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MgB_2超导接收线圈的研究

杨刚  
【摘要】:接收线圈是磁共振成像的重要部件,而接收线圈的品质因数则是决定磁共振成像质量的关键因素。经过多年的技术改进,铜接收线圈形状已经尽可能的得到了优化。限制其损耗进一步降低的是铜的电阻导致的损耗。考虑到超导材料的传输电流损耗远小于铜,从而可以进一步降低接收线圈的损耗,提高品质因数。 本文主要就MgB2超导接收线圈在G-M制冷机环境中降温过程及Q值做了理论分析、实验研究以及计算机模拟仿真计算。利用G-M制冷机、扫频仪和LabVIEW软件平台构建了一套样品测试系统;运用PCI采集卡和单片机相结合构建了样品温度采集单元用LabVIEW软件实现数据处理单元;研究了一套恒温装置,解决了受制冷机功率的限制以及材料本身导热差、形状特殊、体积较大等因素而导致的样品温度降低困难和样品表面温度分布不均匀的问题;测量了MgB2超导线圈Q值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并制作了与超导接收线圈相同尺寸的铜线圈作对比。 另外建立合适的模型采用Ansoft HFSS 10.0仿真软件对研究的MgB2超导线圈超导态Q值和相同尺寸的铜线圈Q值进行了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其Q值倍数关系与实验结果相符合,同时也得出接头电阻的存在严重影响谐振回路性能。 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均表明,超导接收线圈的Q值较现有的铜线圈的Q值有很大的提高。本文的研究为超导接收线圈的Q值提高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理论和实验依据。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韩欢庆,刘桂荣,甘乐,卢慧民,邱定蕃;二硼化镁——超导材料领域最耀眼的新星[J];材料导报;2002年10期
2 戴闻,冯庆荣,高政祥;MgB_2中的超导电性[J];自然科学进展;2002年09期
3 启明;可产生1T强磁场的MgB_2超导体[J];金属功能材料;2003年06期
4 梁彦天,赵彦立,郑毅,余林娟,许祝安,焦正宽;超导体MgB_2的制备和热电势研究[J];低温物理学报;2001年04期
5 E W Collings,E Lee,M D Sumption,M Tomsic;连续工艺制备的MgB_2超导线的传输电流特性(英文)[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02年06期
6 袁国秋,俞力,韩永胜,卢定伟,徐小农,金新;MgB_2交流响应t_(eff)的电流效应[J];低温物理学报;2003年S1期
7 ;MgB_2薄膜的生长和超导特性[J];稀有金属快报;2003年02期
8 刘春芳;高传输临界电流密度MgB_2超导带制备方法[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03年03期
9 李慧玲,阮可青,李世燕,莫维勤,樊荣,罗习刚,陈仙辉,曹烈兆;磁场下MgB_2的电导涨落效应[J];低温物理学报;2001年04期
10 沈庆飞,谢旭,冯庆荣,徐晓林,李春光,郑萍,高政祥,何豫生;MgB_2超导线I-V曲线的测量[J];低温物理学报;2002年02期
11 刘春芳;改善MgB_2的超导电性[J];稀有金属快报;2002年03期
12 戴闻;MgB_2超导膜的微波响应[J];物理;2003年10期
13 王建波,张丽英,刘青芳,李发伸,薛德胜;高纯度新型超导体MgB_2的制备工艺研究[J];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6期
14 王淑芳,周岳亮,朱亚斌,刘震,张芹,陈正豪,吕惠宾,杨国桢;化学气相沉积制备MgB_2 超导薄膜[J];低温物理学报;2003年S1期
15 戴闻;MgB_2单晶的生长及其物性[J];物理;2003年10期
16 陈荣华;朱明原;李瑛;李文献;金红明;窦士学;;脉冲磁场处理对碳纳米管掺杂MgB_2线材临界电流密度的影响[J];物理学报;2006年09期
17 潘熙锋;赵勇;;纳米Pr_6O_(11)粉末掺杂MgB_2超导电性研究[J];低温物理学报;2008年02期
18 刘春芳;机械强化方法制备的高传输电流MgB_2超导线[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02年05期
19 ;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MgB_2新型超导材料研究获得新突破[J];稀有金属快报;2002年11期
20 贾璋,郭蕙璞,吕莹,王新峰,陈晋平,徐军,王晓楠,朱萌,冯庆荣;混合物理化学气相沉积法(HPCVD)制备的MgB_2超导厚膜样品的成分分析[J];低温物理学报;2005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夏小建;李鲠颖;;大体积射频发射-接收线圈的研究[A];第九届全国波谱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1996年
2 冯庆荣;;教学科研 相互促进——建设中的MgB_2超导材料研究平台[A];第六届全国高等学校物理实验教学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10年
