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强化铅锌矿中伴生银回收的试验研究

王强  
【摘要】:白银是重要的贵金属,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我国的银矿物多分布在有色金属矿中,主要伴生在铜和铅锌矿中。目前,我国产银量的85%来自有色金属矿。因此如何有效的提高有色金属矿中伴生银的回收率,是综合利用我国矿产资源、发展白银生产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首要问题。 首先对丰宁银矿的铅锌矿石岩矿鉴定及矿物工艺学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科学的分析,以确定本研究的技术路线和试验方案。研究表明:丰宁银矿的铅锌矿中银矿物有98%分布于方铅矿和闪锌矿中,并与方铅矿和闪锌矿紧密共生,有1%左右的银矿物分布于脉石矿物中。方铅矿和闪锌矿是银的主要载体矿物,且银矿物粒度微细,难以单独回收。因此,最大限度的提高铅与锌矿物的回收率,就能有效地强化伴生银的回收。 然后本研究通过对纯的方铅矿和闪锌矿物可选性的试验研究,确定了矿浆PH值、不同调整剂、抑制剂、捕收剂及活化剂的种类、混合配比和用量对浮选分离铅锌银矿石的影响规律,提出的适宜pH值范围、药剂种类及用量为实际矿石的铅锌分选和强化伴生银的回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开展了原矿石分选试验研究,确定了适宜的磨矿细度和优先浮铅的工艺流程和适宜的药剂制度。 在优先选铅浮选过程中,经一次粗选,一次扫选,两次精选,所得到铅精矿中铅的品位达66.04%,铅的回收率为87.31%,银的回收率为70.40%,在浮选锌时,一次粗选,两次扫选,两次精选,所得锌精矿中锌的品位58.26%,锌的回收率为82.13%,银的回收率为19.36%,取得了银的总回收率达89.76%较先进的指标。 最后,对浮选药剂与方铅矿、闪锌矿和银矿物的作用机理进行了深入探讨与分析,认为本实验中所使用的抑制剂和活化剂不会对银矿物的回收产生不利影响。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李勇;孙体昌;王化军;;中国高岭土公司尾矿中硫化矿物的存在状态[J];金属矿山;2009年10期
2 宋学信;凡口矿床闪锌矿和方铅矿的微量元素及其比值——一个对比性研究[J];岩矿测试;1982年03期
3 刘爽;孙春宝;陈秀枝;;钙、镁、硫酸根离子对会泽铅锌矿硫化矿浮游性的影响[J];有色金属(选矿部分);2007年02期
4 周家喜;黄智龙;李晓彪;周国富;刘世荣;付绍洪;郑文勤;;四川会东大梁子铅锌矿床锗富集于方铅矿中的新证据[J];矿物学报;2008年04期
5 郑兴国;;银山铅锌矿提高选矿回收率的实践[J];现代矿业;2009年11期
6 邓春华;;某铅锌矿铅锌浮选工艺流程及药剂的应用[J];工程设计与研究;2008年01期
7 J.G.Fife ,余楚蓉;[J];中国有色冶金;1987年01期
8 李文娟;宋永胜;周桂英;刘爽;;乙硫氮体系中铅锌铁硫化矿的电化学浮选行为[J];金属矿山;2009年10期
9 方明山;;云南某铅锌矿矿石工艺矿物学研究[J];矿冶;2011年01期
10 王玲之;甘肃邓家山铅锌矿床矿化期、矿化阶段的划分及成因研究[J];矿产与地质;1989年01期
11 丁玉仙;;兰坪铅锌矿南厂灰岩氧化矿选矿工艺研究[J];云南冶金;1990年03期
12 叶小璐;;东南亚某地铅锌尾矿工艺矿物学研究[J];中国矿业;2011年08期
13 孟书青,刘金华,廖平婴,黄炎珠;CMC与方铅矿和闪锌矿作用机理的探讨[J];矿冶工程;1982年03期
14 俞祖根,盛乐民;闪锌矿中铅同位素比值精确测定时的化学分离方法[J];岩矿测试;1988年02期
15 毛小南,周廉,曾泉浦,魏海荣;TiC_p颗粒增强钛基复合材料的强化机理研究[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00年06期
16 黄拿灿,吴起白,胡社军;工模具钢的金属离子注入及其强化机理[J];热加工工艺;2000年02期
17 齐林迁,张立才,陈长武,季忠贤;一种有效的豆奶中矿物元素强化方法[J];饮料工业;2000年03期
18 莫文敏,曾庆孝;可食性大豆蛋白膜的性能及应用前景[J];粮油食品科技;2001年03期
19 王继承;徐州矿区复杂地质条件巷道锚杆支护实践[J];煤炭科学技术;2003年12期
20 胡军,康文泽;超声波在矿物加工中的应用与研究进展[J];中国煤炭;2004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学信;石焕琪;王香成;黄胜忠;;北山铅锌黄铁矿矿床的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A];中国地质科学院矿床地质研究所文集(14)[C];1985年
2 叶庆桐;;几个铅锌矿床中闪锌矿的标型特征和形成条件[A];中国地质科学院矿床地质研究所文集(4)[C];1982年
