒[N];中国建材报;2010年
7 全国特种合成纤维信息中心主任 罗益锋;芳纶纤维发展驶入快车道[N];中国化工报;2002年
8 顾超英;芳纶纤维:“钱景光明”更要“量市而行”[N];中国石化报;2010年
9 通讯员 双军 实习生 志鑫 记者 勇军;烟台芳纶产能跃居世界第二[N];烟台日报;2006年
10 姚耀;芳纶:绿灯项目需破技术壁垒[N];中国化工报;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