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一类T-S模糊广义系统的无源控制

张艳  
【摘要】: 耗散性理论在系统分析与控制研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本质含义是存在一个非负的能量函数(即存储函数),使得系统的能量损耗总小于能量的供给率.而无源性是耗散性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将输入输出的乘积作为能量的供给率,体现了系统在有界输入条件下能量的衰减特性.事实上,基于李亚普诺夫函数的稳定性理论,也可从无源性的角度加以解释,可以说,无源性是稳定性的一种更高层次的抽象.在对系统进行镇定时,人们常常需要构造一个李亚普诺夫函数,现有文献表明,这一过程可转化为构造一个使系统无源的存储函数. T-S模糊广义系统的无源控制研究尚在起步阶段,还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借鉴线性广义系统理论和现代鲁棒控制理论思想,利用先进的矩阵分析理论和线性矩阵不等式(LMI)技术,在Lyapunov稳定性理论框架下,考虑了一类T-S模糊广义系统无源控制问题与非脆弱H∞控制问题.主要工作概括如下: (一)研究了T-S模糊系统与T-S模糊广义的无源控制问题.首先对确定性T-S模糊系统与T-S模糊广义系统分别设计了状态反馈控制器、基于观测器的反馈控制器与动态输出反馈控制器,使得闭环系统容许且具有耗散率为η的无源性;然后对于范数有界不确定性T-S模糊系统与T-S模糊广义系统,给出了基于观测器的无源控制器存在条件和设计方法,保证闭环系统是广义二次稳定且具有耗散率为η的无源性. (二)分别研究了时滞T-S模糊系统与时滞T-S模糊广义系统的无源控制问题.针对时滞模糊系统,利用Lyapunov技术,引入Lyapunov-Krasovskii泛函,以线性矩阵不等式的形式分别给出状态反馈控制器、基于观测器的反馈控制器和动态输出反馈控制器的存在条件与设计方法,使得闭环系统是容许且无源的.本文结论可推广到系统具有范数有界不确定性的情况. (三)研究了T-S模糊系统与T-S模糊广义系统的非脆弱无源控制问题.主要思想是设计非脆弱控制器,在鲁棒镇定系统的同时,能够保证闭环系统具有耗散率为η的无源性.分别对T-S模糊系统与T-S模糊广义系统设计非脆弱状态反馈控制器,并在状态反馈的基础上,设计基于观测器的非脆弱控制器使得系统满足相应性能.其中基于观测器的控制器控制增益和观测增益均具有两种形式的扰动.所得到的控制器增益可以通过求解线性矩阵不等式来表示.对于时滞不确定T-S模糊系统设计非脆弱状态反馈控制器,使得系统满足无源性. (四)研究T-S模糊系统与T-S模糊广义系统的非脆弱H∞控制问题.对于H∞控制问题,利用隶属函数的性质,设计非脆弱的状态反馈控制器,得到了使得系统满足H∞性能指标保守性更小的条件. 对文中所得结论,都给出了仿真算例,以说明设计方法的有效性.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张秀华;张庆灵;;线性广义系统的无源控制[J];控制与决策;2006年01期
2 李琴;张庆灵;;离散广义系统的无源分析与控制[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5期
3 李琴;张庆灵;张艳;;基于观测器的不确定广义系统的鲁棒无源控制[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3期
4 杨冬梅;吴艳玲;韩合新;;不确定时变时滞广义系统的鲁棒无源控制[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7期
5 贾新春;王朝珠;;广义系统在一类输出反馈下的极点配置和系统解耦问题[J];自动化学报;1991年05期
6 王翠红;黄天民;;不确定广义系统的鲁棒严格无源控制[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09年06期
7 邹云,杨成梧;能控(观)广义系统集的拓扑结构[J];控制理论与应用;1992年01期
8 王殿辉,谢绪恺;广义系统在输出反馈下的脉冲行为[J];控制理论与应用;1995年03期
9 田丽;变结构控制的新进展──评《广义系统变结构控制》[J];控制理论与应用;1999年04期
10 王卿,张庆灵;广义系统具有正定解的Lyapunov方程[J];计算技术与自动化;2002年03期
11 时晓岩,高志伟;模糊广义系统的稳定性分析与控制器设计[J];天津大学学报;2004年09期
12 王殿辉;广义系统C-可控性的一个注记[J];控制与决策;1994年06期
13 邢伟,张庆灵,王启义,刘会立;广义系统状态反馈H_∞控制的一个条件[J];控制与决策;2001年02期
14 张庆灵,王卿,丛昕;广义系统稳定性的研究[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7期
15 储德林,蔡大用;广义系统能控性和R-能控性的稳定计算[J];数值计算与计算机应用;1992年03期
16 陈跃鹏,张庆灵,翟丁,徐天群;具有乘法式摄动的广义系统H_∞控制器设计[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04年06期
17 杨成梧,谭华林;广义系统中的非动态变量[J];控制理论与应用;1989年04期
