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无机材料对SBS改性沥青稳定作用的研究

丛玉凤  
【摘要】:为了适应交通运输业和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提高普通沥青性能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对普通沥青进行改性,生产改性沥青成为当今筑路新材料研究领域中最富有活力的课题。 改性沥青是在沥青中加入一定量的改性剂,使沥青在感温性、稳定性、耐久性、粘附性、抗老化性等方面都得到全面改善。在众多的改性剂中,应用和研究最多的是聚合物类改性剂。而在聚合物类改性剂中,SBS(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以其优良的拉伸性能、良好的耐低温性、溶解性及独特的抗滑性而被大量的使用。但是由于SBS和沥青的组成、结构差别较大,在共混时难以形成稳定的体系,在热储存过程中易发生SBS和沥青相分离现象,所以研究SBS对沥青改性的机理、SBS和沥青之间的相容性具有重要意义。 将辽河油田生产的沥青作为基质沥青,岳阳石化公司生产的星形SBS为改性剂,制备出SBS改性沥青。研究了该种改性沥青的路用性能,并对改性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制备的SBS改性沥青,具有较好的高、低温等性能。SBS与基质沥青发生物理混合。而且随着改性剂剂量的增加,改性剂在沥青中的分布由分散相转变为连续相。 为了改善SBS改性沥青的储存稳定性,解决SBS与沥青发生离析的现象,在SBS改性沥青中加入了无机材料作为稳定剂。通过考察各种无机材料作为稳定剂的作用效果,选择氧化锌作为稳定剂。研究了氧化锌对SBS改性剂与基质沥青之间的相容性的影响和作用机理;不同种基质沥青的改性沥青对稳定剂的适应性;稳定剂的添加量、剪切速率、剪切温度等工艺参数对改性沥青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使用氧化锌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王亚明;王爱华;郭维亮;费恒志;;中海油36-1胶粉改性沥青的研究[J];石油沥青;2011年03期
2 纪轶来;张国强;薛文;董允;;稳定剂对SBS改性沥青性能影响的研究[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2006年06期
3 王铁宝;贾鹏;李亚娟;;稳定剂对SBS改性沥青性能影响的研究[J];石油沥青;2008年05期
4 杨在强;;影响SBS改性沥青产品质量的几个因素[J];科技创新导报;2009年03期
5 余文科;洪丹;;改性沥青的乳化技术[J];交通科技与经济;2010年05期
6 郭青筠,许志鸿,黄彭;EVA对沥青的改性功能的研究[J];中国市政工程;1995年01期
7 王民;张锋;李玉龙;吴光蓉;;Sasobit改性剂对浇注式沥青混合料性能的影响[J];中外公路;2007年04期
8 李中秋;天然沥青(国产)作改性剂的改性沥青实验研究[J];交通标准化;2004年09期
9 李长来,陈波,薛彦岭,张争奇;改性沥青在高等级公路上的应用研究[J];公路;2001年09期
10 郭志刚,张海峰,战余海;关于改性沥青的几点看法[J];辽宁交通科技;2005年04期
11 李炜;;SBS改性沥青研究[J];山西建筑;2006年14期
12 刘志远;;路孚8000对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的提高[J];中国科技信息;2009年18期
13 石津金;王刚;;改性沥青在城市道路中的应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0年21期
14 张小英;韩基一;张建军;黄洪海;高琦琳;;工艺条件对SBS改性沥青性质的影响[J];石油沥青;2010年02期
15 史保华,翁兴中,王学成,李国忠;GLG80型改性设备与加工的SBS改性沥青性能评价[J];中国公路学报;2001年01期
16 杨卫红,邵联银;国内外聚合物改性沥青的发展概况和应用动向[J];公路与汽运;2005年05期
17 付国华;;新型橡胶塑料沥青改性剂的应用前景[J];交通标准化;2011年12期
18 董春仁;浅谈对改性沥青的认识[J];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3期
19 纪轶来;薛文;陈海波;董允;;有机膨润土复配SBS改性沥青性能的研究[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20 高祥;;改性沥青质量控制措施[J];山西科技;2009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可;原健安;;聚合物改性沥青机理研究(之一)——改性剂对轻质组分的吸收作用及体系的聚集态[A];天津市市政(公路)工程研究院院庆五十五周年论文选集(1950~2005)上册[C];2005年
2 赵可;;聚合物改性沥青的流变特性与改性剂亚微观形态[A];天津市市政(公路)工程研究院院庆五十五周年论文选集(1950~2005)下册[C];2005年
3 ;高等级路面改性沥青材料[A];广东省材料研究学会部分单位会员成果汇编[C];2005年
