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时延的移动IPv6路由优化机制的研究与实现
【摘要】:随着便携计算机的普及和无线局域网技术的不断成熟,网络对移动性的支持显得越来越重要。移动IPv6技术正是为适应这种需求而产生的一种新的支持移动用户和因特网连接的互连技术。它是为支持移动用户和主机通信而产生的新型IP协议,使移动用户在移动自己位置的同时无需中断正在进行的网络通信。移动IPv6协议是重要的IP层协议,但移动IP会带来三角路由问题,引起网络开销增加和性能下降。路由优化技术是解决三角路由的关键技术,已成为当前业界研究的热点问题。
本文通过对移动IPv6路由优化技术进行深入的研究,针对进行路由优化需要注意的安全问题、代价问题、数据包失序问题以及路由优化时机的选择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时延的路由优化机制。该机制采用得到普遍认可的RRP过程进行认证,但对其中的HoT消息和CoT消息加盖时间戳,以测量直接路径和间接路径的传输时延。当间接路径传输时延较小时,不进行路径切换;否则即进行路径切换。若进行路径切换,为防止数据包失序,移动节点的接入路由器将经直接路径发送的数据包缓存,并不直接发送到移动节点,直到接收到来自间接路径的结束标识LAST消息才将缓存中来自直接路径中的数据包转发给移动节点。若等待时间超过了两条路径的时延差,还未收到LAST消息,就可以默认为LAST消息丢失,直接转发直接路径的数据包,不再等待。该机制解决了路由优化的时机选择问题,消除了由于路由优化所引起的数据包失序问题,而且信令消耗较小。
本文介绍了移动IPv6及路由优化相关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时延的路由优化机制;安装NS的mobiwan扩展包,并对其进行修改,实现返回路由可达过程、传输时延的测量、直接路径数据包的缓存以及转发计时器。最后,分析仿真结果及实验数据,验证所提方案的可行性。
|
|
|
|
1 |
文俊浩;田凤斌;吴中福;;移动IPv6路由关键技术及其优化[J];电子技术应用;2005年11期 |
2 |
解冲锋,赵慧玲;IPv6领域的研究与实践[J];通信世界;2004年29期 |
3 |
白木
,周洁;诠释IPv6技术[J];有线电视技术;2003年03期 |
4 |
陈淑仪;IPv6对IPv4的新特征[J];数据通信;2002年03期 |
5 |
周强;下一代的互联网协议——IPv6[J];中国数据通信;2003年09期 |
6 |
张玉军;IPv6:拓展网络无限空间[J];中国计算机用户;2004年04期 |
7 |
张玉军,田野;IPv6协议安全问题研究[J];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5年01期 |
8 |
周树清,宋伟;IPv6在移动通信中的应用[J];山东通信技术;2005年01期 |
9 |
聂晶,贺昕,周正,赵长林;基于不同接入技术的IPv6[J];微电子学与计算机;2005年02期 |
10 |
陈晓虎;新一代Internet协议——IPv6[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1996年06期 |
11 |
姚若霞;展望Internet新版协议IPV6[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S1期 |
12 |
魏亮;IPv6标准简介[J];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2002年05期 |
13 |
及时;诺基亚再次展示IPv6领先技术 推动IPv6产业化进程[J];现代电信科技;2002年05期 |
14 |
陈彦,卢朝晖,傅光轩;基于多种操作系统构建IPv6试验网的研究与实现[J];计算机工程;2003年20期 |
15 |
包东智;IPv6及其在我国发展策略建议[J];当代通信;2003年Z1期 |
16 |
郭云飞;国家863计划IPv6技术的发展策略[J];通信世界;2003年27期 |
17 |
崔秀玉,王志勇;IPv6技术在移动通信中的应用[J];电力系统通信;2003年12期 |
18 |
蒋林涛,杜和青,马健;IPv6的国内外标准化现状与发展趋势[J];电信网技术;2003年01期 |
19 |
;简介CNGI演示网络——IPv6 ShowNET[J];电信技术;2004年04期 |
20 |
;第三届“全球IPv6高峰论坛”隆重召开[J];信息技术与标准化;2004年05期 |
|