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条件下的岩石破裂过程分析及其数值试验方法研究
【摘要】:岩石破裂是一个复杂的非平衡、非线性的演化过程。研究岩土工程材料的破裂过程,对揭示材料破裂过程的宏观非线性力学行为,评价岩石以及岩石工程的安全状态,了解岩土工程结构的稳定性以及采取合理的支护措施,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工程价值。
岩石力学与工程问题本身就是三维的力学问题。除了少数的岩石力学问题可以简化为平面问题或者轴对称问题来进行处理外,二维模型的应用都是很有限的。由于岩石和岩体中非均匀性的存在,很容易产生不对称破坏。一旦涉及到不对称性的破坏,几乎所有的二维破坏问题都变成了三维破坏问题。
一方面,岩石介质是非透明材料,给岩石内部三维裂纹扩展和试件破坏观测带来非常大的困难。即使对于均质材料,经典断裂力学在三维破裂中遇到数学的困难,而对于极不均匀性的岩石介质的破裂问题还更难通过解析理论进行准确的描述。另一方面,在实验室的三轴试验中,因为试件制作以及加载条件的困难,往往采用伪三轴试验代替真三轴试验。数学理论上的复杂性、实验室试验和现场观测试验条件和技术的限制,都给岩石三维破裂过程的研究带来很大的困难。有限元方法仍然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强有力的工具之一。以往数值模拟分析的目的往往是为了得到一个满意的初始应力场变形场或者最终受力结果,随着计算环境的改善和实际问题的客观要求的发展,岩石破裂过程分析正在转向整个结构和一个发展过程的全程模拟。
本文的研究工作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岩石三维破裂过程分析模型研究:采用Weibull等各种随机分布函数描述岩石材料的细观非均匀性,并通过Monte-Carlo方法实现单元力学属性的随机赋值。在考虑细观单元非均匀性的基础上,建立三维弹性损伤演化本构模型,通过非均匀介质变形过程中微破裂积累造成的力学性质弱化来反映岩石宏观变形非线性的本质特征。
2、分析系统开发:采用数值计算速度较快的Fortran语言在PowerStation平台开发RFPA~(3D)系统的应力分析模块,并在Linux Redhat 9.0平台下开发并行有限元计算模块,采用功能强大的Microsoft Visual C++语言开发RFPA~(3D)系统的独特的三维破坏分析模块,并利用Microsoft Visual C++语言开发RFPA~(3D)和RFPA~3D-Parallel系统方便友好高效的前后处理界面及其接口,采用SGL公司跨平台强大图形库模块OpenGL来实现软件模拟结果的图形图像的显示。
3、基本力学试验及其机理模拟分析:分析岩石不同非均匀性、压拉比和残余强度下的变形破坏行为,模拟分析试件尺寸效应、试件形状效应、加载端部刚度效应,以及不同的加载方式以及采用不同的破坏准则、细观单元不同的随机分布类型、不同的损伤模型对岩石破裂过程的影响,分析了围压效应和真三轴试验下的中间主应力效应。
4、断裂力学试验模拟:研究空间三维裂纹的萌生、扩展、相互作用和贯通的机理,以及裂纹角度、裂纹长度和裂纹深度对表面裂纹扩展和贯通的影响。模拟岩石在单轴压缩破坏、单轴拉伸断裂、剪切断裂以及复合断裂破坏过程,综合分析试验结果和声发射空间分布图像、数值试验图像以及这些图像与各自应力应变曲线之间的关系,研究岩石破裂过程中应力场、位移场和微破裂空间演化的基本规律以及非线性行为(包括自组织临界现象、分形和逾渗行为)。
5、高性能并行计算:编制大规模并行计算软件,通过物理实验和数值试验对比分析了含
|
|
|
|
1 |
冯夏庭,赖户政宏;化学环境侵蚀下的岩石破裂特性——第一部分:试验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0年04期 |
2 |
曹文贵,赵明华,唐学军;岩石破裂过程的统计损伤模拟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03年02期 |
3 |
杨天鸿,唐春安,李连崇,朱万成;非均匀岩石破裂过程渗透率演化规律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4年05期 |
4 |
唐红侠;关于“非均质岩石破裂过程渗透率演化规律研究”的探讨[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4年24期 |
5 |
杨天鸿,屠晓利,於斌,张永彬,李连崇,唐春安,谭国焕;岩石破裂与渗流耦合过程细观力学模型[J];固体力学学报;2005年03期 |
6 |
张永彬;唐春安;张怀;梁正召;马天辉;杨天鸿;;岩石破裂过程分析系统中的应力并行求解[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6年03期 |
7 |
张永彬;唐春安;梁正召;徐涛;李连崇;;岩石破裂过程分析系统并行计算方法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6年09期 |
8 |
袁果;胡江春;;岩石破裂面的摩擦特性研究[J];矿冶工程;2010年02期 |
9 |
Freund F T;Dahlgren R P;Chu J J;张祯;;岩石破裂以及破裂前信号的演变[J];国际地震动态;2011年01期 |
10 |
蔡忠理,刘克,罗津辉;超声波谱法在岩石破裂特性研究中的应用[J];岩土工程学报;1989年03期 |
11 |
唐春安,费鸿禄,徐小荷;系统科学在岩石破裂失稳研究中的应用(一)[J];东北大学学报;1994年01期 |
12 |
唐春安,费鸿禄,徐小荷;系统科学在岩石破裂失稳研究中的应用(二)[J];东北大学学报;1994年02期 |
13 |
黄明利,唐春安,朱万成;岩石破裂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0年04期 |
14 |
刘善军;吴立新;张艳博;;岩石破裂前红外热像的时空演化特征[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7期 |
15 |
任岚;赵金洲;胡永全;冉乙钧;;水力压裂时岩石破裂压力数值计算[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9年S2期 |
16 |
孙倩;李树忱;冯现大;李文婷;袁超;;基于应变能密度理论的岩石破裂数值模拟方法研究[J];岩土力学;2011年05期 |
17 |
朱星;许强;汤明高;付小敏;周建斌;;典型岩石破裂产生次声波试验研究[J];岩土力学;2013年05期 |
18 |
黄运飞;岩石破裂后特征研究[J];力学与实践;1990年03期 |
19 |
何昌荣,张流,郭映龙;研究岩石破裂等弱化行为的力-位移组合控制方法[J];工程地质学报;1994年01期 |
20 |
芮勇勤,唐春安;岩石破裂滑动过程及其声发射数值模拟[J];工程地质学报;2001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