3 叶庆同;;闪锌矿的化学成分特征及其地质意义[A];中国地质科学院矿床地质研究所文集(14)[C];1985年
4 雷蕴芬;张德全;;内蒙古白音诺矽卡岩型铅锌矿床中闪锌矿的标型特征及其意义[A];中国地质科学院矿床地质研究所文集(25)[C];1992年
5 王荫祥;;孟恩银铅锌矿床中方铅矿的特征及其在矿床成因上的意义[A];中国地质科学院矿床地质研究所文集(6)[C];1983年
6 王荫祥;;斑岩型多金属银矿石建造[A];中国地质科学院矿床地质研究所文集(21)[C];1988年
7 张苺;高栋丞;张汉文;;锡铁山铅锌矿床矿石成分及组构研究[A];中国地质科学院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文集(15)[C];1987年
8 宋学信;;凡口铅锌矿床的微量元素和矿石成因[A];中国地质科学院文集(1981)[C];1983年
9 陈殿芬;孙淑琼;;广西茶山锑-多金属矿床的金属矿物及矿物组合[A];中国地质科学院矿床地质研究所文集(19)[C];1987年
10 赵嘉农;;河北庞家堡铅锌银多金属矿床中硫锑铅矿研究[A];中国地质科学院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文集(29)[C];199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乾;康滇地轴东缘典型铅锌矿床分散元素镉锗镓的富集规律及富集机制[D];成都理工大学;2008年
2 魏明安;黄铜矿和方铅矿浮选分离的基础研究[D];东北大学;2008年
3 刘悟辉;黄沙坪铅锌多金属矿床成矿机理及其预测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4 林方成;论扬子地台西缘层状铅锌矿床热水沉积成矿作用[D];成都理工大学;2005年
5 王福良;铜铅锌铁主要硫化氧化矿物浮选的基础理论研究[D];东北大学;2008年
6 戴晶平;凡口选矿回水中铅锌硫化矿浮选基础研究与工业实践[D];中南大学;2006年
7 邱小平;广东凡口铅锌矿床成矿构造动力研究[D];中国地质科学院;1988年
8 张长青;中国川滇黔交界地区密西西比型(MVT)铅锌矿床成矿模型[D];中国地质科学院;2008年
9 修群业;云南金顶矿床物源特征及成矿年代探讨[D];中国地质科学院;2008年
10 汪礼明;广东凡口超大型铅锌矿田成矿学研究[D];中南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强;强化铅锌矿中伴生银回收的试验研究[D];东北大学;2005年
2 刘守信;云南某地铅锌多金属硫化矿选矿试验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7年
3 苏建芳;异极性巯基浮选捕收剂在方铅矿表面的吸附行为及机理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4 赵龙云;闪锌矿氧化动力学及其非线性现象研究[D];南华大学;2006年
5 黄海威;锌加压氧化浸出渣中闪锌矿与单质硫的浮选分离技术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6 曾令刚;四川甘洛则板沟铅锌矿床成因及找矿方向探讨[D];成都理工大学;2006年
7 高建京;豫西沙沟脉状Ag-Pb-Zn矿床地质特征和成矿流体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7年
8 周世杰;承德燕山银业铅锌矿细粒浮选工艺研究[D];东北大学;2008年
9 郭玉乾;粤北金石嶂浅成低温热液型银多金属矿床地质及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
10 吴小军;黑龙江省前进东山铅锌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D];吉林大学;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滕艳 王建 特约记者 玄长有;大兴安岭找银矿很有希望[N];地质勘查导报;2006年
2 李军 唐仲兴;过桥票[N];中国矿业报;2004年
3 记者 滕艳 王建 特约记者 玄长有;我国地质学家指出大兴安岭找银矿很有希望[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6年
4 本报记者 王平 孟凡君;探囊取矿掌中轻[N];中国矿业报;2007年
5 熊和生 本报记者 杨红;我省发现500吨以上储量独立镉矿床[N];贵州日报;2004年
6 周家声孟凡君;中原逐鹿敢争光[N];中国矿业报;2008年
7 记者 周强;河南地矿局:阿尔及利亚发现大型金属矿[N];地质勘查导报;2009年
8 唐仲兴 李军;钼铅矿[N];中国矿业报;2003年
9 李军 唐仲兴;邮票边纸[N];中国矿业报;2004年
10 ;锌知识介绍系列(一)[N];中国证券报;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