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油杆无损漏磁自动检测系统的研制
【摘要】:本课题的提出源自我国大庆油田的生产实际。通过对国内、外无损检测技术的研究、消化和吸收,结合油田实际工况,开发出适用于不同抽油杆规格和要求的多功能无损漏磁自动检测系统。
抽油杆无损漏磁自动检测系统的研制进一步有效地促进了国内的无损漏磁检测技术的发展,具有较为实际的意义。抽油杆无损漏磁自动检测系统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表现出了的独特的优越性和广泛的适用性,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前景。
本文对无损漏磁检测技术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对比和分析,结合对抽油杆的失效原因、类型及影响因素,以及抽油杆的裂纹信号特征分析的理论研究,特别是通过疲劳裂纹扩展实验的大量实测数据,制定出具体的抽油杆判废标准。并研制出相应的抽油杆自动检测设备。
通过分析比较各种常规无损检测方法的优缺点,最终选用了漏磁检测方法。研制开发了一套基于检测线圈(磁敏元件)的中型机电一体化的高科技无损检测产品。
在抽油杆裂纹无损定量检测方面,目前国内成功应用于生产实际的抽油杆无损漏磁定量检测设备并不是很多,大多研究只限于数字方法的模拟和计算。该自动检测线的研制开发,采用漏磁检测线圈传感器,针对抽油杆的裂纹和腐蚀,这两种抽油杆典型伤进行采样疲劳实验,并采用较为先进和成熟的算法建立数学模型,进行分析计算。并结合现代自动控制和电子测量技术,以及上位机(PC)、下位机(PLC)控制、测量和信号处理技术等先进技术,进而对上位机软件进行标定,在检测过程中直观地将检测数据表现出来,具有操作简单,维护方便,自动化程度高,计算机操作界面友好,显示直观,测量准确,灵敏度高,探伤效率高,探伤成本低的优点。
与以往的无损漏磁检测不同的是,本生产线将对杆体和过渡区的检测功并在一条生产线内完成。通过上下位机,以及其它控制元件(如光电开关等)的联合控制使生产线机构的动作更加精确,进而使生产线合并成为可能。
|
|
|
|
1 |
金建华,康宜华,卢文祥,杨叔子;漏磁场法在线定量检测钢丝裂纹的研究[J];仪器仪表学报;1999年03期 |
2 |
杨毅忠;邱望冬;;浅析金属磁记忆检测原理[J];山西建筑;2009年32期 |
3 |
李歌天;刘丽华;丁红胜;;金属磁记忆检测技术在国内的应用与研究进展[J];科技促进发展;2009年12期 |
4 |
张志超;;金属磁记忆检测的原理及应用[J];机电技术;2009年01期 |
5 |
王永江;;钻具失效的无损检测[J];无损检测;2010年10期 |
6 |
仲维畅;钢球表面裂纹正反方向处的异常漏磁场[J];无损检测;2003年08期 |
7 |
余婷,石道渝;利用地磁场检测钢球表面裂纹的可行性研究[J];无损检测;2001年08期 |
8 |
韩正菊;;无损检测技术在煤矿通风机叶片上的应用[J];中州煤炭;2006年04期 |
9 |
金建华,康宜华,武新军,卢文祥,杨叔子;录井钢丝裂纹定量检测系统及应用[J];石油机械;1998年04期 |
10 |
徐金龙;华斌;冯浚汉;朱燕;;金属磁记忆检测的研究现状与进展[J];检验检疫学刊;2009年04期 |
11 |
林立华;;压力容器无损检测技术[J];凿岩机械气动工具;2007年02期 |
12 |
张彦新,周国亮;转子中心孔内表面裂纹检测方法[J];河北电力技术;2000年03期 |
13 |
徐海波;樊建春;李彬;;金属磁记忆检测技术原理及发展概述[J];石油矿场机械;2007年06期 |
14 |
林立华;;压力容器无损检测技术[J];通用机械;2008年05期 |
15 |
李钧;;无损检测技术在轧辊质量控制方面的应用[J];鄂钢科技;2009年01期 |
16 |
李光霁;孙国豪;潘家祯;;用金属磁记忆方法进行缺陷检测[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8期 |
17 |
李文强;马福昌;张英梅;杨录;;新型超声无损检测方法的研究[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11年02期 |
18 |
郭天马;石化乙烯裂解装置辐射段离心铸管失效原因分析[J];铸造;1993年12期 |
19 |
王秀岗,尤少声,王桂兰;碳素材料裂纹实验分析[J];炭素;1993年01期 |
20 |
丛海超;设备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及裂纹控制[J];石油工程建设;1996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