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纯钛表面固体渗硼及渗硼层性质的研究

张景垒  
【摘要】:从钛的工业价值、资源寿命和发展前景看,随着新的技术革命和工业革命的深入,钛将成为继铁、铝之后崛起的“第三金属”,21世纪将是“钛的世纪”。从使用钛的意义上看,一个国家使用钛的多少,标志着国家的科技水平、军事实力和经济实力的强弱。所以,推广使用钛,发挥钛特性的优势作用,是现代技术发展的方向。但钛的硬度低,耐磨性能较差,限制了其在摩擦磨损等相关行业中的应用。为了克服钛在力学性能的不足,通过表面改性来改善钛及钛合金的耐磨性,已成为该领域内一个新的研究热点。 本文通过固体粉末渗硼法在钛表面形成硬质的硼钛化合物层来改善纯钛的表面性能,借助于扫描电镜、金相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显微硬度计、摩擦磨损试验机等设备对渗硼层的表面形貌、组织结构及性能进行了分析。 通过观察渗层的显微组织结构,发现渗层由外表层的TiB2层和内表层的TiB构成,TiB层与钛基体结合紧密,在1000、1050、1100℃下分别渗硼5~20h后,渗硼层厚度范围为13-98μm。从TiB2到TiB显微硬度值的变化范围为2500~800HVo.05,比基体的硬度值提高了3倍左右,但渗硼层的脆性较大。摩擦磨损实验结果表明TiB2和TiB的摩擦系数范围为0.25~0.35,外表层的TiB2的摩擦系数最小,而基体的摩擦系数为0.4~0.45,渗层比基体的摩擦系数减小1倍左右,其耐磨性显著增强。 对金属钛表面稀土-硼共渗进行了实验研究。通过改变稀土的加入量的方法调节渗层的厚度,确定了稀土的最佳含量。分析了稀土对渗层形貌、元素分布的影响,并对单渗硼和稀土-硼共渗处理后渗层的硬度、耐磨性及脆性等性能进行对比。结果显示稀土的最佳含量为8%,加入稀土后TiB2和TiB层厚度范围达到37-160μm,且在TiB2层有微米级的微小孔洞存在。通过单渗硼及稀土-硼共渗的对比研究表明,加稀土后,从TiB2到TiB显微硬度值的变化范围为3300-1200HV0.05,比单渗硼的硬度值提高约30%,同时稀土-硼共渗的试样脆性比单渗硼试样的脆性得到了一定的改善。 建立了单渗硼及复合渗的硼钛化合物层的生长动力学曲线。结果表明在1000~1100℃的渗硼温度下,钛基体与B4C粉末之间借助体系中微量氧的作用可生成TiB,随后TiB又与活性硼原子生成TiB2。加入稀土后硼在钛中的扩散系数增大,稀土氧化物对硼钛化合物的生长具有“加速”作用。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王洪海;秦志伟;;含稀土固体渗硼剂渗硼处理试验[J];物理测试;2006年03期
2 张宏;;从渗硼层的结构和性能探讨渗硼的机制[J];热处理;2007年01期
3 刘建建;陈祝平;;膏剂渗硼及其研究现状[J];电镀与精饰;2011年07期
4 ;钢铁的渗硼处理[J];模具通讯;1978年01期
5 姜信昌;;渗硼层脆性及剥落探讨[J];河北工学院学报;1979年02期
6 蒋经明;粉末渗硼过程的热力学分析[J];材料保护;1984年06期
7 张仲武;;渗硼技术的发展和应用[J];金属热处理;1981年02期
8 胡大禄;张世琼;;粉末渗硼工艺探讨[J];昆明工学院学报;1987年02期
9 石力;;渗硼零件变形的控制[J];机械制造;1990年05期
10 石福占;丁二农;;渗硼层的抗氧化性能[J];金属热处理;1990年12期
11 沈思特,谭昌瑶,李纪科;渗硼的发展研究[J];四川工业学院学报;1995年04期
12 郑津侪;渗硼产生耐磨表层[J];国外金属热处理;1995年05期
13 刘玉先,张建新,萧莉美,孙希泰;45钢渗硼层的相结构研究[J];物理测试;1995年04期
14 徐宏毅,刘丁酉,戚成喜;单纯形优化法在渗硼剂研究中的应用[J];华中理工大学学报;1996年06期