3 夏庆林;易健宏;彭元东;王红忠;周承商;李丽娅;;纳米CuO掺杂MgB_2超导体的微波合成及超导电性研究[A];第七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第7分册)[C];2010年
4 闻海虎;;新型超导体MgB_2的磁通动力学和涡旋态相图的研究[A];2004年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5 朱军;李西钢;夏克文;郭彤;;阵列感应测井仪线圈系探测特性的研究[A];1995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5年
6 安丰全;唐炼;牛华;;2兆相位电阻率测井曲线高分辨率处理技术[A];1996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6年
7 冯旺军;夏天东;张莉;刘天佐;赵文军;;自蔓延(SHS)法制备MgB_2超导块材[A];2004年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8 吴怡芳;胡锐;闫果;许红亮;李成山;纪平;卢亚锋;冯勇;;MgB_2线材的热处理工艺和组织性能[A];2004年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9 赵晓锋;邵刚勤;熊震;闫丽;史晓亮;段兴龙;;用非单质硼源直接合成MgB_2超导粉末[A];第六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2)[C];2007年
10 吕伟国;储昭坦;赵小青;韩炜;;大斜度井中电磁波测井数值模拟[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四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倩;镍掺杂对MgB_2相的形成及超导性能的影响[D];天津大学;2010年
2 曲波;热压烧结制备纳米颗粒掺杂MgB_2超导体研究[D];东北大学;2009年
3 杨烨;MgB_2钉扎性能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4 杨华哲;化学法制备BSCCO和MgB_2新型超导带[D];东北大学;2008年
5 张义邴;连续逾渗区域MgB_2+MgO复相超导体的合成与电输运特性研究[D];上海大学;2007年
6 崔雅静;铋酸盐超导体的熔盐制备技术以及掺杂效应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7 杜伟;MgB_2超导单晶生长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8 夏庆林;新型超导材料的制备、超导电性及电子结构和弹性性质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9 朱红妹;电子束蒸发原位退火生长MgB_2超导薄膜及其物性研究[D];上海大学;2007年
10 李文献;二硼化镁(MgB_2)的超导机理和性能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刚;MgB_2超导接收线圈的研究[D];东北大学;2008年
2 谭飞亚;TEM接收线圈的研制[D];吉林大学;2010年
3 王雅真;C掺杂与氧化物掺杂对MgB_2超导体的影响[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4 王鹏;层状结构超导体有效调制势模型及MgB_2的超导转变温度的计算[D];延边大学;2004年
5 胡胜鹏;MgB_2超导体相纯度和微观结构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6 刘恒伟;碳锌双掺杂MgB_2超导电性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7 李仪成;超声处理和葡萄糖掺杂对MgB_2结构和超导性能的影响[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8 周杰俤;高临界电流密度的MgB_2块材掺杂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9 黄勇;MgB_2超导材料合成工艺研究[D];中南大学;2005年
10 王明景;超导材料MgB_2的燃烧合成及结构转变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古人;用芯片VOXxxMPxx制作电脑无线供电桌面[N];电子报;2007年
2 延长油田股份公司井下作业工程公司 丁新平;双感应—八侧向测井[N];陕西科技报;2008年
3 胡文华;万东医疗装备公司MRI系统研发“提速”[N];中国医药报;2006年
4 ;追寻电子白板背后的“故事”[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7年
5 广东 朱斯忠;无线供电芯片VOXxxMPxx在工艺品中的应用[N];电子报;2007年
6 本报记者 刘丽丽;无线充电不只是概念[N];计算机世界;2010年
7 实习生 程凤;无线电源可减少心室协助设备感染风险[N];科技日报;2011年
8 本报记者 唐婷陈瑜;倾力打造一流实验平台[N];科技日报;2008年
9 文物;保水采煤,鱼与熊掌兼得[N];中国煤炭报;2010年
10 张可喜;高性能超导材料开发成功[N];中国化工报;200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