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铜离子的原位合成及摩擦性能研究
【摘要】:摩擦损失对于当今社会的经济具有很大的冲击性,而近些年来人们热衷于对润滑油添加剂的研究,将各类的抗极压剂、抗磨损剂被加入到润滑油中以提高其润滑性能。纳米铜粒子作为纳米材料具有的量子尺寸效应、表面效应、宏观量子隧道效应及铜自身独特的理化性质,添加到润滑油中具有抗极压性、自主修复金属表面的效应,可以提高润滑性能并减少摩擦损失。本文利用硫酸铜和次亚磷酸钠及柠檬酸作为原料,用超声波辅助—液相还原法直接原位合成纳米铜粒子并对其进行表面修饰,使其具有抗氧化性能及良好的油溶性,便于添加到润滑油中并循环使用。论文的第一部分:简要综述了纳米铜粒子的特性、合成方法,作为具有抗极压性和自修复功能添加剂添加到润滑油中的效应以及应用的研究进展。论文的第二部分:分别以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和油酸作为包覆剂,水和乙醇作为液相反应系统,在超声条件下进行原位合成并且原位修饰纳米铜粒子。将反应温度、还原剂次亚磷酸钠和柠檬酸的配比及超声频率作为因素水平进行正交实验,采用红外光谱、紫外光谱、粒度分析测试仪、场发射扫描电镜、DSC、 TG等手段获取合成的纳米铜粒子的相关信息。根据表征结果选出最佳合成纳米铜粒子的反应条件。并将得到的最佳粒度的纳米铜粒子添加到润滑油中进行四球摩擦试验,对磨斑直径、PB值及其磨痕形貌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添加纳米铜粒子的润滑油其磨痕较浅,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
|
|
|
1 |
尹宏月;;纳米铜的研制[J];化学工程师;2010年03期 |
2 |
;法国科学家发现:纳米铜硬度更高[J];科学咨询;2003年06期 |
3 |
刘伟,邓晓燕,张志焜;纳米铜粒子的热稳定性研究[J];理化检验(物理分册);2004年02期 |
4 |
陈莲英,章文贡;脉冲激光轰击法连续制备纳米铜研究[J];化工科技;2004年02期 |
5 |
林荣会,郗英欣,邵艳霞,方亮;原位同生法制备纳米铜改性酚醛树脂[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04年06期 |
6 |
林轩;中国石油开发成功纳米铜添加剂[J];石油化工设备;2005年03期 |
7 |
欧雪梅,葛长路,汪剑,王博,朱华;润滑油添加剂分散纳米铜的摩擦学性能[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05年05期 |
8 |
王珏;陈勇军;陈娟;贾德民;;热塑性聚氨酯/纳米铜复合材料的制备与表征[J];合成材料老化与应用;2009年02期 |
9 |
尹宏月;;纳米铜的制备方法[J];化学工程师;2009年09期 |
10 |
周克兵;梁志杰;;纳米铜防静电封存材料及性能研究[J];包装工程;2009年10期 |
11 |
张述林;李敏娇;李志源;熊苗;;吐温和十二烷基硫酸钠复配修饰制备纳米铜研究[J];宁波化工;2009年03期 |
12 |
张晓宇;吴迪;季长涛;吴化;王淮;;微量纳米铜对铁基粉末冶金制品致密性的影响[J];材料热处理学报;2010年08期 |
13 |
李丽萍;张海燕;林锦;庞晋山;贺春华;宁锌;;碳包覆纳米铜粒子的制备及抗氧化性能[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10年09期 |
14 |
张念椿;刘彬云;王恒义;;全印制电路技术导电油墨的新型材料纳米铜制备[J];材料研究与应用;2010年04期 |
15 |
崔子祥;薛永强;李冰;李萍;;粒度对纳米铜在稀硫酸中溶解性的影响[J];化工进展;2012年06期 |
16 |
孟灵灵;魏取福;黄新民;;基底结构对纳米铜膜光电性能影响[J];功能材料;2013年06期 |
17 |
王文;杨柯利;刘全生;智科端;;纳米铜粒子制备及二次稳定的研究[J];化学通报;2013年06期 |
18 |
杨珍;陆颖;董延茂;;含纳米铜添加剂的汽油机油行车试验研究[J];化工新型材料;2013年05期 |
19 |
张念椿;刘彬云;肖定军;王植材;;透明导电膜材料纳米铜线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J];材料研究与应用;2014年02期 |
20 |
杜芳林,陈克正,张志琨,崔作林;真空烧结对纳米铜粒子性能的影响[J];功能材料;2001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