15 张建云,王日文;降低渗硼消耗的有效途径──渗剂回收利用[J];节能技术;1997年05期
16 罗善明,李颂文,诸世敏;高压旋转组合喷嘴渗硼热处理的试验研究[J];湘潭矿业学院学报;1997年03期
17 肖常模,吉训明;硼砂为供硼剂的渗硼研究[J];武汉交通科技大学学报;1998年03期
18 欧雪梅,倪振尧;膏剂渗硼不装箱法的工艺研究与分析[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1998年02期
19 闫忠琳,叶宏;硼硫共渗对渗硼层组织和性能的影响[J];重庆工业管理学院学报;1998年01期
20 宋月鹏,冯承明,许斌,赵庆生;沿渗硼层不同深度的脆性行为研究[J];中国表面工程;200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飞;朱秋华;卢晋君;;一种节能高效快速渗硼技术[A];第三届中国热处理活动周暨第六次全国热处理生产技术改造会议论文专辑[C];2005年
2 陈树旺;;热作模具渗硼工艺的研究[A];北京电子学会第二届热处理年会论文简要汇编[C];1990年
3 李伏明;;粒状渗硼剂的研制与应用[A];北京电子学会第二届热处理年会论文简要汇编[C];1990年
4 夏延秋;刘维民;张泽抚;薛群基;;45~#钢渗硼层的组织结构和耐磨性研究[A];第七届全国摩擦学大会论文集(二)[C];2002年
5 吕录;;渗硼热处理提高零件寿命[A];第四届金属材料及热处理年会论文集(上)[C];1991年
6 陈树旺;;热作模具渗硼工艺的研究[A];第四届金属材料及热处理年会论文集(上)[C];1991年
7 赵善钟;曲敬信;;5CrMnMo钢渗硼层热磨料磨损特性[A];21世纪全国耐磨材料大会——第九届全国耐磨材料磨损失效分析与抗磨技术学术会议论文专辑[C];2000年
8 刘智勇;刘杰;彭日升;马学强;杨胜利;;稀土硅镁-三氧化二铬-粉末渗硼剂硼铬共渗的研究[A];中国电子学会生产技术分会第五届金属材料及热处理年会论文集(二)[C];1994年
9 陈树旺;;耐热钢渗硼的研究[A];北京电子学会第二届热处理年会论文简要汇编[C];1990年
10 陈树旺;;耐热钢渗硼的研究[A];第四届金属材料及热处理年会论文集(上)[C];199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董鲜峰;铁基粉末冶金材料烧结渗硼工艺及组织、性能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2 苏振国;采油装备的表面技术及磨损与腐蚀性能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建红;微波场下渗硼层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2 黄子琳;微波渗硼工艺及机理的探讨[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3 李彬彬;渗硼处理对金属陶瓷组织与抗热震性能及其刀具切削性能的影响[D];合肥工业大学;2012年
4 李艳;钢的渗硼工艺与组织性能的研究[D];河北联合大学;2012年
5 李长林;大型水泵过流部件局部表面铸渗硼技术的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6 杨凯军;4Cr13不锈钢渗硼工艺及渗层组织和性能的研究[D];郑州大学;2003年
7 张景垒;纯钛表面固体渗硼及渗硼层性质的研究[D];东北大学;2010年
8 朱飞勇;铲斗感应加热渗硼表面强化研究[D];集美大学;2013年
9 刘建建;挖掘机挖斗渗淬一体化及其耐磨性试验研究[D];集美大学;2012年
10 白玲;钢件表面B-Al-Re共渗的研究[D];新疆大学;2004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