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沌保密通信系统的采样容错同步控制方法研究
【摘要】:混沌是一种貌似随机无规则的运动,即在确定性非线性系统中,不需要加入任何随机因素就可以出现类似随机的行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人们在越来越多的领域中发现了混沌同步现象,混沌同步问题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由于混沌系统对初值的极端敏感性,具有不可预测性,因而非常适合于保密通信。在实际的混沌保密通信系统中,传感器、执行器及系统内部元件都可能会发生故障,这将造成混沌保密电路的工作性能急剧下降甚至导致整个通信系统的瘫痪,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混沌系统的容错控制技术受到学者的重视,已成为混沌控制的前沿研究课题。本文的内容主要研究混沌系统采样容错同步控制方法,并将其应用于保密通信中,具体内容如下:首先,研究了混沌系统在执行器部分甚至完全失效时的采样同步控制问题。利用Euler近似离散化方法,将采样控制系统转换为离散时间系统。基于Lyapunov稳定性理论和LMI技术,说明所提出的容错控制器能保证驱动响应系统同步。并将该同步方法应用到混沌保密通信系统中,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取得较为理想的结果。其次,针对一类含有参数不确定项和执行器故障的混沌系统,研究了非脆弱容错同步控制问题。采用状态反馈控制思想,设计了基于采样的容错同步控制策略,利用Euler近似离散化方法,将采样控制系统转换为离散时间系统,利用Lyapunov稳定性理论,得到了能够满足系统保性能指标的混沌系统同步的判定定理。基于所设计的容错同步方法,利用混沌掩盖技术,构建混沌保密通信系统,实现了信号的保密通信。再次,针对含有随机不确定项和执行器故障的混沌系统,设计采样容错同步控制器。采用输入时滞法,将采样控制系统转换为含有输入时滞的连续时间系统。利用Lyapunov稳定性理论,证明混沌系统在正常情况和故障情况下都能够实现同步。以Chua's电路为例,通过数值仿真验证了其有效性,并将该同步方法应用到混沌保密通信系统中。最后,总结了本文所做的主要工作,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
|
|
|
1 |
康大伟;低噪声的混沌保密通信电路[J];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6期 |
2 |
康大伟;混沌保密通信电路方程参数的研究[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2期 |
3 |
李辉;冯四风;;基于粒子滤波参数估计的混沌保密通信系统[J];山东大学学报(理学版);2011年09期 |
4 |
方锦清,赵耿,罗晓曙;混沌保密通信应用研究的进展[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1期 |
5 |
赵耿,方锦清;现代信息安全与混沌保密通信应用研究的进展[J];物理学进展;2003年02期 |
6 |
张向华;韦鹏程;;一种基于分段映射的混沌保密通信[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2期 |
7 |
马菱旎;姚缨英;;混沌保密通信实验电路设计[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年05期 |
8 |
付宏睿;俞建宁;张建刚;;基于复杂网络的多级混沌保密通信系统的研究[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4期 |
9 |
方洁;张昭晗;邓玮;;基于广义函数投影同步的混沌保密通信研究[J];计算机仿真;2012年07期 |
10 |
赵耿,郑德玲,方锦清;混沌保密通信的最新进展[J];自然杂志;2001年02期 |
11 |
覃团发,唐秋玲,陈光旨;混沌同步及其在通信中的应用[J];广西科学;1998年04期 |
12 |
杨涛,邵惠鹤;基于间隙耦合思想的全双工混沌保密通信方案[J];高技术通讯;2002年02期 |
13 |
安新磊;俞建宁;张建刚;张莉;;多级混沌保密通信系统方案及噪声干扰的研究[J];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6期 |
14 |
龚进;刘文怡;韩惠莲;连永昌;;基于单片机的语音混沌保密通信[J];化工自动化及仪表;2011年12期 |
15 |
颜森林;高速多量子阱激光器混沌保密通信系统研究[J];光学学报;2005年02期 |
16 |
柯俊霄;;一种新型CD-QCSK混沌保密通信系统设计[J];无线电通信技术;2013年06期 |
17 |
杜桂芳;张新国;;EWB仿真混沌保密通信电路[J];甘肃科技;2006年03期 |
18 |
杨涛,张斌,邵惠鹤;混沌系统的对偶同步及其在信号传输中的应用[J];高技术通讯;2002年04期 |
19 |
黄旭光;张南生;冯朝文;;SETMOS器件在混沌保密通信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电子技术;2011年10期 |
20 |
周高星;韦伯;刘兴云;;基于DSP Builder的混沌保密通信的研究与实现[J];电子技术应用;2011年09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