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管式膜分离器流场特征与过滤机理研究
【摘要】:旋转管式膜分离是强化十字流微滤的有效方法之一,它较好的解决了长期以来阻碍膜分离技术的膜污染和浓差极化问题。但是由于其内部为旋转剪切流、轴向剪切流和径向渗透流共同作用的三维流场,至今仍没有对其分离机理形成统一的认识。课题组于2001年采用PIV激光测试系统对旋转聚丙烯(PA)管式膜分离器环隙子午面的流场进行了实测,本研究将理论与测试结果结合进行分析,比较系统的研究了膜器环隙间的流场特征和膜器的过滤机理。
首先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讨论了膜器环隙间的流动机制,分析了波涡、交错螺旋涡、交错螺旋波涡的涡动状态特征。推导出轴向流和渗透流同时存在时,流动从库特层流转化为层流涡以及从层流涡转化为波涡时临界Tavlor数的近似表达式,表达式较好地反映了轴向流和渗透流较小时的流态转变机制。
对课题组前期的测试结果进行分析发现:对于无轴向流和渗透流情形,在较低的内管转速下出现稳定的层流涡,涡的形状和位置基本不随测试时间的推移而改变,涡近似呈规则的正方形,大小与环隙宽度相当,流场近似活塞流,流场中的质量传递很小;随着内管转速的增大,环隙间的流体流动不稳定性增强,逐渐由层流涡向波涡、过渡涡甚至湍流涡发展。轴向流和渗透流同时存在时,环隙间仍会出现Taylor涡,并且涡在环隙间轴向漂移。在较宽的内管转速范围内均有波涡出现,波涡是比较适合实际过滤的一种流动形态。旁流伴随波涡的出现而产生,其流量随内管转速的增大逐渐减小,由于旁流对过滤速度和控制膜污染的影响相互矛盾,因此在实际过滤中应根据物料特性选择适当的内管转速。受底端进料的影响,垂直方向高位涡的轴向尺寸大于垂直方向低位涡的轴向尺寸。通过比较不同过滤压力和轴向流速下环隙间的流动发现:操作压力对环隙间的流动特征几乎没有影响;较大的轴向流会使环隙间的流动变得更加稳定,形成发育完全的稳定层流涡需要更大的内管转速。
|
|
|
|
1 |
郝利君,张纪鹏,吴志军,孙济美;用于柴油机喷雾场测试的PIV系统[J];内燃机学报;1999年02期 |
2 |
万毅,柯坚;离心泵流道和泵腔内流场的试验研究[J];机械工程学报;2005年10期 |
3 |
杨柳,陈文梅,褚良银;旋转管式膜分离器环隙间速度和流线数值模拟[J];高校化学工程学报;2000年06期 |
4 |
刘难生,董宇红,陆夕云,庄礼贤;旋转同心圆筒间Couette-Taylor流动的数值模拟[J];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
5 |
万毅,严敬,杨小林;离心泵叶轮内水流相对速度的实验研究[J];机械设计;2005年06期 |
6 |
王龙;李丹勋;王兴奎;;高帧频明渠紊流粒子图像测速系统的研制与应用[J];水利学报;2008年07期 |
7 |
戴光清,吴燕华,刘齐宏;乳化空气泡示踪粒子在PIV测速中的应用[J];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2000年01期 |
8 |
严敬,邓万权,杨小林,季全凯,刘忠,万毅;轴向旋涡流动的PIV实验研究[J];农业机械学报;2005年08期 |
9 |
严敬;邓万权;杨小林;刘忠;万毅;;离心叶轮内流场的PIV实验[J];农业机械学报;2007年12期 |
10 |
赵亚滨;用PIV测量法研究燃气轮机叶轮与导叶轮间流体的速度场[J];热能动力工程;1999年04期 |
11 |
石惠娴,王勤辉,骆仲泱,岑可法;颗粒团影响循环流化床内气固流场的PIV测试[J];仪器仪表学报;2005年06期 |
12 |
周婕;王玲玲;曾诚;;应用PIV研究带自由表面的后向台阶流流动特性[J];水利水电科技进展;2008年04期 |
13 |
何小英;贺碧蛟;蔡国飙;;Taylor-Couette流的DSMC数值模拟[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
14 |
董明哲,汪洋,蒋宁涛;PIV系统测量误差的实验评价及在柴油机喷雾测量上的应用[J];车用发动机;2005年01期 |
15 |
杨小林,严敬,邓万全,季全凯,万毅,刘忠;离心泵叶轮轴向旋涡流的PIV测量[J];石油机械;2005年07期 |
16 |
梁晨,李伟顺,孙淑兰;用PIV法研究燃气轮机冷却叶片的冷却空气流场[J];热能动力工程;2003年01期 |
17 |
杨柳,陈文梅,褚良银,刘泉,汤潍蔚;旋转管式膜分离技术的应用与研究进展[J];过滤与分离;2002年02期 |
18 |
由长福,祁海鹰,徐旭常;显微PIV系统与实现[J];流体力学实验与测量;2003年04期 |
19 |
杨小林,严敬;PIV测速原理与应用[J];西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1期 |
20 |
徐海波,朱均;轻载径向滑动轴承中Taylor涡动的产生和影响研究[J];应用力学学报;1994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