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薄荷醇的手性液晶化合物及聚合物的制备
【摘要】:手性液晶是指分子结构中含有手性碳原子(C*)的化合物,此类材料不仅具有液晶性能,而且手性中心的存在使其具有许多优异的光学性能,在光学器件及显示等方面有很大的应用潜力。比如,胆甾相液晶的热致变色,扭曲向列型液晶显示器,近晶相的铁电和反铁电开关等。本论文主要是合成了一系列含薄荷基的手性液晶化合物及硅油侧链聚合物,结构均符合分子设计。本论文分为三个部分进行论述。在第一部分,设计并合成了一系列以薄荷醇为手性基元,以丁氧基为末端基、苯酯联苯为液晶核、不同二元酸间隔基的液晶化合物MnB4B(n=4,5,6,7,8,9,10),讨论不同二元酸间隔基对液晶化合物的影响。升温过程中,化合物 M4B4B、M5B4B、M6B4B 的相变为 Cr-N*-Iso;化合物 M7B4B、M10B4B相变为 Cr-SC*-N*-Iso;化合物 M8B4B、M9B4B 相变为 Cr-SX*-SC*-N*-Iso;降温过程中,化合物M4B4B相变为Iso-N*-Cr;化合物M5B4B相变为Iso-N*-SC*-Cr;化合物M6B4B、M7B4B、M8B4B、M9B4B、M10B4B 相变为 Iso-N*-SC*-SX*-Cr。液晶化合物 MnB4B 系列化合物随着二元酸间隔基的增长,清亮点表现出交替升降的规律性呈现奇偶效应。奇数间隔基的液晶化合物具有较高的清亮点,表明奇数间隔基的比偶数间隔基的具有更有序的液晶排列。在第二部分,设计合成了一系列以薄荷醇为手性基元,以己二酸为间隔基,不同长度的烷氧基基团的分子链长度为端基的一系列手性液晶化合物MOBnB(n=2,4,6,8,10,12,14,16,18),讨论不同端基长度对液晶化合物的性能影响。升温过程中,化合物 MOB2B、MOB4B 的相变为 Cr-N*-Iso;化合物 MOBnB(n=6,8,10,12,14)的相变为Cr-SC*-N*-Iso;化合物MOBnB(n=16,18)的相变为Cr-SC*-Iso;降温过程中,化合物MOBnB(n=2,4,6)的相变为 Iso-N*-SC*-SX*-Cr,化合物 MOBnB(n=8,10,12,14,16,18)的相变为Iso-N*-SC*-Cr。液晶化合物MOBnB系列随着端基烷氧基数目的增多,清亮点呈现降低的趋势。随着末端烷氧基链长的增加,手性向列N*相的液晶区间变窄,手性近晶SC*相的液晶区间逐渐变宽,说明链长增加有助于近晶相的形成。在第三部分,合成了一系列以薄荷醇为手性液晶中心的,端基具有可反应烯烃双键的液晶化合物MnBAB(n=4,6,8,10),并将之与硅油进行侧链接枝聚合,合成了一系列液晶聚合物P1~P4。升温过程中,单体M4BAB相变为Cr-N*-Iso;单体M6BAB相变为 Cr-SC*-N*-Iso;单体 M8BAB 相变为 Cr-SX*-SC*-N*-Iso;单体 M10BAB 相变为Cr-SX*-SC*-Iso。降温过程中,单体 M4BAB 相变为 Iso-N*-SC*-Cr;单体 M6BAB、M8BAB、M10BAB相变为Iso-N*-SC*-SX*-Cr。聚合物分析表明:在升温过程中聚合物呈现出彩色织构,随着手性间隔基的增长,增塑作用导致Tg降低;单体间隔基的增长,起到了类似稀释剂的作用,导致聚合物的Ti也呈现降低趋势。聚合物液晶基元呈现近晶A型的排列。
|
|
|
|
1 |
王科星;管震;罗丛丛;;新型甲壳型液晶化合物的制备实验设计[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20年23期 |
2 |
姚丹姝,张宝砚,孙秋菊,董森;芳香酯类三臂液晶化合物的合成与表征[J];东北大学学报;2004年09期 |
3 |
霍学兵;;一种双烯液晶化合物中异构杂质来源分析及改善[J];安徽化工;2021年06期 |
4 |
鄢道仁;闻炎豪;王震;张智勇;关金涛;戴志群;;二苯乙炔类液晶化合物的“二步法”合成研究[J];现代化工;2017年07期 |
5 |
张春晓;李自法;;一类新的刚性棒状液晶化合物的合成[J];郑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年03期 |
6 |
杨宁;高建峰;杨丽娜;韩亚晓;王瑞芳;;一种以硅为中心的星型席夫碱液晶化合物的合成与表征[J];化工新型材料;2014年04期 |
7 |
刘秀英;王玉阳;;对二氨基二苯型芳酰胺类液晶化合物的合成与表征[J];化学研究与应用;2010年03期 |
8 |
张腊腊;王丽朋;武芸;张艳敏;;溴代烷基连接的香蕉型液晶化合物的合成[J];陇东学院学报;2017年01期 |
9 |
章思汗;刘可庆;张智勇;张开诚;戴志群;宣丽;;含氟三苯二炔类液晶化合物合成及其性质研究[J];液晶与显示;2015年05期 |
10 |
吴英,周宏伟,田颜清,姜世梅;链长对苯乙烯基吡啶类液晶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及相变行为的影响[J];光散射学报;2003年03期 |
11 |
田颜清,林凤,赵英英,罗旭阳,汤心颐,苏峰煜,赵晓光,周恩乐;两个新的氢键诱导液晶化合物的合成[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95年06期 |
12 |
杨清传,戴胜,周洪兵,周其凤,唐有祺;二种新型有侧向取代基液晶化合物结构及性质[J];物理化学学报;1993年06期 |
13 |
侯修泽;巨妮娟;段迎春;高仁孝;;含氟苯环环己基噁烷类液晶化合物的合成新法[J];应用化工;2014年S2期 |
14 |
郑敏燕;魏永生;耿薇;黄四平;;液晶化合物合成及性能研究综合化学实验设计[J];科技创新导报;2012年14期 |
15 |
姚丹姝;张宝砚;胡建设;王芳芳;;一类四臂液晶化合物的合成与相行为[J];应用化学;2007年01期 |
16 |
孙丽,王旭,薛庆斌,赵冰,徐蔚青,张其震,杨孔章;拉曼光谱研究系列手性液晶化合物结构[J];光散射学报;1999年04期 |
17 |
易行焕,李良超,杨延民;环己硅烷衍生物液晶化合物的量子化学研究[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