18 黄小原,张庆灵;广义系统的靶点和靶路能控性[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年01期
19 陈潮填,刘永清;广义线性系统渐近稳定性的几个充要条件[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3期
20 徐胜元,齐延信,杨成梧;结构不确定性广义系统的鲁棒控制[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1999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琴;郭秀慧;王宪杰;;广义系统的动态输出无源控制[A];中国自动化学会控制理论专业委员会D卷[C];2011年
2 马静;高志伟;;广义系统的同时镇定研究[A];第二十六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7年
3 谭冲;张显;;一类线性时不变广义系统的完全能观性[A];第二十六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7年
4 唐万生;李光泉;;能控广义系统的通有性[A];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2卷)[C];1993年
5 张显;姜媛;;线性广义系统的无源性[A];2007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唐万生;李光泉;;广义系统的微分对策问题[A];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1卷)[C];1991年
7 李文林;;广义系统变结构控制设计的新方法[A];1995年中国智能自动化学术会议暨智能自动化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论文集(下册)[C];1995年
8 唐万生;李光泉;许艳丽;;离散随机广义系统状态估计的对偶问题[A];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2卷)[C];1993年
9 倪雪;李晓奇;;新型的T-S逻辑模糊神经网络模型[A];第八届中国不确定系统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唐万生;李光泉;;广义系统最优问题中的动态规划方法[A];科学决策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六次年会论文集[C];199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艳;一类T-S模糊广义系统的无源控制[D];东北大学;2008年
2 袁宇浩;一类T-S模糊广义系统的分析与综合[D];东北大学;2008年
3 冯毅夫;广义系统的稳定性分析及相关控制的问题研究[D];东北大学;2010年
4 李琴;一类广义系统的无源性分析及相关控制问题的研究[D];东北大学;2008年
5 田卫华;一类非线性时滞广义系统的鲁棒模糊控制研究[D];东北大学;2008年
6 周磊;广义系统的状态估计与反馈镇定[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王翠红;不确定广义系统鲁棒控制若干问题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8 孟波;几类不确定时滞系统的滑模变结构控制[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9 刘云龙;变结构控制策略及在广义系统与Delta算子系统中设计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10 李吉祥;不确定离散广义系统非脆弱鲁棒控制及鲁棒性能分析[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范桂英;基于观测器的时滞广义系统的无源控制[D];燕山大学;2010年
2 全新;广义系统的耗散性分析及相关控制问题研究[D];东北大学;2009年
3 宋敏;时滞广义系统的稳定与镇定[D];东北大学;2008年
4 吕昫光;离散非方广义系统的能控性、能观性及稳定性分析[D];东北大学;2010年
5 吴荣华;广义系统的矩阵分析方法及分类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2年
6 杨新荣;带有约束的广义系统的调节问题[D];黑龙江大学;2010年
7 齐旭;广义系统的结构分析及控制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8 袁凤;时滞广义系统渐近稳定性及H_∞控制[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9 张娜;时滞广义系统的H_∞控制[D];燕山大学;2012年
10 朱潜;广义系统的鲁棒动态阶配置[D];东北大学;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赛迪顾问软件与信息服务产业研究中心总经理 仓剑;BAOS,推进两化融合战略落实[N];中国计算机报;200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