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壁管内高压成形系统的研究
【摘要】:在汽车工业等领域,减轻结构质量以减少能量消耗是人们长期追求的目标,也是先进制造技术发展的趋势之一。管材内高压成形技术作为以轻量化和一体化为特征的一种空心变截面轻体构件的先进制造技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目前,国内虽然有大量学者对此项技术进行研究,然而由于起步较晚,并且缺乏实验条件,所以大部分研究都只是基于有限元模拟分析,致使许多研究成果无法得到验证。所以开发内高压成形系统并对其成形工艺进行研究已成为当前的重要课题,对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和能源节约意义重大。
本文首先在查阅大量国内外有关文献的基础上,综述了内高压成形技术及其发展、研究现状以及实际应用情况。此后,根据实验的需要,设计了一套内高压成形模具,可以用来完成不同的实验。
通过室温下的单向拉伸实验,获得了管坯各项力学性能参数的数值大小,并得到了其性能参数随拉伸速度的变化规律,将这些规律与内高压成形工艺联系起来,进一步分析研究后,提出了内高压成形的几条加载规律。
本文还利用弹塑性力学理论,对成形过程中的管坯进行了应力应变分析,进一步认清了管坯的变形特点,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内高压成形各工艺参数之间的联系。分别给出了回转体构件和矩形断面构件的胀形系数的定义,提出用胀形系数作为内高压成形的一条设计准则。通过理论推导,得到了用于估算内高压初始成形压力和最终成形压力的计算式。
本文最后分析了内高压成形工艺对液压系统设计的要求,对液压系统中所涉及到的关键问题进行了研究,最终确定了成形液压系统和电液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案。
|
|
|
|
1 |
吴洪飞
,苑世剑
,王仲仁;内高压成形塑性屈曲分析[J];锻压技术;2001年05期 |
2 |
郎利辉,苑世剑,王仲仁,王小松,Joachim Danckert,Karl Brian Nielsen;管件内高压成形及其在汽车工业中的应用现状[J];中国机械工程;2004年03期 |
3 |
谢文才;刘强;张晓胜;苏传义;邰伟彬;;轿车发动机排气歧管内高压成形分析[J];金属加工(热加工);2010年21期 |
4 |
苑世剑,郎利辉,王仲仁;内高压成形技术研究与应用进展[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0年05期 |
5 |
李乐,周杰,王梦寒,夏玉峰;三通管内高压成形有限元模拟工艺分析[J];CMET.锻压装备与制造技术;2004年06期 |
6 |
郎利辉,苑世剑,王仲仁,王小松,付庄;防锈铝变径管内高压成形过程数值模拟[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01年S2期 |
7 |
林俊峰,苑世剑,刘钢,王仲仁;内高压成形技术在汽车工业中的应用[J];材料科学与工艺;2004年05期 |
8 |
Peter Mett;;液压成形的未来 对内高压成形的新的工艺方法应用可能性的展望[J];现代制造;2006年11期 |
9 |
李洪洋,苑世剑,王小松,苗启斌,王仲仁;轴向补料量对内高压成形三台阶轴影响的实验研究[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5期 |
10 |
苑世剑,李洪洋,戴昆,郎利辉,王仲仁;轻量化结构内高压成形技术[J];材料科学与工艺;1999年S1期 |
11 |
刘钢,王小松,苑世剑,王仲仁,谢文才;轿车转向节臂零件内高压成形工艺研究[J];锻压技术;2004年03期 |
12 |
朱伟成;徐成林;宋宝阳;富壮;;冲压技术发展趋势[J];汽车工艺与材料;2007年01期 |
13 |
张宾宾;李萍;薛克敏;唐勇;;基于FEM的车桥本体内高压成形工艺研究[J];金属加工(热加工);2011年05期 |
14 |
王强;内高压成形工艺与设备的新进展[J];CMET.锻压装备与制造技术;2003年01期 |
15 |
渊泽定克;;日本内高压成形技术进展(英文)[J];塑性工程学报;2007年05期 |
16 |
刘钢;韩聪;王小松;苑世剑;;内高压成形技术与装备[J];现代零部件;2011年03期 |
17 |
田仲可;薄壁管无模内高压成形塑性皱曲的理论分析[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4期 |
18 |
梁海成;王忠堂;袁安营;张士宏;;内压力对内高压成形三通管影响的数值分析[J];沈阳理工大学学报;2007年05期 |
19 |
陈维;庄千芳;;管材内高压成形产品失效机理分析及对策研究[J];热加工工艺;2010年17期 |
20 |
苑世剑;;内高压成形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J];金属成形工艺;2003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