4 王玲;;聚合物母粒改性道路沥青的感温性研究[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上册)[C];2001年
5 赵可;李海骢;;改性沥青感温性评价指标的讨论[A];天津市市政(公路)工程研究院院庆五十五周年论文选集(1950~2005)上册[C];2005年
6 杨海兰;许宏;骆新平;;I-D级SBS改性沥青的研制[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三)[C];2007年
7 杨林江;施张兴;金海山;林大根;;浅谈乳化改性沥青发展方向及生产技术关键[A];第五届全国路面材料及新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陈晓龙;高鹏;韩跃新;田泽峰;;硅藻土提纯及其在改性沥青中的应用基础研究[A];第十三届全国粉体工程及矿产资源高效开发利用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7年
9 杨建丽;薛永兵;张玉贞;刘振宇;;煤与催化裂化油浆共处理制备优质道路沥青改性剂[A];中国煤炭学会煤化专业委员会年会暨新型煤化工技术研讨会会议文集[C];2004年
10 崔武军;;国产天然沥青改性沥青[A];中国公路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丛玉凤;无机材料对SBS改性沥青稳定作用的研究[D];东北大学;2005年
2 张宝昌;弹性体及其复合材料改性沥青的性能研究[D];东北大学;2008年
3 陈华鑫;SBS改性沥青路用性能与机理研究[D];长安大学;2006年
4 崔文峰;SBR反应共混改性沥青制备及结构与热贮存稳定性能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8年
5 王涛;废旧塑料改性沥青相容性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0年
6 李斌;有机化蒙脱土改性沥青的制备、性能及其改性机理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7 孟勇军;不同嵌段比的SBS改性沥青流变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8 姜海涛;层状硅酸盐纳米改性沥青及其混合料动态力学性能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9 王骁;纳米蒙脱土改性沥青及其混合料的流变特性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10 付玉;纳米蒙脱土改性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老化特性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铁宝;沥青改性及其机理的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6年
2 樊志超;改性沥青技术的应用研究[D];长安大学;2004年
3 牟洪建;SBS改性沥青的制备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4 贾海庆;MAC改性沥青的应用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5 冯雷雷;改性乳化沥青的制备及性能[D];西北大学;2009年
6 吉永海;聚合物SBS改性沥青稳定机理及制备工艺的研究[D];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2001年
7 王雨楠;硅藻土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性能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8 刘日鑫;胶粉改性沥青材料[D];昆明理工大学;2002年
9 李旭东;硅藻土改性沥青的应用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10 袁清光;天然岩沥青在等级路中的应用[D];山东大学;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华晶;废旧轮胎生产改性沥青一举三得[N];中国化工报;2008年
2 通讯员 张梅;我市首台改性沥青+改性乳化沥青生产线成功投产[N];临汾日报;2010年
3 易木;SBS和APP改性沥青新国标制定工作启动[N];中国建材报;2009年
4 张继;农垦路桥首次大面积应用改性沥青路面摊铺新技术[N];北大荒日报;2010年
5 郭纯 王贻爽;改性沥青铺筑优质路面[N];中国水利报;2004年
6 本报记者 张培顺;做中国公路最好的路面[N];中国石化报;2010年
7 李太杰;橡胶沥青及其制作工艺设备初探[N];中国交通报;2006年
8 陈明;改性沥青碎石封层提高路况水平[N];中国交通报;2011年
9 王茜春;废旧轮胎变成沥青[N];天津日报;2004年
10 贾鹏 龚晋芳;浅谈沥青路面养护材料[N];中国建材报;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